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项目速递

  • 基于肝主疏泄论治心肾不交型不寐

    罗沿印;王茂泓;

    不寐又称“不得卧”“目不眠”,其总的病机是阴阳不交。阴阳相交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得宜,在人体五脏当中,肝的疏泄对人体阴阳出入以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气上升可以将肾之相火转化补充为心之君火,肝血下藏可以蕴含君火以温煦肾中真水,从而使心肾阴阳相交。因此,基于“肝血不足,疏泄太过”的理论,从肝的疏泄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促使心肾阴阳相交,对夜不能寐的改善有着明显的疗效。

    2024年01期 v.3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肝主疏泄论治心肾不交型不寐

    罗沿印;王茂泓;

    不寐又称“不得卧”“目不眠”,其总的病机是阴阳不交。阴阳相交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得宜,在人体五脏当中,肝的疏泄对人体阴阳出入以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气上升可以将肾之相火转化补充为心之君火,肝血下藏可以蕴含君火以温煦肾中真水,从而使心肾阴阳相交。因此,基于“肝血不足,疏泄太过”的理论,从肝的疏泄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促使心肾阴阳相交,对夜不能寐的改善有着明显的疗效。

    2024年01期 v.3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药食两用花卉“金雀花”

    向阳;张敏;李兆福;

    金雀花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花卉,深受大众所喜爱,不仅被制作成多种菜肴食用,同时具有益肺、止咳、化痰、健脾、补肾、祛风、活血、消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跌打损伤、虚损劳伤、咳嗽、妇科疾病、肾虚阳痿等多种病证的临床治疗。随着对金雀花食药两用价值的关注度提升,作为传统中药的金雀花的食用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开发。文章基于金雀花的相关文献,从金雀花的资源、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旨在为金雀花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药食两用花卉“金雀花”

    向阳;张敏;李兆福;

    金雀花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花卉,深受大众所喜爱,不仅被制作成多种菜肴食用,同时具有益肺、止咳、化痰、健脾、补肾、祛风、活血、消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跌打损伤、虚损劳伤、咳嗽、妇科疾病、肾虚阳痿等多种病证的临床治疗。随着对金雀花食药两用价值的关注度提升,作为传统中药的金雀花的食用价值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开发。文章基于金雀花的相关文献,从金雀花的资源、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旨在为金雀花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脑-肠轴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作用机制

    黄柳瑛;李瑞暖;曾榕;于晓东;黄鹏宇;刁丽梅;

    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双向关系,被称为脑肠轴,通过重要的神经递质作为“沟通的桥梁”,相互影响。眩晕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因素众多,病因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有研究显示具有益气升阳作用的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疗效较好。补中益气汤已被证明对胃肠动力学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推测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功能,推动血液运行,营养清窍,达到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目的。这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则。文章以补中益气汤为中介,以脑肠轴为切入点,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1期 v.3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脑-肠轴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作用机制

    黄柳瑛;李瑞暖;曾榕;于晓东;黄鹏宇;刁丽梅;

    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双向关系,被称为脑肠轴,通过重要的神经递质作为“沟通的桥梁”,相互影响。眩晕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因素众多,病因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有研究显示具有益气升阳作用的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疗效较好。补中益气汤已被证明对胃肠动力学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推测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功能,推动血液运行,营养清窍,达到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目的。这正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则。文章以补中益气汤为中介,以脑肠轴为切入点,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1期 v.3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陈妙华;李卫红;陈慧侬;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临床上主要有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等方面的表现。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及心理压力倍增,越来越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且逐渐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而目前临床上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心理方面的干预治疗。文章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中西医认识、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内分泌代谢指标相关性、中西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及中西医治疗思路。

    2024年01期 v.3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陈妙华;李卫红;陈慧侬;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临床上主要有生殖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等方面的表现。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及心理压力倍增,越来越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且逐渐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而目前临床上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心理方面的干预治疗。文章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中西医认识、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内分泌代谢指标相关性、中西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及中西医治疗思路。

    2024年01期 v.3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地区对膜性肾病影响因素及中医药治疗

    杨浩;谢丽萍;何静;黄源铭;陈金娜;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我国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病因复杂,治疗效果欠佳,给社会公共卫生和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随着大量研究不断深入,各地方文献日益丰富,现对多个单中心肾病病理类型回顾性研究进行统计,对不同地区M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进行总结,浅析不同地区对MN病因病机的影响,不同地区MN中医治疗特点,结合主客观因素给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提供更多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法。

    2024年01期 v.3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地区对膜性肾病影响因素及中医药治疗

    杨浩;谢丽萍;何静;黄源铭;陈金娜;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我国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病因复杂,治疗效果欠佳,给社会公共卫生和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随着大量研究不断深入,各地方文献日益丰富,现对多个单中心肾病病理类型回顾性研究进行统计,对不同地区M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进行总结,浅析不同地区对MN病因病机的影响,不同地区MN中医治疗特点,结合主客观因素给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提供更多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法。

    2024年01期 v.38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屏障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梁鹏涛;仇振明;宋丽云;孙仪;羊忠山;

    在中西医不同的理论里,肺与大肠均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西医的理论里,肺与大肠在分化发育、生理病理、功能协作、物质联系上有结构、功能、菌群基础作为支撑依据,而这种联系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所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不谋而合,在中医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里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相络属,生理相协调以达到相互联系的目的,在汗牛充栋的历代医案中,也不乏肺病从肠论治,肠病从肺论治的治疗策略,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肠屏障的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可相互影响彼此的疾病病理发展进程,其中微生物屏障(主要为肠道菌群)可能是将肺与大肠进行动态联系的重要活性基础,其调节方式主要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实现,如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因此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及修复受损的肠屏障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策略。文章通过系统归纳总结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肺与大肠在肠屏障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有关于肺与大肠在分化发育、生理病理、功能协作及物质联系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肠屏障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的联系,以期对该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为临床上对肺肠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01期 v.3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肠屏障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梁鹏涛;仇振明;宋丽云;孙仪;羊忠山;

