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项目速递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现代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薄慧赢;侯平;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在1997年被列为一种新出现的流行病,长久以来,尽管正在努力治疗和管理HF,但其病死率和住院率的负担仍未减轻,这些令人不安的趋势反映了心衰综合征的复杂性。由于对慢性心力衰竭各种表现和机制理解不足,且通常与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等多病相结合,使其至今仍是一个主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现如今,包括组学在内的新兴风险因素为发现导致心衰的新机制途径提供了希望。该综述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慢性心衰发病机制及新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管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025年02期 v.3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CNAG及FD

    翁晓新;李爽;曹丽;苏生勤;胡玥晗;刘振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CNAG)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作为消化系统两种独立的常见疾病,两者的治疗方案各不相同。该文基于“异病同治”理论,通过对此两种疾病中医病机的探析及柴胡疏肝散药理作用的分析,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此二病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借鉴。

    2025年02期 v.3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运用“扶阳三焦次第法”论治失眠

    陈灿荣;杨书慧;张鼎;周珂青;陈飞宇;胡跃强;

    失眠既是病名,又是疾病常伴有的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质量不满意的一种主观体验,常觉睡眠时间不够,或是睡眠深度不够,严重的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失眠患者比较常见的症状是久久不能入睡、眠浅、梦多易醒、早醒后再难入睡和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也会有白天精神差、易困倦,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此文主要阐述胡跃强教授基于“扶阳三焦次第”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及病案探讨。胡教授临证善用扶阳法,治病立法,强调阳主阴从观,其在仔细辨证后屡用扶阳法治疗失眠多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举验案两则,通过分析此中精髓,以资借鉴,为中医治疗此病提供临床经验。

    2025年02期 v.3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林学敏;黄适;周丽洁;方威龙;曾繁钦;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注重调畅气机,调和阴阳,以平为期,旨在恢复肠腑通降、传导的生理特性。该文总结和分析近年来中医在寒热错杂型IBS-D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梳理现有文献中的治疗原则、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旨在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指导。此外,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发现研究空白,推动后续研究的深入,进而促进中医在该领域的发展,提高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025年02期 v.3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徐悦;王轶蓉;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由于盆腔静脉迂曲扩张淤血,血流减慢进而导致的慢性盆腔疼痛。多发于20~45岁的育龄妇女。PSC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PCS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该篇从发病机制、中西医临床研究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PCS的治疗及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2025年02期 v.3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温阳健脾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谢思鹏;林才志;梁景菊;韦佳宋;吕泓明;曹育启;

    通过阐述分析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临床病因病机,在原有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证型上,增加讨论脾、胃、肝等脏腑虚寒的相关辨证分型,通过归纳总结中医及相关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出温阳健脾法的认识,及相关中医辨证认识、作用原理探讨、主要临床药物应用及进展。认为温阳健脾法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十分良好稳定的远期临床观察疗效,其主要代表方药为黄芪建中汤、健脾和胃温阳利膈方及吴茱萸汤等具有很明显广阔的新药临床及开发前景。

    2025年02期 v.3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模型构建

    王赵雨;南明花;柏容容;于小涵;白长川;马跃海;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中医智能辨证模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Resources for China Studies, Wanfang 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CBM)、古今医案云平台2001年1月—2024年1月收录的反流性食管炎中符合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的临床医案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然后将数据样本按7∶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s, 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的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辨证模型。结果 整理得到188则医案数据样本,在相同训练、测试样本数据下,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BP神经网络、逻辑回归这6种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两种证候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75%、73%、78%、65%、60%、62%。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在诊断和预测方面表现出色,因此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RE辨证模型构建在方法学上是有可行性的。

    2025年02期 v.39 24-2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近十年中极穴的临床应用进展

    井方;陈洁;李争珍;王敏;

    目的 了解近十年中极穴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三大数据库近十年文献进行检索,纳入含有“中极穴”的相关文献,将文献导入Endnote进行筛选分类。结果 中极穴作为临床常用腧穴,在尿失禁、尿潴留、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小儿遗尿、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慢性盆腔炎等疾病中应用广泛。结论 近十年中极穴的应用范围主要以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疾病为主,但其相关的作用机制仅部分被证实,其所适用疾病病种、手法量学标准以及穴位配伍仍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2025年02期 v.3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探究泽漆治疗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机制

