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

  •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郝家鹏;杨天明;杜平;张荷;吴政明;陈燕;蒙秀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以来,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出现,但中、西医治疗均在临床获得疗效,本病属中医"疫病"范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发热、乏力,同时有脘痞、呕恶,腹胀、便溏等症状,邪气首犯肺卫,病位在肺,涉及脾胃、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由来已久,肺经与大肠经在疾病的发展和诊疗中关系密切,古今医家均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该理论思考当代医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仍体现了脏腑同治,表里经兼顾,在临床发挥积极效果。

    2020年10期 v.34 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郝家鹏;杨天明;杜平;张荷;吴政明;陈燕;蒙秀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以来,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出现,但中、西医治疗均在临床获得疗效,本病属中医"疫病"范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发热、乏力,同时有脘痞、呕恶,腹胀、便溏等症状,邪气首犯肺卫,病位在肺,涉及脾胃、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由来已久,肺经与大肠经在疾病的发展和诊疗中关系密切,古今医家均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该理论思考当代医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疗,仍体现了脏腑同治,表里经兼顾,在临床发挥积极效果。

    2020年10期 v.34 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国家项目速递

  • “易阳通元”干预痤疮湿热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研究

    张瑞雪;张彩云;袁亚美;王茜;方正清;朱林;

    目的观察"易阳通元"对痤疮患者湿热体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湿热体质痤疮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①治疗组在"易阳通元"法则指导下,采用艾灸大椎、神阙,3次/周,20~30 min/次·穴,配合桂附萸和汤中药方剂,1剂/d,水煎煮,取药汁,200 m L/次,饭后温服,2次/d;对照组给予西药0.05%维A酸软膏外用,每晚用温水清洁皮肤后涂药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湿热体质亚量表测量两组的转化积分。②生活质量判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由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共24个问题及总体健康感觉的两个问题组成,共26个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问卷采用定式问卷,附有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说明。问卷经调查员向被调查对象按指导语说明后,现场由被调查人员自评,当场回收问卷。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痤疮患者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较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转化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后治疗组WHOQOL-BREF评分较前明显增加(P <0.05);对照组治疗组前后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易阳通元"可明显纠正痤疮患者湿热体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0年10期 v.34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易阳通元”干预痤疮湿热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研究

    张瑞雪;张彩云;袁亚美;王茜;方正清;朱林;

    目的观察"易阳通元"对痤疮患者湿热体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湿热体质痤疮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①治疗组在"易阳通元"法则指导下,采用艾灸大椎、神阙,3次/周,20~30 min/次·穴,配合桂附萸和汤中药方剂,1剂/d,水煎煮,取药汁,200 m L/次,饭后温服,2次/d;对照组给予西药0.05%维A酸软膏外用,每晚用温水清洁皮肤后涂药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湿热体质亚量表测量两组的转化积分。②生活质量判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由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共24个问题及总体健康感觉的两个问题组成,共26个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问卷采用定式问卷,附有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说明。问卷经调查员向被调查对象按指导语说明后,现场由被调查人员自评,当场回收问卷。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痤疮患者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较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转化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后治疗组WHOQOL-BREF评分较前明显增加(P <0.05);对照组治疗组前后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易阳通元"可明显纠正痤疮患者湿热体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0年10期 v.34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湿热脾虚血瘀方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王伟;何永恒;

    目的观察此方口服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湿热脾虚血瘀方口服每日1剂,温开水400 m L冲兑,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治疗50例,对照组则以美沙拉嗪,500 mg/次,2次/d治疗5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肠黏膜征象积分和安全性。结果经临床观察后得出观察组此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47/5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0%(41/50),两组不同用药针对此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其腹痛积分、里急后重积分、黏液血便积分及肠黏膜征象积分治疗前后对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切实保障用药安全性。结论湿热脾虚血瘀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辨证论治,积极治疗可有效缓解腹痛、泄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调节肠管的收缩活动,保护消化道黏膜,积极对抗肠道局部变态及过敏反应,对疾病转归治愈起着重要作用。经临床观察可见此方口服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相比现如今常用临床西药单用疗法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具备更优的中医药特色治疗价值,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优势并予以推广使用。