    在中西医不同的理论里,肺与大肠均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西医的理论里,肺与大肠在分化发育、生理病理、功能协作、物质联系上有结构、功能、菌群基础作为支撑依据,而这种联系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所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不谋而合,在中医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里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相络属,生理相协调以达到相互联系的目的,在汗牛充栋的历代医案中,也不乏肺病从肠论治,肠病从肺论治的治疗策略,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肠屏障的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可相互影响彼此的疾病病理发展进程,其中微生物屏障(主要为肠道菌群)可能是将肺与大肠进行动态联系的重要活性基础,其调节方式主要通过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实现,如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因此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及修复受损的肠屏障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策略。文章通过系统归纳总结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肺与大肠在肠屏障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有关于肺与大肠在分化发育、生理病理、功能协作及物质联系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肠屏障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的联系,以期对该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为临床上对肺肠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01期 v.3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从发病机制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闭经

    张国栋;孙欣;张兰;

    基于肝脾肾三脏,从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肾虚精亏及冲任二脉剖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闭经病机;此外,从遗传、环境污染、精神压力、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简述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以肝气郁滞,疏泄不及,横逆己土作为切入点,浅析脾虚及肾,肾虚血瘀的发展历程。此外,从五行生克制化方面阐明了肾在该病中的主导地位,从肝郁、脾虚、肾亏的中医理论探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致闭经发病过程和病变特点,确立了疏肝理气、健脾燥湿、补肾填精的主要治法,同时对兼有痰浊内生、瘀血阻络者,提出化痰降浊,通络化瘀的治法。

    2024年01期 v.3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发病机制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闭经

    张国栋;孙欣;张兰;

    基于肝脾肾三脏,从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肾虚精亏及冲任二脉剖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闭经病机;此外,从遗传、环境污染、精神压力、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简述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以肝气郁滞,疏泄不及,横逆己土作为切入点,浅析脾虚及肾,肾虚血瘀的发展历程。此外,从五行生克制化方面阐明了肾在该病中的主导地位,从肝郁、脾虚、肾亏的中医理论探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致闭经发病过程和病变特点,确立了疏肝理气、健脾燥湿、补肾填精的主要治法,同时对兼有痰浊内生、瘀血阻络者,提出化痰降浊,通络化瘀的治法。

    2024年01期 v.3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针刺疗法网状Meta分析的发表现状调查

    王艳;陈楠;郭康乐;李艳飞;商雪;鄂芬芬;杨超群;杨克虎;李秀霞;

    目的 梳理分析针刺疗法网状Meta分析(NMA)的现状和热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搜集关于针刺NMA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Excel 2019设计资料提取表,对纳入研究的发表特征、研究特征和关键词进行提取和编码,运用VOSviewer 1.6.16软件进行作者、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13篇文献,2019年以后发文量显著上升。73种期刊刊载了相关研究。贡献较为突出的是以张金焕为代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热点关键词主要集中在针刺相关措施、疾病种类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结论 针刺网状Meta分析发表量持续增长,表明其关注度日益提升。载文期刊分布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缺乏跨界合作。因此,应加强不同地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针刺研究,构建系统化的研究体系。

    2024年01期 v.38 24-27+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针刺疗法网状Meta分析的发表现状调查

    王艳;陈楠;郭康乐;李艳飞;商雪;鄂芬芬;杨超群;杨克虎;李秀霞;

    目的 梳理分析针刺疗法网状Meta分析(NMA)的现状和热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搜集关于针刺NMA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Excel 2019设计资料提取表,对纳入研究的发表特征、研究特征和关键词进行提取和编码,运用VOSviewer 1.6.16软件进行作者、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13篇文献,2019年以后发文量显著上升。73种期刊刊载了相关研究。贡献较为突出的是以张金焕为代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热点关键词主要集中在针刺相关措施、疾病种类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结论 针刺网状Meta分析发表量持续增长,表明其关注度日益提升。载文期刊分布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缺乏跨界合作。因此,应加强不同地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针刺研究,构建系统化的研究体系。

    2024年01期 v.38 24-27+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PA轴及海马BDNF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柴胡经典方治疗研究进展

    徐水婷;胡玉英;

    随着当今时代快速发展,抑郁症已成为人类常见病种,以情绪消沉、沉默寡言、思维迟缓等为主症,严重者甚至有自残、自杀的倾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诸多因素。抗抑郁西药种类多,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大、依从性低及易复发等问题,而中药治疗疗效显著。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对柴胡及其经典复方通过调控HPA轴及海马BDNF发挥抗抑郁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发更多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1期 v.3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HPA轴及海马BDNF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柴胡经典方治疗研究进展

    徐水婷;胡玉英;

    随着当今时代快速发展,抑郁症已成为人类常见病种,以情绪消沉、沉默寡言、思维迟缓等为主症,严重者甚至有自残、自杀的倾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诸多因素。抗抑郁西药种类多,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大、依从性低及易复发等问题,而中药治疗疗效显著。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对柴胡及其经典复方通过调控HPA轴及海马BDNF发挥抗抑郁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发更多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1期 v.3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黄帝内经》“日分四时”理论探讨昼夜节律失衡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李君宇;李双蕾;蒋梦春;孙煜宇;何嘉丽;

    《黄帝内经》记载:“日分四时”理论,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象的变化于人体一天中生理规律的体现。“日分四时”与昼夜节律理论对于人体在一天中变化的概况高度吻合。昼夜节律失衡导致阴阳失和、气血运行失时,是引起甲状腺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文章基于“日分四时”理论,将昼夜节律失衡对甲状腺疾病反复发作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认为人体阴阳消长的规律与昼夜节律中各种负反馈调节的变化有互通互用之处,这种互通互用主要表现在随时间推移出现的机体自身调节,是影响甲状腺疾病病情变化的重要因素。昼夜节律失衡使得人体卫气运行障碍,使得人体脏腑经络气机不畅,进一步破坏人体“生长收藏”的功能。其中子时、丑时气血主要流注于肝胆经,基于“日分四时”理论,能为临床治疗瘿病多从肝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4年01期 v.3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黄帝内经》“日分四时”理论探讨昼夜节律失衡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李君宇;李双蕾;蒋梦春;孙煜宇;何嘉丽;