    万小莎;李秋华;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探究泽漆抗肺癌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以“泽漆”为关键词,检索药物的活性成分和相应靶标,整合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TCGA数据库获取肺癌基因。将肺癌基因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靶点,并将其导入Cytoscape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经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成分和核心靶标。使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核心靶点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单因素COX回归筛选预后相关靶标。最后利用AutoDockVina和Gromacs 2023对预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型验证。结果 通过匹配获得“药物—疾病”潜在靶标109个,对应9种活性成分,拓扑分析筛选出32个核心基因和5种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柚皮素。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泽漆通过T细胞增殖、B细胞活化、CD~+_4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等生物学过程中及TNF、P53、HIF-1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肺癌作用。单因素COX分析发现6个预后相关靶点,CDK1、BIRC5、PPARG、IGFBP3、CAV1的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CAT可能是抑癌因素。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泽漆核心成分与预后靶标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结论 泽漆可能通过山柰酚、柚皮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CDK1、BIRC5、PPARG、IGFBP3、CAV1、CAT6等靶点促进免疫激活,调控TNF、P53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肺癌作用。

    2025年02期 v.39 32-36+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5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针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王晓彤;柳越冬;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肠道连续性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西药干预存在着治疗作用有限,服药时间长,易发生不良反应等缺点。随着现代对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针灸疗法方便操作,不良反应小,适应范围广,独到优势越来越明显,该文就针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为之后针灸治疗UC提供充实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2025年02期 v.3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柴胡银翘散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谭书旭;戴飞跃;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银翘散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柴胡银翘散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搜索进行补充。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在OMIO、TTD、Disgnet数据库收集发热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网站取得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得到潜在核心靶点,并制作韦恩图。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潜在核心靶点PPI。利用Metascape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选取前10作为核心通路。使用Cytoscape软件的CMODE插件选取PPI的核心网络,并将其中靶点作为核心靶点来源之一。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选取度值前20作为核心成分。通过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166个柴胡银翘散的活性成分,关键成分有表小檗碱、金合欢素、光甘草定等;潜在核心靶点225个,关键靶点有PIK3R1、HSP90AA1、PDGFRB等。GO富集分析提示该方治疗发热性疾病主要涉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膜阀、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提示该方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免疫炎症调节通路治疗感染发热性疾病。结论 柴胡银翘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2025年02期 v.39 41-47+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下载次数:7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眼针临床应用治疗疾病文献计量分析研究

    孙孟镓;王梅;栾镇宇;张亚杰;赵曦彤;邵妍;

    目的 分析近五年眼针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 系统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library数据库关于眼针临床疗效研究的文献。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文献289篇,辽宁省是开展眼针临床研究最多的省份;治疗疾病种类27种;275项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69项研究治疗组干预措施为眼针结合其他疗法;眼针八区十三穴在临床均有应用;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和病情轻重选取适合的留针方式与时间。结论 眼针疗法适应病种广泛,治疗效果确切,操作方法简单,在中医理论的支持下,临床推广迅速。其中中风、痛证、不寐、面瘫的临床疗效确切,为优势病种,同时眼针疗法可以联合多种疗法应用,局限性较小,并且与这些疗法发挥协同作用。

    2025年02期 v.39 48-50+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有限元技术在腰椎中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夏琼;田雨;王凯正;吕智桢;吕立江;

    目的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有限元分析法在腰椎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阐述此领域的发展历程与当前的研究热点。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Wanfang)数据库中检索2002年—2023年关于有限元技术在腰椎中应用的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4软件分别从发文量、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四个维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讨论。结果 共纳入681篇文献,发文量分析显示,年度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1年达发文量峰值58篇。作者合作分析显示,本领域作者以张美超、张晓刚、靳安民等为核心作者团队。研究机构合作分析显示,发文机构以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各机构间合作情况尚待加强。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共有336个关键词节点,以“生物力学”居首位;“腰椎”“有限元”“应力”为当前有限元分析法在腰椎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分为12类,突出了当前研究热点,包括腰椎有限元模型的构建、腰椎疾病的生物力学分析等方面。结论 通过知识图谱直观展示了近20年有限元技术在腰椎中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热点,亟待加强作者及机构间的紧密合作,深入挖掘有限元分析法在腰椎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2025年02期 v.39 51-55+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机制

    历飞;马贤德;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疾病,最常指胃内壁出现溃疡。常由饮酒、吸烟、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抗炎药(NSAID)等诱因引起。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胃黏膜局部常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导致胃黏膜的应激性损伤。氧化抗氧化失衡再此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胃黏膜缺血缺氧时,胃黏膜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介导氧化应激反应,包括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DNA损伤等等。同时,ROS还会激活很多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信号通路,导致胃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和损伤。中医药在多种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主要通过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脏腑功能实现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病位在腑,涉及肝、脾二脏,因此肝脾不和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证型之一。该文旨在综述胃溃疡发生的氧化应激机制,及中医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发挥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胃溃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有科学价值的信息。

