网站访问量
期刊封面及简介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187/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813
创办时间:1987年
刊 期:月刊
主管部门: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电话:024-86803333转8075
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卢丹妮;杨琳;张群;李宁;杨海燕;冯原;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肺泡壁的恶性疾病,特点表现为不受控制地增殖并逐渐形成肿瘤,其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极大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中医虽无具体病名,但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息贲”“肺积”“肺岩”“肺痈”等范畴。近几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已成为新热点,该文系统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从西医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术后中医特色疗法以及中药联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肺癌患者探索并推荐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文章还将对当前筛查早期肺癌所采用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归纳与综述,以期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甘草干姜汤的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李璐吉;唐莉;杨勤;甘草干姜汤是辛甘化阳,温中益气的经典名方,原文中用于“复其阳”和治“上虚不能制下”。基于古籍和现代文献研究,文章对甘草干姜汤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了甘草干姜汤具有抗炎抑菌、抗变态反应、抗纤维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五官科、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中,且治疗效果显著。
基于“通降理论”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
张博文;郝海蓉;王鹏伟;任顺平;李一平;张瑶瑶;楚倩影;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西医治疗存在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治疗期长、疗效易反复等弊端。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郝海蓉教授结合前人经验和临床实践,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机为“肝脾不和,胃气上逆”,基于“通降理论”,运用“理胃顺肠”“调肝扶脾”法。“通降理论”的核心在于,生理上重视胃主通降与脏腑气血的相互关系,病理上关注胃失和降对脾胃系疾病的影响,尤其注重使用疏通气机、改善情绪对于治疗该病的重要性。该思路着眼整体,补气和血,平调寒热,重视心理疗法,不仅可以缓解反流的症状,还可以促进脾胃运化,改善饮食,调畅身心,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现整理郝海蓉教授临床经验,加以分享。
基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元气学说”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王献蔗;高天舒;基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理论内涵和中医“元气学说”,阐释中气和元气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发展的关系。认为脾失之使,胃失之市导致中气不足,元气失养是该病的关键病机。脾胃失司于“使市”功能,中焦转枢失司,元气气机失调是该病演进的重要条件。该文提出补中培元法是治疗该病的治疗原则,强调补益中气应贯穿始终,同时注重调理脾胃以畅气机。
中西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覃水云;蓝鼎俐;李卫红;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表现为卵巢功能下降,进而导致生育能力降低。文章综述了DOR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西医方面,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激素替代疗法、促排卵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同时,近年来新型药物制剂如脱氢表雄酮和辅酶Q10也显示出改善卵巢功能的疗效证据。中医认为,DOR的发病主要与肾虚相关,治以补肾为主,辅以疏肝、健脾、活血等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优化卵巢功能、提高胚胎质量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显示出协同增效作用,为DOR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策略和临床指导。
中药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的Meta分析
孔雨晨;郭玉梦;崔杨霖;高磊;张广业;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肠道菌群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从文献中选取两种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两种有害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共四种菌作为代表菌种,提取纳入文献中代表菌种的丰度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代表菌种的丰度进行比较,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分析用来评估中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显示,双歧杆菌(MD=1.20,CI:0.78~1.62,P<0.000 01),乳酸杆菌(MD=1.40,CI:0.96~1.85,P<0.000 01),大肠杆菌(MD=-1.17,CI:-1.43~-0.90,P<0.000 01),肠球菌(MD=-0.85,CI:-1.30~-0.39,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含有中药的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肠道菌群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中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对肠道菌群发挥作用,增加有益菌并减少有害菌,但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基于线粒体自噬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邓炜姨;吴紫妍;张天奉;线粒体自噬 (Mitochondrial autophagy,MA) 对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不同角度探讨CHF过程中MA的变化及其对心脏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并探索中西医通过干预MA治疗CHF的不同疗法,为CHF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用专利复方治疗肛瘘及术后创面的用药规律分析
刘越恒;于永铎;目的:分析中药外用专利复方治疗肛瘘及术后创面的用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对肛瘘的治疗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检索建库以来至2024年12月31日(http://epub.cnipa.gov.cn)中外用治疗肛瘘及其术后创面的中药专利复方,对所得中药复方进行筛选,利用Excel 2021表格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利复方建立数据库,后进行药物频数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以探讨中药外用专利复方对于肛瘘及其术后创面的用药规律。结果:经纳排标准,共纳入中药外用专利复方93首,涉及中药219味。药物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冰片、苦参、没药、黄柏、五倍子和血竭等;关联规则方面,2味药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乳香-没药、血竭-没药、苦参-黄柏等,3味药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冰片-乳香-没药、乳香-血竭-没药等;因子分析方面,提取8个公因子;聚类分析方面同样分为8类。结论:中药外用专利复方治疗肛瘘及其术后重于活血、清热、止痛、止痒、生肌;可为中医药治疗肛瘘及其术后创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麻黄在小儿哮喘中的运用探讨