    2020年10期 v.3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湿热脾虚血瘀方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王伟;何永恒;

    目的观察此方口服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湿热脾虚血瘀方口服每日1剂,温开水400 m L冲兑,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治疗50例,对照组则以美沙拉嗪,500 mg/次,2次/d治疗5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肠黏膜征象积分和安全性。结果经临床观察后得出观察组此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47/5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0%(41/50),两组不同用药针对此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其腹痛积分、里急后重积分、黏液血便积分及肠黏膜征象积分治疗前后对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切实保障用药安全性。结论湿热脾虚血瘀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辨证论治,积极治疗可有效缓解腹痛、泄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调节肠管的收缩活动,保护消化道黏膜,积极对抗肠道局部变态及过敏反应,对疾病转归治愈起着重要作用。经临床观察可见此方口服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相比现如今常用临床西药单用疗法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具备更优的中医药特色治疗价值,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优势并予以推广使用。

    2020年10期 v.3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瘀利水方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王虹强;杨敏;王振;罗向霞;

    目的观察研究化瘀利水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庆阳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在注射雷珠单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化瘀利水方,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雷珠单抗注射次数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治疗后各个观察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各时间点的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的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在注射次数> 1次的患者中,2次注射药物的间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的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更长。两组总体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利水方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较单纯应用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亦可减少患者所需重复应用雷珠单抗治疗的次数。

    2020年10期 v.3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化瘀利水方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王虹强;杨敏;王振;罗向霞;

    目的观察研究化瘀利水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庆阳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组在注射雷珠单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化瘀利水方,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雷珠单抗注射次数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治疗后各个观察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各时间点的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的注射次数少于对照组。在注射次数> 1次的患者中,2次注射药物的间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的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更长。两组总体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利水方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较单纯应用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亦可减少患者所需重复应用雷珠单抗治疗的次数。

    2020年10期 v.3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阴道流血时间及下腹坠痛时间的影响

    杨立珍;刘楠;

    目的探讨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阴道流血时间及下腹坠痛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14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患者各项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保胎成功率、阴道流血时间及下腹坠痛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P、β-HCG、TNF-α的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β-HCG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血清E2、CA12的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流血消失时间、下腹坠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保胎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先兆流产的治疗过程当中,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的效果理想,加用补肾固冲汤从根本上对引发疾病的因素进行消除,改善了单应用黄体酮治疗的局限性,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从而缩短阴道流血、下腹坠痛的消失时间,最终提高保胎成功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0年10期 v.3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阴道流血时间及下腹坠痛时间的影响

    杨立珍;刘楠;

    目的探讨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阴道流血时间及下腹坠痛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14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患者各项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保胎成功率、阴道流血时间及下腹坠痛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P、β-HCG、TNF-α的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β-HCG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血清E2、CA12的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流血消失时间、下腹坠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保胎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先兆流产的治疗过程当中,补肾固冲汤联合黄体酮治疗的效果理想,加用补肾固冲汤从根本上对引发疾病的因素进行消除,改善了单应用黄体酮治疗的局限性,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从而缩短阴道流血、下腹坠痛的消失时间,最终提高保胎成功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0年10期 v.3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阮诗玮“角药”在肾系疾病中的运用

    赵爱萍;陈婷婷;阮诗玮;