    2025年02期 v.39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养荣润肠舒合剂联合腹针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韩芊竹;路越;

    目的 探究养荣润肠舒合剂联合腹针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气虚型F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养荣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养荣组予养荣润肠舒合剂口服;联合组予养荣润肠舒合剂联合腹针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三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排出数量、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疗效优于养荣组和对照组,养荣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与养荣组的排便时间、腹胀评分、担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荣润肠舒合剂联合腹针疗法可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2025年02期 v.3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从肠心轴多组学视域解析补肾中药复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策略

    张悦;申定珠;

    目的 基于肠心轴多组学探讨补肾中药复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研究策略。AS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病理基础,与肠道稳态失衡、菌群代谢紊乱关系紧密。肠道与心血管之间构成相互影响且潜在联系的肠心轴通路,AS病理进程中存在双向肠道-肠道菌群-心血管轴。以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技术于肠心轴研究中广泛应用,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代谢产物及宿主基因表达等多层面信息,深入探究AS的病因病机及药物作用靶点。补肾法为针对AS行之有效的临床治则,本虚标实乃AS病机之本。前期研究证实补肾中药复方可有效干预治疗AS,多组学技术于肠心轴研究中广泛应用。结论 从肠心轴多组学视域进一步解析补肾中药复方防治AS的研究策略有其必要性。

    2025年02期 v.3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肺结节辨证探析

    柴智琦;田紫阳;柴树艳;赵悦;庞敏;

    该文以“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探析肺结节,肺结节为肺部CT检查中直径≤3 cm的实性或亚实性病变,肺结节常因无典型症状而在体检中发现,与肺癌关系密切。CT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了检出率。考虑到西医治疗的观察随访方式可能导致患者情绪紧张和过度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病机复杂且体质因素与其密切相关,该文以“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与肺结节防治相结合,对其辨证分型和治则用药进行分析。结合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等体质类型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为肺结节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传统功法干预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王行杨;刘元禄;杨永菊;关雪峰;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躯体功能减退。目前西医治疗包括运动、营养补剂和药物治疗等,中医传统功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对肌少症治疗效果显著。传统功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调理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改善患者肌力、平衡力、肌肉功能与日常活动质量等对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该文通过检索知网、万方、PubMed等相关数据库,对临床应用常见的四种传统功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治疗肌少症引起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平衡协调功能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现存问题,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思路。

    2025年02期 v.3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气机调畅理论探究理气和血法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

    王欣悦;张艳;

    随着中医药发展,研究发现气机失调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中医认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机失调,气血不和,百病乃生。气机郁滞或气虚乏源,导致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气血虚损,心脏失于濡养,不荣则痛。通过对冠心病气血辨证分型进行整理分析,明确在气机调畅理论的指导下理气和血法的应用疗效,证明了该治疗法则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效果显著,且应用广泛。

    2025年02期 v.3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射干麻黄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应用机制探析

    田紫阳;庞敏;柴智琦;柴树艳;赵悦;

    射干麻黄汤作为治疗外寒里饮咳喘证的常用方,在临床治疗感染后咳嗽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该文对射干麻黄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分析分析,以期对日后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9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中药复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用药规律探析

    李文慧;朱陵群;陈燚;万书润;敖与天;郭蓉娟;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搜集中药复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获得组方148首,包括155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次1724次,治疗周期主要集中在4周和6周。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前3味高频中药分别是茯苓、甘草、酸枣仁。在药味统计中,以甘味、苦味、辛味药物为主;在药性统计中,寒性药出现频次最高;在归经统计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分别是肝经、肺经和心经。对前20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远志-茯苓、龙骨-牡蛎相配伍应用的支持度较高,聚类分析形成了4个组合。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为主,涉及补益气血、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清热泻火等治法,核心中药为茯苓、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等。研究归纳出中药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用药组方规律,旨在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2期 v.39 81-85+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省级项目路演

  • 基于“浊毒蕴肠”理论指导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探析

    王萌;于永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且并发症较多,易复发。基于“浊毒理论”是从本源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而仲景所创的白头翁汤运用四味清热解毒止痢药来达到化浊解毒的目的,贯穿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始终,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结合中医文献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探讨浊毒蕴肠理论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2025年02期 v.39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患肌再灌注活动与络病理论探讨刺络运动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思路探析

    张钰祺;周鸿飞;乔野;