马晓萌;罗银河;伍晴;王孟清;焦珞珈;杨静宜;黄婷;胡燕;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属于中医文献古籍中的“哮证”“哮喘”“齁喘”。系儿童时期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西医以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等作为具体治疗措施。中药麻黄及麻黄类方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古今文献,探讨麻黄及麻黄类方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应用、功效机制、应用注意等,以期深入地认识麻黄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李艳;陈举海;郑媛媛;欧阳凌丽;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6月-2024年6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试验组NIHSS评分、HCY、NSE、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修复神经损伤等有关,值得推广。
黄芪、党参药理归经作用和临床应用
申晓芳;金华;黄芪、党参在中医治疗中多作为补益药使用。研究发现两者的作用部位广泛且药理作用相似,如两者都主归脾、肺经,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有相似效应。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黄芪,党参的药理归经作用和临床使用,比较两者相似及不同之处,为两者临床配伍使用提供参考。
高血压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孙伟茗;焦晓民;高血压及其引发的靶器官损坏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担。为了更好的研究用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现状,通过收集中医临床各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观点。并通过研究这些观点,发现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近年来,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与西医相比发展速度缓慢,首要的原因就是中医对高血压病没有统一的命名。从中医古籍中的对高血压病相关症状的记载,到现代相关的临川文件对高血压病的命名,再到各个学者对于高血压病命名的研究,高血压曾出现过数个不同命名。这不同的命名会导致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研究很难统一。高血压病的病因方面中医与西医的研究有些相似,但是中医有一些独特的研究理论,如中医的体质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这些富有特色的学说为探寻的高血压病的本质问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为未来中医攻克高血压病提供了希望。目前中医普遍认可的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五,即体质,年老,饮食,情志和过劳,同时,新的高血压病的病因也不断的在补充和完善中医的理论体系。高血压病的病机因高血压病名不同的原因,加上临床上各个医家治疗的经验不同,高血压病的病机在临床中特别繁多,总结了一些较新的且较有特色的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医家对于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希望阅读过本研究的人可获得启发,在以后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思维更开阔,疗效更佳。最后简单提出了现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仍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高血压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孙伟茗;焦晓民;高血压及其引发的靶器官损坏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并且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担。为了更好的研究用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现状,通过收集中医临床各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观点。并通过研究这些观点,发现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近年来,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与西医相比发展速度缓慢,首要的原因就是中医对高血压病没有统一的命名。从中医古籍中的对高血压病相关症状的记载,到现代相关的临川文件对高血压病的命名,再到各个学者对于高血压病命名的研究,高血压曾出现过数个不同命名。这不同的命名会导致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研究很难统一。高血压病的病因方面中医与西医的研究有些相似,但是中医有一些独特的研究理论,如中医的体质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这些富有特色的学说为探寻的高血压病的本质问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为未来中医攻克高血压病提供了希望。目前中医普遍认可的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五,即体质,年老,饮食,情志和过劳,同时,新的高血压病的病因也不断的在补充和完善中医的理论体系。高血压病的病机因高血压病名不同的原因,加上临床上各个医家治疗的经验不同,高血压病的病机在临床中特别繁多,总结了一些较新的且较有特色的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医家对于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希望阅读过本研究的人可获得启发,在以后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思维更开阔,疗效更佳。最后简单提出了现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仍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中医药对失眠病机的研究进展
杜佳蓉;邵天赐;李楠;杨关林;张会永;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在世界所有成人中,每100人约有10~15人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且病程慢性化,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失眠作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引得古今中外学者关注,中医对失眠的病机理论百家争鸣,主要以《内经》阴阳理论为总纲,逐步丰富和发展,但尚未有较全面系统论述,现将中医、西医对失眠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苟雅姣;赵粉琴;胡芝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目前是妇产科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治疗方案尚未能统一规范,通过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方面切入,深入探究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各种治疗手段,通过讨论归纳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并应继续深入研究,取长补短,中西医联合治疗以期更好的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