    《黄帝内经》记载:“日分四时”理论,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象的变化于人体一天中生理规律的体现。“日分四时”与昼夜节律理论对于人体在一天中变化的概况高度吻合。昼夜节律失衡导致阴阳失和、气血运行失时,是引起甲状腺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文章基于“日分四时”理论,将昼夜节律失衡对甲状腺疾病反复发作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认为人体阴阳消长的规律与昼夜节律中各种负反馈调节的变化有互通互用之处,这种互通互用主要表现在随时间推移出现的机体自身调节,是影响甲状腺疾病病情变化的重要因素。昼夜节律失衡使得人体卫气运行障碍,使得人体脏腑经络气机不畅,进一步破坏人体“生长收藏”的功能。其中子时、丑时气血主要流注于肝胆经,基于“日分四时”理论,能为临床治疗瘿病多从肝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4年01期 v.3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壮族自治区130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流行病学特征

    左金巾;肖阳平;卢登勇;石晓冬;欧少甫;钟建;

    目的 分析和总结广西地区1304例肾穿刺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021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患者的肾脏病理资料,将其以5年为一个阶段分为两组,Ⅰ组(2012年—2016年)、Ⅱ组(2017年—2021年)以了解近年来此类患者病理类型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1304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9∶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082例(82.98%),其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肾小球轻微病变、IgA肾病,占检出率分别为37.80%、28.56%、18.6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04例(15.64%),以狼疮性肾炎最常见,其次是紫癜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检出率分别为64.22%、10.78%、10.78%。结论 地区10年间肾穿刺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见,其中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024年01期 v.38 34-3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壮族自治区130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流行病学特征

    左金巾;肖阳平;卢登勇;石晓冬;欧少甫;钟建;

    目的 分析和总结广西地区1304例肾穿刺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021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患者的肾脏病理资料,将其以5年为一个阶段分为两组,Ⅰ组(2012年—2016年)、Ⅱ组(2017年—2021年)以了解近年来此类患者病理类型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1304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9∶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082例(82.98%),其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肾小球轻微病变、IgA肾病,占检出率分别为37.80%、28.56%、18.6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04例(15.64%),以狼疮性肾炎最常见,其次是紫癜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检出率分别为64.22%、10.78%、10.78%。结论 地区10年间肾穿刺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见,其中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024年01期 v.38 34-3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卒中引发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激活RhoA通路抑制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甘红霞;范有明;

    谷氨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大量神经递质释放可造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元持续性去极化造成细胞骨架破坏,引起各项神经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受损后会分泌大量神经再生抑制分子激活RhoA蛋白通路,导致生长锥塌陷,抑制神经突起再生。干预生长锥塌陷途径,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造成的神经突起损伤和促进神经突起再生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文章对谷氨酸损伤神经突起机制及促进神经突起再生机制展开深入讨论。

    2024年01期 v.38 37-40+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卒中引发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激活RhoA通路抑制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甘红霞;范有明;

    谷氨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大量神经递质释放可造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元持续性去极化造成细胞骨架破坏,引起各项神经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受损后会分泌大量神经再生抑制分子激活RhoA蛋白通路,导致生长锥塌陷,抑制神经突起再生。干预生长锥塌陷途径,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造成的神经突起损伤和促进神经突起再生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文章对谷氨酸损伤神经突起机制及促进神经突起再生机制展开深入讨论。

    2024年01期 v.38 37-40+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周玲;唐梅文;谢佳涛;陈文隆;钟丰羽;许琦;古文姝;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与新型铜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治疗CRC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研究中,CRC患者的LncRNA表达谱、临床数据以及突变数据下载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CRC数据库,使用R4.1.1软件筛选出与铜死亡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与CRC预后相关的铜死亡LncRNA,采用LASSO Cox回归及交叉验证及多因素Cox分析得出的最显著的LncRNA构建最优预后模型。根据得到的风险评分,将纳入的结直肠癌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构建的模型进行Kaplan-Meier进行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分析。同时建立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建立临床分组验证。随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我们还计算了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CRC治疗的敏感药物。结果 获得36个铜死亡预后相关的LncRNA,且使用LASSO Cox回归及交叉验证及多变量Cox分析从上述36个具有预后意义的铜死亡相关的LncRNA中筛选出17个显著相关的LncRNA(DEGs)。接着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及风险差异分析,证明高低风险组是有差异的(P<0.05),ROC曲线显示该预后模型曲线下面积在1年内为0.749,2年内为0.705,3年内为0.710。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交集基因在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细胞二价无机阳离子同源等,细胞成分主要富集在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受体配体a等。KEGG提示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吞噬体等通路。肿瘤突变负荷的生存分析和药物敏感性是有差异的。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17个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可能奠定了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评估的基础。

    2024年01期 v.38 41-45+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周玲;唐梅文;谢佳涛;陈文隆;钟丰羽;许琦;古文姝;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与新型铜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治疗CRC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研究中,CRC患者的LncRNA表达谱、临床数据以及突变数据下载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CRC数据库,使用R4.1.1软件筛选出与铜死亡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与CRC预后相关的铜死亡LncRNA,采用LASSO Cox回归及交叉验证及多因素Cox分析得出的最显著的LncRNA构建最优预后模型。根据得到的风险评分,将纳入的结直肠癌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构建的模型进行Kaplan-Meier进行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分析。同时建立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建立临床分组验证。随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我们还计算了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CRC治疗的敏感药物。结果 获得36个铜死亡预后相关的LncRNA,且使用LASSO Cox回归及交叉验证及多变量Cox分析从上述36个具有预后意义的铜死亡相关的LncRNA中筛选出17个显著相关的LncRNA(DEGs)。接着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及风险差异分析,证明高低风险组是有差异的(P<0.05),ROC曲线显示该预后模型曲线下面积在1年内为0.749,2年内为0.705,3年内为0.710。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交集基因在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细胞二价无机阳离子同源等,细胞成分主要富集在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受体配体a等。KEGG提示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吞噬体等通路。肿瘤突变负荷的生存分析和药物敏感性是有差异的。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17个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可能奠定了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评估的基础。