    目的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骨关节疾患,表现特征主要是为僵硬、关节肿痛、功能损害且病变不可逆转等,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病人。不仅使得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还造成了一些患者身心健康的问题,造成心理负担,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医疗负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具有反复性、难治性的特点,成为社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刺疗法已经过循证医学检验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方法 笔者以患肌与络病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刺络运动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诊疗思路与作用机制,认为造成KOA患者疼痛与功能受限的原因为患侧膝关节周围相关肌肉的异常紧张与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脉道空虚,络脉不通,气血瘀滞于此。结论 通过患肌再灌注与络病理论的阐述,刺络运动针法可有效改善患处气血运行状况,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相应的肌肉功能强度,从而使周围造成膝关节病变的肌肉组织得到重新的血液再灌注濡养,改善患肌的缺血、缺氧的微循环状态,解除相关患肌的能量危机,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正常状态,促进KOA的恢复。

    2025年02期 v.39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与治疗浅析

    罗兴业;于静;金明秀;

    中医将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等同归为“痹证”范畴,强直性脊柱炎大多被称为“大偻”“骨痹”“龟背风”“竹节风”等。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本质为本虚标实,肾虚为疾病之根本,湿热等外邪侵袭为该病诱因,病理产物瘀血贯穿疾病始终,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为该病病因病机。古代医家以清热利湿法治湿热痹为后世医家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现代中医参考古代医家的理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广泛应用。该病治疗时应采用清热利湿兼补肾之法,同时应注重化痰祛瘀。

    2025年02期 v.3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王韩英;吴鹏;邢俊娥;袁行勇;沈永富;劳燕;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及老年前期最常见疾病谱,呈退行性进展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与AD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发病机制,整理分析了AD的一般危险因素,诸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可控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睡眠,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在AD发生发展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供相关防治策略,阻止AD进展。

    2025年02期 v.39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脾运转输平衡”理论探讨糖脂代谢病

    李靖;王尽欢;杨宇峰;

    脾运转输平衡理论是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动态过程及功能的高度概括,中医学对于脾主运化的描述与西医的能量代谢存在一致性,故该文认为糖脂代谢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脾,主要责于脾失健运。从脾运转输平衡理论出发,更有助于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治疗上应以恢复脾之健运为主,脾气健运,湿浊痰瘀可除。因此该文结合中医文献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探讨了脾运转输平衡与糖脂代谢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脂代谢病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2期 v.3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葛根素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作用影响

    施凯舜;徐峥;岳跃兵;黄洁;

    目的 探讨基于肝脏Dusp9-ASK1信号通路,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机制。方法 选择50只雄性小鼠进行高脂高糖造模,造模后随机分为高剂量组(PUE-H)、中剂量组(PUE-M)、低剂量组(PUE-L)、模型组(HFHC)、ASK1抑制剂组(SEL)各10只,另取10只正常小鼠做为对照组。将相应浓度的葛根素采取灌胃方法给予葛根素各组,6周后肝组织取材。分别检测6组小鼠肝组织Dusp9基因表达情况、Dusp9、p-ASK1蛋白水平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Dusp9蛋白的表达。结果 (1)Dusp9基因表达在不同剂量组中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Dusp9基因表达在中、高剂量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葛根素对Dusp9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P<0.01)。同时,Dusp9蛋白的表达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表现为剂量依赖。从P-ASK1蛋白水平看,葛根素各剂量组的P-ASK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各剂量组间差异明显(P<0.01)。(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葛根素各剂量组的肝脏中Dusp9蛋白与模型组相比,其表达明显提高。且3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葛根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主要途径是肝脏的Dusp9-ASK1信号通路。

    2025年02期 v.39 105-107+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检测

    曲涵婷;刘嘉乐;王丹;王丹彧;马彧;姜瀚博;李正刚;

    目的 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 玉米赤霉烯酮在0.526~2.63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回收率在95.91~99.33%,相对标准偏差RSD≤1.5%。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10.03μg·kg~(-1)。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蔓荆子药材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2025年02期 v.39 108-11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耳穴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胡鑫鹏;吴景东;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皮肤损害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文献显示耳穴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在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因此耳穴疗法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该文针对带状疱疹的耳穴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文献研究,通过分析总结耳穴压豆、耳部放血、耳穴揿针等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治疗带状疱疹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2025年02期 v.39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经筋理论辨析痤疮的治疗思路

    刘建祥;董宝强;王垒钞;张峰;张凯旋;孙志强;王鑫乐;

    经筋具有维络周身骨骼关节,主司人体运动,调节经脉的作用。手、足三阳经筋,依赖经脉气血的濡养,在保持形态和功能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布于头面浅表部位,从而确保头面功能正常运转;若头面经筋损伤,在结聚之处形成结筋病灶点,闭塞经脉而阻碍气血运行,日久变生痤疮。该文从经筋的生理、病理角度出发,治疗围绕经筋“点-线-面-体”规律,采用审筋定位、舒筋解结、功法导引等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2期 v.39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古中医“圆运动”理论探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与治疗