    阮诗玮教授系福建省名中医,多年从事临床,擅用角药治疗肾系疾病。慢性肾脏病多因风热犯肺,母病及子,肺热下迫于肾,损伤血络,邪伤肾络,肾失封藏,导致尿血;上焦病不治,可传下焦,而下焦为肾脏所居之地,故若上焦有湿热者,湿热之邪下转侵犯肾脏;热久蕴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就形成"石淋"。角药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理论,利用中药基本特性,将三味中药合理巧妙配伍,有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阮诗玮教授在辨状态论治的思维上,临证时通过全面掌握肾系疾病患者机体整体状态,根据宏观与微观、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动态病理变化理论,针对不同机体状态的肾系疾病患者,采用多个由3个药物组成的组方进行诊疗。阮诗玮教授常使用:山萸肉、熟地黄、淮山药;枇杷叶、射干、郁金;干姜、五味子、细辛;连翘、薄荷、栀子;黄柏、知母、桂枝;金樱子、芡实、覆盆子;上已菜、鬼箭羽、茜草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生地黄、秦艽、豨莶草;荷叶、黄芩、大黄;薄荷、滑石、甘草等角药组合,以补益肺肾、凉血止血、活血化痰、补肾除湿,疗效卓著。详述阮教授临证常用11组角药的组成功效、配伍要点、适应病症,对阮教授治疗肾系疾病用药经验做一总结。

    2020年10期 v.3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阮诗玮“角药”在肾系疾病中的运用

    赵爱萍;陈婷婷;阮诗玮;

    阮诗玮教授系福建省名中医,多年从事临床,擅用角药治疗肾系疾病。慢性肾脏病多因风热犯肺,母病及子,肺热下迫于肾,损伤血络,邪伤肾络,肾失封藏,导致尿血;上焦病不治,可传下焦,而下焦为肾脏所居之地,故若上焦有湿热者,湿热之邪下转侵犯肾脏;热久蕴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就形成"石淋"。角药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奇之制也"理论,利用中药基本特性,将三味中药合理巧妙配伍,有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阮诗玮教授在辨状态论治的思维上,临证时通过全面掌握肾系疾病患者机体整体状态,根据宏观与微观、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动态病理变化理论,针对不同机体状态的肾系疾病患者,采用多个由3个药物组成的组方进行诊疗。阮诗玮教授常使用:山萸肉、熟地黄、淮山药;枇杷叶、射干、郁金;干姜、五味子、细辛;连翘、薄荷、栀子;黄柏、知母、桂枝;金樱子、芡实、覆盆子;上已菜、鬼箭羽、茜草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生地黄、秦艽、豨莶草;荷叶、黄芩、大黄;薄荷、滑石、甘草等角药组合,以补益肺肾、凉血止血、活血化痰、补肾除湿,疗效卓著。详述阮教授临证常用11组角药的组成功效、配伍要点、适应病症,对阮教授治疗肾系疾病用药经验做一总结。

    2020年10期 v.3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肝与大肠相通”论治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

    郭宝全;王鹏琴;

    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中风后卧床患者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比例约为30%~60%。另有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脑中风中所占的人数比例较大,高达15%~30%,危险性较高,而因便秘致残人数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0%左右。临床上,患者因各种原因发生中风后,身体各功能出现减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坚硬等临床症状的发生,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情况,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阻碍患者康复。临床常选用口服西药或开塞露栓剂治疗,虽可快速发挥药效,助患者排便,但长期服用或使用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及耐受性,未能从根本治愈中风后便秘,且引发反射性便秘等不良反应。故临床上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患者接受度高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中风后便秘显得尤为重要。中风后便秘属中医学中"中风""便秘""大便难"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疏经通络、调畅气血的作用,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本研究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从肝与大肠生理、病理、脏腑、经络等研究分析,探讨调节肝的疏泄功能对大肠传导功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究从肝论治针灸对于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影响。

    2020年10期 v.3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从“肝与大肠相通”论治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

    郭宝全;王鹏琴;