    2024年01期 v.38 41-45+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调宗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陈军虎;张选明;王琳;甘霞;杨百京;蔡钢;

    目的 观察小调宗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调宗汤,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8.4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60.7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调宗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情况,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2024年01期 v.38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调宗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陈军虎;张选明;王琳;甘霞;杨百京;蔡钢;

    目的 观察小调宗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调宗汤,分析两组对象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8.4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60.7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调宗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情况,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2024年01期 v.38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肝脾相关理论探讨胆汁酸代谢异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徐翠瑜;张明香;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临床常见慢性肝病,国内外研究表明,胆汁酸已被确定为参与糖脂代谢的重要信号分子,胆汁酸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种病理机制与传统医学中肝脾损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致病机制相符合。文章结合肝脾相关理论探讨胆汁酸代谢异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供新的参考。

    2024年01期 v.3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肝脾相关理论探讨胆汁酸代谢异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徐翠瑜;张明香;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临床常见慢性肝病,国内外研究表明,胆汁酸已被确定为参与糖脂代谢的重要信号分子,胆汁酸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种病理机制与传统医学中肝脾损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致病机制相符合。文章结合肝脾相关理论探讨胆汁酸代谢异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供新的参考。

    2024年01期 v.3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省级项目速递

  •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刘婷;署文杰;孙西庆;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作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卒中复发和焦虑、认知能力下降等精神障碍的风险。目前西医治疗SSD主要是运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见效快的同时存在成瘾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中医药作为治疗SSD的一种有效手段,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西医联合治疗能够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章就近年文献中对SSD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论述,为临床SSD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刘婷;署文杰;孙西庆;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作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卒中复发和焦虑、认知能力下降等精神障碍的风险。目前西医治疗SSD主要是运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见效快的同时存在成瘾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中医药作为治疗SSD的一种有效手段,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西医联合治疗能够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章就近年文献中对SSD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论述,为临床SSD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回璇;伊桐凝;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第二大终末期肾病(ESRD)病因,仅次于肾小球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后西医治疗方式较单一,故探讨中药复方干预DN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复方通过多靶标和多路径来实现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效果。近年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但总结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信号通路影响的较少,文章通过腺苷酸活化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蛋白(Smads)信号通路、Notch信息通路、Wnt/β-catenin、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等信号通路,来阐释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复方指导防治DN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回璇;伊桐凝;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第二大终末期肾病(ESRD)病因,仅次于肾小球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后西医治疗方式较单一,故探讨中药复方干预DN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复方通过多靶标和多路径来实现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效果。近年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但总结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信号通路影响的较少,文章通过腺苷酸活化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蛋白(Smads)信号通路、Notch信息通路、Wnt/β-catenin、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等信号通路,来阐释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复方指导防治DN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朱婷婷;唐洁;谢思琪;石祖安;余成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作为胃癌的癌前疾病,因其起病慢,病程长,发病率较高且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一直是消化道疾病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过程相关,对这些信号通路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减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文章就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与CAG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希望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1期 v.3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朱婷婷;唐洁;谢思琪;石祖安;余成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作为胃癌的癌前疾病,因其起病慢,病程长,发病率较高且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一直是消化道疾病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过程相关,对这些信号通路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减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文章就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与CAG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希望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1期 v.3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颜青;董慧杰;宋丽;党翔;张恒耀;党毓起;

    目的 研究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情况。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分别给予降糖、降压、降脂、饮食及运动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以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为治则的软化动脉胶囊。观察周期为90 d,检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90 d治疗周期中无脱落病例。经治疗,试验组中医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BP、DBP、FPG、2hPG、HbA1c、LDL、TG、TC均低于对照组(P<0.05),hs-CRP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UMA较对照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试验期间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 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保护作用。

    2024年01期 v.3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

    颜青;董慧杰;宋丽;党翔;张恒耀;党毓起;

    目的 研究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情况。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分别给予降糖、降压、降脂、饮食及运动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以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为治则的软化动脉胶囊。观察周期为90 d,检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90 d治疗周期中无脱落病例。经治疗,试验组中医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BP、DBP、FPG、2hPG、HbA1c、LDL、TG、TC均低于对照组(P<0.05),hs-CRP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UMA较对照明显改善(P<0.05)。两组在试验期间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 健脾益肾祛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保护作用。

    2024年01期 v.3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阴虚生“瘀”理论探讨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的病机及治疗

    陈琳;唐爱华;王振刚;欧少甫;胥怡帆;周烨鑫;

    2型糖尿病可归为中医学中“消渴病”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内热”。其中又以“阴虚”为本,病位在五脏六腑,脏腑因“虚”而生内热,“壮火食气”,热气在内耗伤津液,则阴津虚少,气血不利而涩,便易致瘀血形成壅遏周身各条络脉,而出现口干、口苦,多饮,过食,形体消瘦,舌质多淡红或暗红,苔少,脉多沉细数或细涩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发为“消渴”,多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证。所谓“法随证立”,当养阴以清内热,益气以补脏腑之虚损,气又可生津、化津,以滋补津液的耗伤,活血以“去宛陈莝”,宛莝得除之则新血生,使道路散而不结,气血利而不涩。因此,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法,针对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也相应而生。近年来,有研究明确提出阴虚生“瘀”理论,阴虚与火热之间彼此关联,阴虚而生内热,热伤气阴,阴虚生瘀的病机变化是“消渴病”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主要通过探讨“火热伤阴”→阴虚生“瘀”理论在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的病机转变,为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及扩展新思考。

    2024年01期 v.38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阴虚生“瘀”理论探讨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的病机及治疗

    陈琳;唐爱华;王振刚;欧少甫;胥怡帆;周烨鑫;