    武智超;石岩;孙萍;

    糖尿病胃轻瘫是以血糖升高,饮食减少,餐时或餐前早饱感,上腹部胀闷不适,时有恶心呕吐,胃排空延迟但未见胃肠器质性病变作为临床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病位在脾胃,与肝胆相关,后期波及至肾。现代医学治疗虽能降低血糖,促胃肠蠕动,但仍有局限性,且易发生较多不良反应。中医“圆运动”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相通,人体气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有规律的“圆运动”,即生理循环或病理循环。基于该理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整“中轴”与“四维”运行状态,或升降脾胃,温运水湿,或升降肝胆,以行疏泄,或益肾填精,潜藏元真,进而纠正人体脏腑偏颇,使气机运动由偏复圆,使病理循环调整回生理循环,极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39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常用虫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刘彤;伊桐凝;

    糖尿病肾病因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等原因,现已成为最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基于中医络病学说,认为糖尿病肾病多与久病络脉瘀阻密切相关。虫类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搜风通络止痛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虫类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微循环等功效,可有效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现已证实常用虫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该文通过对常用虫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虫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9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穴位贴敷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价值

    李玲玲;闫会娟;冯明明;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在医院接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康复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比较,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生活质量方面比较,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康复指数方面比较,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疼痛程度方面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应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具有显著价值。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2期 v.3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肖人方;毕馨怡;韩宇;王丹;

    目的 通过研究广藿香、茅苍术两种挥发油及其混合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为研制广藿香、茅苍术中药熏香制剂奠定基础。方法 以广藿香、茅苍术为主要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广藿香挥发油,茅苍术挥发油和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分别按不同给药量进行抑菌环实验,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环,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挥发油(P<0.01)。结论 广藿香、茅苍术混合挥发油相较单用挥发油具有更好的抑菌能力。

    2025年02期 v.39 128-13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地方项目推荐

  • 当归补血汤对早产儿贫血预防治疗的效果评价

    郭晓琴;蒋黎雯;徐雪龙;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对早产儿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2023年共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的早产儿采取铁剂治疗,观察组早产儿采取铁剂+当归补血汤治疗,疗程为连续给药8周。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及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早产儿的Hb浓度、RBC、HCT、MCV、MCH、MCHC、Ret以及SF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在早产儿贫血中显示出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通过稳定血红蛋白浓度、维持红细胞计数、提高红细胞比容等血常规指标,同时促进网织红细胞生成和维持血清铁蛋白水平,安全性良好,为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有效辅助治疗思路和选择。

    2025年02期 v.39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ERK2/JNK1信号通路探讨济川煎干预STC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

    舒龙霞;袁雪金;王宇;顾尽晖;余清华;

    目的 阐明济川煎干预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大鼠与ERK2/JNK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8年11月课题组研究济川煎对STC模型大鼠肠道水通道蛋白的影响研究所保存的结肠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及m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肠组织中AKT1、TP53、MAPK1(ERK2)、MAPK8(JNK1)的表达水平;结果采用IBM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济川煎可显著抑制ST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AKT1、TP53、MAPK1、MAPK8的表达水平。结论 济川煎可通过调控ERK/JNK信号通路来抑制ST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AKT1、TP53、MAPK1、MAPK8的表达水平来发挥便秘的治疗作用。

    2025年02期 v.39 134-137+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血清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中风回春片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学慧;王建峰;

    目的 研究中风回春片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液流动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在血清中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就诊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联合组、对照A、B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A组加用中风回春片,对照B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而联合组则同时应用这两种药物,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NIHSS、MMSE及BI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此外,还评估了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速度(Vmean)、脑血管特征阻抗(ZCV)及外周阻力(R),并检测了血清中GFAP、S100B、NSE等神经损伤标志物的水平,进一步分析了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状态。结果 与对照A、B两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且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之间未观察到明显差异(P>0.05)。为期两周的治疗后,联合组在NIHSS、MMSE及BI评分的提升上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此外,三组的Qmean和Vmean水平均有所提高,而ZCV、R水平以及血清中的GFAP、S100B、NSE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联合组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在治疗两周后,三组血清中的TLR4和NF-κBP65蛋白表达量均有所降低,联合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回春片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联合疗法不仅能提升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同时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该治疗方法能优化脑部血流,调节TLR4/NF-κB信号传导,缓解神经损害,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与日常自理能力的恢复。

    2025年02期 v.39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