    2型糖尿病可归为中医学中“消渴病”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内热”。其中又以“阴虚”为本,病位在五脏六腑,脏腑因“虚”而生内热,“壮火食气”,热气在内耗伤津液,则阴津虚少,气血不利而涩,便易致瘀血形成壅遏周身各条络脉,而出现口干、口苦,多饮,过食,形体消瘦,舌质多淡红或暗红,苔少,脉多沉细数或细涩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发为“消渴”,多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证。所谓“法随证立”,当养阴以清内热,益气以补脏腑之虚损,气又可生津、化津,以滋补津液的耗伤,活血以“去宛陈莝”,宛莝得除之则新血生,使道路散而不结,气血利而不涩。因此,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法,针对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也相应而生。近年来,有研究明确提出阴虚生“瘀”理论,阴虚与火热之间彼此关联,阴虚而生内热,热伤气阴,阴虚生瘀的病机变化是“消渴病”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主要通过探讨“火热伤阴”→阴虚生“瘀”理论在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的病机转变,为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气阴两虚夹瘀证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及扩展新思考。

    2024年01期 v.38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王海婷;张丽平;可易弘;武雪瑞;包利红;张芳;方颖;宋淑华;

    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其中并发症以神经源性膀胱多见,从而导致膀胱功能受损,并发泌尿系感染,甚至发展为尿毒症,进而危及生命。文章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切入,总结目前中西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措施,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2024年01期 v.3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王海婷;张丽平;可易弘;武雪瑞;包利红;张芳;方颖;宋淑华;

    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其中并发症以神经源性膀胱多见,从而导致膀胱功能受损,并发泌尿系感染,甚至发展为尿毒症,进而危及生命。文章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切入,总结目前中西医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措施,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2024年01期 v.3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李国豪;孙秀萍;伍美艳;

    中医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在治病的过程中亦以整体为出发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来治病。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医学地位,现代的医家更加重视这一理论的学习与探索。文章探讨逆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价值,传统医学的作用原理及现代医学的作用机制。

    2024年01期 v.3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针灸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李国豪;孙秀萍;伍美艳;

    中医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在治病的过程中亦以整体为出发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来治病。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医学地位,现代的医家更加重视这一理论的学习与探索。文章探讨逆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应用价值,传统医学的作用原理及现代医学的作用机制。

    2024年01期 v.3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章璐;罗发兰;熊翼;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予以电针围刺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肿胀程度、上肢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患肢水肿,提高上肢运功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加强日常生活能力。

    2024年01期 v.3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章璐;罗发兰;熊翼;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予以电针围刺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肿胀程度、上肢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患肢水肿,提高上肢运功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加强日常生活能力。

    2024年01期 v.3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陈金娜;谢丽萍;黄源铭;杨浩;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整理临床材料,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优势显著,集适应证广、灵活安全、医疗成本低、不良反应小于一体。一方面,能够延缓肾功能的减退,推延进入或不进入肾脏替代疗法,改善预后;另一方面,减少毒素堆积,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就近年来研究中医药医治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作一综述。

    2024年01期 v.3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陈金娜;谢丽萍;黄源铭;杨浩;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整理临床材料,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优势显著,集适应证广、灵活安全、医疗成本低、不良反应小于一体。一方面,能够延缓肾功能的减退,推延进入或不进入肾脏替代疗法,改善预后;另一方面,减少毒素堆积,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就近年来研究中医药医治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作一综述。

    2024年01期 v.3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中医外治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廖晓瑜;李翠霞;熊黎;黄春佩;陈笑银;

    快速性心律失常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西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及非药物的介入手术治疗,但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及手术费用昂贵等问题。中医外治法治疗方法多样,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安全有效的治疗价值。通过整理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文献,归纳总结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及快速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提出一些中医外治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及相关完善方案,以期为中医外治法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2024年01期 v.38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外治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廖晓瑜;李翠霞;熊黎;黄春佩;陈笑银;

    快速性心律失常起病快,病情发展迅速,西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及非药物的介入手术治疗,但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及手术费用昂贵等问题。中医外治法治疗方法多样,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安全有效的治疗价值。通过整理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文献,归纳总结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及快速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提出一些中医外治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及相关完善方案,以期为中医外治法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2024年01期 v.38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叶天士“凡病宜通”思想论治大肠腺瘤

    陈鑫;刘万里;吴昊;

    基于叶天士“凡病宜通”思想,认为大肠腺瘤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虚湿滞,湿邪壅盛日久而为湿毒,湿酿成痰,邪气交结,久病入络,气血不通,肠瘤乃生。叶天士善用“通法”,在腑病,络病治疗中较多体现,其认为“腑宜通即是补”,“久病入络”,故从腑病,络病两方面以“通法”论治大肠腺瘤。以健脾通胃;利湿化痰散结;宣降肺气;化瘀通络等方法通腑消瘤,“通法”贯穿治疗始终,腑通邪除,肠道通利,从而扶正祛邪,调畅气血,减少复发,以期为临床论治大肠腺瘤提供新思路。

    2024年01期 v.38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叶天士“凡病宜通”思想论治大肠腺瘤

    陈鑫;刘万里;吴昊;

    基于叶天士“凡病宜通”思想,认为大肠腺瘤的基本病机为中焦气虚湿滞,湿邪壅盛日久而为湿毒,湿酿成痰,邪气交结,久病入络,气血不通,肠瘤乃生。叶天士善用“通法”,在腑病,络病治疗中较多体现,其认为“腑宜通即是补”,“久病入络”,故从腑病,络病两方面以“通法”论治大肠腺瘤。以健脾通胃;利湿化痰散结;宣降肺气;化瘀通络等方法通腑消瘤,“通法”贯穿治疗始终,腑通邪除,肠道通利,从而扶正祛邪,调畅气血,减少复发,以期为临床论治大肠腺瘤提供新思路。

    2024年01期 v.38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何婷婷;钱涯邻;方南元;孙静云;张丽君;向晓星;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prism8.0、Stata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31项RCTs, 2639例患者。结果显示,(1)治疗疗程、给药方式、药物剂型以及地区分布对治疗有效率均有影响,疗程≤1月[OR=3.68,Z值=4.88,P<0.000 01],1月<疗程≤2月[OR=5.90,Z值=5.03,P<0.000 01],2月<疗程≤3月[OR=4.59,Z值=7.62,P<0.000 01],疗程≤6月[OR=3.05,Z值=3.5,P<0.000 01];试验组以内服中药联合给药[OR=3.88,Z值=9.62,P<0.000 01],以中医药内服外治联合给药[OR=7.82,Z值=5.23,P<0.000 01];试验组以水煎剂联合给药[OR=3.95,Z值=7.53,P<0.000 01],试验组以颗粒剂联合给药[OR=3.28,Z值=4.36,P<0.000 01],试验组以中成药联合给药[OR=4.92,Z值=4.2,P<0.000 01];华东[OR=3.1,Z值=4.58,P<0.000 01],华中[OR=5.33,Z值=5.65,P<0.000 01],华南[OR=5.82,Z值=4.54,P<0.000 01],西北[OR=4.04,Z值=5.88,P<0.000 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2)实验室指标方面,肝功能(ALT、AST、r-GT)、血脂(TG、TC、LDL-C、HDL-C)、CAP、TCM Score存在统计学差异,炎症指标(IL-6、TNF-α)、FBG无统计学差异,ALT(MD=10.88,95%CI:8.94~12.82,P<0.000 01),AST(MD=10.44,95%CI:8.35~12.53,P<0.000 01),r-GT(MD=12.69,95%CI:9.17~16.21,P<0.000 01),TG(MD=0.45,95%CI:0.35~0.56,P<0.000 01),TC(MD=0.79,95%CI:0.44~1.13,P<0.000 01),LDL-C(MD=0.78,95%CI:0.43~1.13,P<0.000 01),HDL-C(MD=-0.27,95%CI:-0.30~-0.24,P<0.00001),CAP(MD=29.13,95%CI:22.72~35.53,P<0.000 01),TCM Score(MD=4.95,95%CI:3.43~6.46,P<0.000 01),IL-6(MD=4.52,95%CI:0.87~8.17,P=0.02),TNF-α(MD=5.21,95%CI:-0.03~10.45,P=0.05),FBG(MD=0.2,95%CI:0.01~0.39,P=0.04)。结论 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NAFLD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另外有必要联合多组学、铁死亡或关联肠道菌群去探究获得NAFLD的观察指标,规范中医诊断和纳入标准,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实验加以验证。

    2024年01期 v.38 89-95+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何婷婷;钱涯邻;方南元;孙静云;张丽君;向晓星;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2月27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prism8.0、Stata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31项RCTs, 2639例患者。结果显示,(1)治疗疗程、给药方式、药物剂型以及地区分布对治疗有效率均有影响,疗程≤1月[OR=3.68,Z值=4.88,P<0.000 01],1月<疗程≤2月[OR=5.90,Z值=5.03,P<0.000 01],2月<疗程≤3月[OR=4.59,Z值=7.62,P<0.000 01],疗程≤6月[OR=3.05,Z值=3.5,P<0.000 01];试验组以内服中药联合给药[OR=3.88,Z值=9.62,P<0.000 01],以中医药内服外治联合给药[OR=7.82,Z值=5.23,P<0.000 01];试验组以水煎剂联合给药[OR=3.95,Z值=7.53,P<0.000 01],试验组以颗粒剂联合给药[OR=3.28,Z值=4.36,P<0.000 01],试验组以中成药联合给药[OR=4.92,Z值=4.2,P<0.000 01];华东[OR=3.1,Z值=4.58,P<0.000 01],华中[OR=5.33,Z值=5.65,P<0.000 01],华南[OR=5.82,Z值=4.54,P<0.000 01],西北[OR=4.04,Z值=5.88,P<0.000 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2)实验室指标方面,肝功能(ALT、AST、r-GT)、血脂(TG、TC、LDL-C、HDL-C)、CAP、TCM Score存在统计学差异,炎症指标(IL-6、TNF-α)、FBG无统计学差异,ALT(MD=10.88,95%CI:8.94~12.82,P<0.000 01),AST(MD=10.44,95%CI:8.35~12.53,P<0.000 01),r-GT(MD=12.69,95%CI:9.17~16.21,P<0.000 01),TG(MD=0.45,95%CI:0.35~0.56,P<0.000 01),TC(MD=0.79,95%CI:0.44~1.13,P<0.000 01),LDL-C(MD=0.78,95%CI:0.43~1.13,P<0.000 01),HDL-C(MD=-0.27,95%CI:-0.30~-0.24,P<0.00001),CAP(MD=29.13,95%CI:22.72~35.53,P<0.000 01),TCM Score(MD=4.95,95%CI:3.43~6.46,P<0.000 01),IL-6(MD=4.52,95%CI:0.87~8.17,P=0.02),TNF-α(MD=5.21,95%CI:-0.03~10.45,P=0.05),FBG(MD=0.2,95%CI:0.01~0.39,P=0.04)。结论 中医药联合水飞蓟宾治疗NAFLD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另外有必要联合多组学、铁死亡或关联肠道菌群去探究获得NAFLD的观察指标,规范中医诊断和纳入标准,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实验加以验证。

    2024年01期 v.38 89-95+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芩连平胃散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理论初探

    卢玠桦;黄仁坤;罗淑娟;

    痤疮为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治疗难点在于其具有难愈性、反复性、易感性。文章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整合各医家对湿热型痤疮的认识,提出痤疮的发病以脾胃湿热为重要病机,痤疮常见的临床症状与脾胃湿热关系密切,引起痤疮难愈性、反复性、易感性的根本在于脾湿胃热,湿浊相合,郁热上蒸于面部。故在治疗过程中应着重清脾胃湿热,使升降协调,燥湿相济,以清热燥湿为主,辅以消食健脾,切中痤疮病机,方用芩连平胃散为基础方防治痤疮,符合治病求本的原则,可有效缓解皮损及伴随症状,可以为痤疮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2024年01期 v.3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芩连平胃散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理论初探

    卢玠桦;黄仁坤;罗淑娟;

    痤疮为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治疗难点在于其具有难愈性、反复性、易感性。文章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整合各医家对湿热型痤疮的认识,提出痤疮的发病以脾胃湿热为重要病机,痤疮常见的临床症状与脾胃湿热关系密切,引起痤疮难愈性、反复性、易感性的根本在于脾湿胃热,湿浊相合,郁热上蒸于面部。故在治疗过程中应着重清脾胃湿热,使升降协调,燥湿相济,以清热燥湿为主,辅以消食健脾,切中痤疮病机,方用芩连平胃散为基础方防治痤疮,符合治病求本的原则,可有效缓解皮损及伴随症状,可以为痤疮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2024年01期 v.3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脾升胃降论治肌少症

    胡淑彤;陈晓宏;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在中医上可归属于痿证范畴,目前治疗主要推荐营养疗法和运动锻炼,但营养配方因人而异,运动干预需长期坚持,疗效评定不一。基于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脾胃、营卫与四肢肌肉的密切联系,可利用脾升胃降理论,通过健脾胃、调营卫、兼顾他脏之则,借内治外治之法,使脾健胃和,气机调畅,营卫通利,则脏腑与四肢肌肉得以滋润濡养,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从而延缓肌少症的进展,有利于疾病向愈。

    2024年01期 v.3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脾升胃降论治肌少症

    胡淑彤;陈晓宏;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在中医上可归属于痿证范畴,目前治疗主要推荐营养疗法和运动锻炼,但营养配方因人而异,运动干预需长期坚持,疗效评定不一。基于中医对肌少症的认识,脾胃、营卫与四肢肌肉的密切联系,可利用脾升胃降理论,通过健脾胃、调营卫、兼顾他脏之则,借内治外治之法,使脾健胃和,气机调畅,营卫通利,则脏腑与四肢肌肉得以滋润濡养,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从而延缓肌少症的进展,有利于疾病向愈。

    2024年01期 v.3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培土制水”治法的历史源流及其发展初探

    陈光顺;赵哲;苏苗;靳玉秋;田萌媛;胡蓉;刘臻华;

    “培土制水”渊源于“五行学说”,是对五行制化理论的具体应用,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的基本治法之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培土制水”法理论源流以及临床应用,总结认为“培土制水”法首倡于《黄帝内经》,首次应用于《伤寒杂病论》,在北宋时期方书《圣济总录》首次提出,经过宋金元时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完善,现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培土制水”理论不仅指狭义的健脾制水,还应包括“宽脾利水”“温阳利水”“摄纳肾气”等。“培土制水”的实际含义是通过调理脾土等脏腑机能,使水液代谢以及肾脏功能恢复正常,拓展了临床治疗的实践思路。

    2024年01期 v.3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培土制水”治法的历史源流及其发展初探

    陈光顺;赵哲;苏苗;靳玉秋;田萌媛;胡蓉;刘臻华;

    “培土制水”渊源于“五行学说”,是对五行制化理论的具体应用,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的基本治法之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培土制水”法理论源流以及临床应用,总结认为“培土制水”法首倡于《黄帝内经》,首次应用于《伤寒杂病论》,在北宋时期方书《圣济总录》首次提出,经过宋金元时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完善,现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培土制水”理论不仅指狭义的健脾制水,还应包括“宽脾利水”“温阳利水”“摄纳肾气”等。“培土制水”的实际含义是通过调理脾土等脏腑机能,使水液代谢以及肾脏功能恢复正常,拓展了临床治疗的实践思路。

    2024年01期 v.3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牛荠薪;孟宪萌;高允海;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a in acute pancreatitis, HTG-AP)是由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除西医常规治疗以外,传统中医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等化裁被临床广泛应用,且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效果更佳。目前,中外学者从不同靶点探究HTG-AP的治疗。文章从靶向治疗、炎症机制及肠道菌群等方面介绍HTG-AP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01期 v.38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牛荠薪;孟宪萌;高允海;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a in acute pancreatitis, HTG-AP)是由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除西医常规治疗以外,传统中医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等化裁被临床广泛应用,且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效果更佳。目前,中外学者从不同靶点探究HTG-AP的治疗。文章从靶向治疗、炎症机制及肠道菌群等方面介绍HTG-AP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01期 v.38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疗效观察

    张硕;孙玄静;顾向浩;陈鹏;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并配合独活寄生汤+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AI评分和SDA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并且能够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安全可靠。

    2024年01期 v.3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疗效观察

    张硕;孙玄静;顾向浩;陈鹏;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并配合独活寄生汤+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AI评分和SDA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并且能够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安全可靠。

    2024年01期 v.3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手法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薛慧莹;赵紫昊;朱楠楠;

    目的 探究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手法对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乳腺疏导推拿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通乳时间及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乳房肿痛、乳房肿块及乳汁分泌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通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试验组WBC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手法可以提高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干预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缩小肿块,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炎症。

    2024年01期 v.38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手法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薛慧莹;赵紫昊;朱楠楠;

    目的 探究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手法对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乳腺疏导推拿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通乳时间及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乳房肿痛、乳房肿块及乳汁分泌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通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试验组WBC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推拿手法可以提高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干预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缩小肿块,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炎症。

    2024年01期 v.38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谢丽娜;丁莉;

    目的 探讨加味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试验组给予加味温经汤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外周血疼痛介质(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PI]、阻力指数[RI])。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试验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5.00%(P<0.05);试验组β-EP、PG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GF_(2α)、5-H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PI及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温经汤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经症状,调节子宫内分泌环境,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减少提高疗效,还可以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2024年01期 v.38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谢丽娜;丁莉;

    目的 探讨加味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试验组给予加味温经汤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外周血疼痛介质(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PI]、阻力指数[RI])。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试验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5.00%(P<0.05);试验组β-EP、PG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GF_(2α)、5-H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PI及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温经汤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经症状,调节子宫内分泌环境,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减少提高疗效,还可以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2024年01期 v.38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护理模式对老年失眠的影响

    乔瑞珠;吴娅娟;董静;

    目的 探究使用艾灸护理对老年患者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艾灸护理,两组护理后对比患者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不良情绪进行对比,以及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对比。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不满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护理对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应用价值极高,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有利于治疗及护理方式的顺利进行,艾灸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4年01期 v.38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护理模式对老年失眠的影响

    乔瑞珠;吴娅娟;董静;

    目的 探究使用艾灸护理对老年患者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艾灸护理,两组护理后对比患者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不良情绪进行对比,以及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对比。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不满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护理对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应用价值极高,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有利于治疗及护理方式的顺利进行,艾灸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4年01期 v.38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情志护理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刘丽娟;弓佳;

    目的 观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使用非布司他治疗过程中开展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2月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对照组30例治疗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治疗期间开展中医情志护理。比较患者在恢复期间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分析恢复过程中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负面情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疼痛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使用非布司他治疗时在常规护理支持的层面上开展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并提升患者恢复期间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增加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2024年01期 v.38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情志护理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刘丽娟;弓佳;

    目的 观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使用非布司他治疗过程中开展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2月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对照组30例治疗过程中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治疗期间开展中医情志护理。比较患者在恢复期间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分析恢复过程中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负面情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疼痛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使用非布司他治疗时在常规护理支持的层面上开展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并提升患者恢复期间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增加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2024年01期 v.38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尚红利;刘腊腊;

    目的 探讨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114例贫血患者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以当归补血汤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当归补血汤联合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LT、RBC、H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疗效显著,可提升血液指标水平,改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2024年01期 v.38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尚红利;刘腊腊;

    目的 探讨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114例贫血患者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以当归补血汤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当归补血汤联合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LT、RBC、H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循环质控理论的针对性护理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疗效显著,可提升血液指标水平,改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2024年01期 v.38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通痹散联合透刺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唐富杰;赵洪涛;

    目的 探究活血通痹散联合透刺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透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痹散治疗,比较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膝关节评分(Lysholm)及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ysholm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痹散联合透刺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病症、减轻患者痛苦。

    2024年01期 v.38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通痹散联合透刺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唐富杰;赵洪涛;

    目的 探究活血通痹散联合透刺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透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活血通痹散治疗,比较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膝关节评分(Lysholm)及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ysholm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痹散联合透刺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病症、减轻患者痛苦。

    2024年01期 v.38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耳针联合穴位贴敷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

    罗凯楠;李巧玉;李玉鹏;

    目的 探究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6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穴位贴敷干预,观察组应用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均干预2个月。于干预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S]评估、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S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A、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扩展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质量,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2024年01期 v.38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耳针联合穴位贴敷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

    罗凯楠;李巧玉;李玉鹏;

    目的 探究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6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穴位贴敷干预,观察组应用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均干预2个月。于干预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S]评估、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S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A、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扩展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针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质量,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2024年01期 v.38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地方项目推荐

  • 从肠黏膜炎性损伤的细胞因子探究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杨佳宇;杨勤;唐莉;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高敏性、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黏膜损伤等有关。随着人们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地将肠易激综合征从功能性研究转向“器质性”研究,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黏膜炎性损伤的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探究肠黏膜炎性损伤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备受关注。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医复方能够通过调控肠黏膜炎性损伤的细胞因子,促进肠黏膜的修复以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文章将介绍肠黏膜炎性损伤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医复方调控肠黏膜炎性损伤细胞因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从分子角度探究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为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依据。

    2024年01期 v.38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肠黏膜炎性损伤的细胞因子探究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杨佳宇;杨勤;唐莉;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高敏性、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黏膜损伤等有关。随着人们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地将肠易激综合征从功能性研究转向“器质性”研究,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黏膜炎性损伤的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探究肠黏膜炎性损伤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备受关注。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医复方能够通过调控肠黏膜炎性损伤的细胞因子,促进肠黏膜的修复以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目的。文章将介绍肠黏膜炎性损伤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医复方调控肠黏膜炎性损伤细胞因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从分子角度探究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为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中医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依据。

    2024年01期 v.38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入路术后轴性症状治疗进展

    刘卫义;鄢裕;鄢卫平;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较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患,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患者由于脊髓神经长期受压等原因,术后仍存在颈肩部酸胀疼痛、麻木、胸腹部紧束感等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中医学采用多种疗法治疗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近年取得满意效果,或联用西药效果显著。文章就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康复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2024年01期 v.38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入路术后轴性症状治疗进展

    刘卫义;鄢裕;鄢卫平;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较为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患,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患者由于脊髓神经长期受压等原因,术后仍存在颈肩部酸胀疼痛、麻木、胸腹部紧束感等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中医学采用多种疗法治疗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近年取得满意效果,或联用西药效果显著。文章就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康复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2024年01期 v.38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蔡志勇;李莹飔;方娟;

    目的 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宿迁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试验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胃体及胃窦电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体、胃窦电功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利于控制改善肠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2024年01期 v.38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蔡志勇;李莹飔;方娟;

    目的 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宿迁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门诊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试验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胃体及胃窦电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体、胃窦电功率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利于控制改善肠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2024年01期 v.38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稿约

    <正>《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中医药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注重临床、兼顾理论,报告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搭建探索与交流平台。中医内科乃中医整体观理念之全科(通科),非现代医学临床细分化之内科。本刊所有通联信息均以中国知网网站刊登为准。所收费用均在录用通知上明确。未委托授权任何代理机构或个人。

    2024年01期 v.38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稿约

    <正>《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中医药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注重临床、兼顾理论,报告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搭建探索与交流平台。中医内科乃中医整体观理念之全科(通科),非现代医学临床细分化之内科。本刊所有通联信息均以中国知网网站刊登为准。所收费用均在录用通知上明确。未委托授权任何代理机构或个人。

    2024年01期 v.38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