    便秘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中风后卧床患者中出现便秘症状的比例约为30%~60%。另有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脑中风中所占的人数比例较大,高达15%~30%,危险性较高,而因便秘致残人数占脑血管疾病患者的10%左右。临床上,患者因各种原因发生中风后,身体各功能出现减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坚硬等临床症状的发生,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情况,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阻碍患者康复。临床常选用口服西药或开塞露栓剂治疗,虽可快速发挥药效,助患者排便,但长期服用或使用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及耐受性,未能从根本治愈中风后便秘,且引发反射性便秘等不良反应。故临床上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且患者接受度高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中风后便秘显得尤为重要。中风后便秘属中医学中"中风""便秘""大便难"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疏经通络、调畅气血的作用,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本研究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从肝与大肠生理、病理、脏腑、经络等研究分析,探讨调节肝的疏泄功能对大肠传导功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究从肝论治针灸对于治疗中风后便秘的影响。

    2020年10期 v.3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士铎治疗儿科疾病用药规律

    林荣垦;王孟清;朱晔;

    目的探究陈士铎治疗儿科疾病的处方用药特色以及规律。方法从《陈士铎医学全书》中手工检索并且阅读关于儿科的医案,通过全文阅读提取方药信息,用Microsoft Excel建立"陈士铎儿科用药数据库",同时整理归纳数据,应用Excel 2013频数分析、以及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归纳四气、五味和归经;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系统聚类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药物间网络化关联展示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29个方剂,总计82味药,用药频率为281次,使用频数≥10次的药物8味,人参、当归、白术、荆芥、茯苓、甘草、陈皮、麦冬,累计使用110频次,贡献百分比为39.15%,分析发现其中补气药、健脾药使用频率较高;四气以寒33频次(40.24%)、温29频次(35.37%)、平为主13频次(15.85%);五味以甘40频次(30.77)、辛38频次(29.23%)、苦30频次(23.08%)为主;归经药物主要入脾(胃) 52频次(30.23%)、肺(大肠) 38频次(22.09%)。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陈氏多用健脾益气之药,多围绕四君子汤加减变化,同时消补兼施、消散并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陈氏儿科疾病用药以四君子配伍消导之法最为明显。结论陈氏治疗儿科疾病,注重小儿易虚之体,用药多以脾胃入手;药物组方精当,补中有散,补泻兼施,注重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用药,强调治法与选药。

    2020年10期 v.3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士铎治疗儿科疾病用药规律

    林荣垦;王孟清;朱晔;

    目的探究陈士铎治疗儿科疾病的处方用药特色以及规律。方法从《陈士铎医学全书》中手工检索并且阅读关于儿科的医案,通过全文阅读提取方药信息,用Microsoft Excel建立"陈士铎儿科用药数据库",同时整理归纳数据,应用Excel 2013频数分析、以及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归纳四气、五味和归经;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系统聚类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药物间网络化关联展示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29个方剂,总计82味药,用药频率为281次,使用频数≥10次的药物8味,人参、当归、白术、荆芥、茯苓、甘草、陈皮、麦冬,累计使用110频次,贡献百分比为39.15%,分析发现其中补气药、健脾药使用频率较高;四气以寒33频次(40.24%)、温29频次(35.37%)、平为主13频次(15.85%);五味以甘40频次(30.77)、辛38频次(29.23%)、苦30频次(23.08%)为主;归经药物主要入脾(胃) 52频次(30.23%)、肺(大肠) 38频次(22.09%)。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陈氏多用健脾益气之药,多围绕四君子汤加减变化,同时消补兼施、消散并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陈氏儿科疾病用药以四君子配伍消导之法最为明显。结论陈氏治疗儿科疾病,注重小儿易虚之体,用药多以脾胃入手;药物组方精当,补中有散,补泻兼施,注重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用药,强调治法与选药。

    2020年10期 v.34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省级项目路演

  • 外敷除胀散治疗肿瘤腹胀腹痛临床观察

    王群;周文波;孟媛媛;

    目的探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自制"除胀散"腹部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腹胀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伴有腹胀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常规的对症维持治疗,例如:若患者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则根据患者失眠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心理辅导,针灸等;若患者因营养摄入不足,身体健康状态不好,则适量给予患者输液补充各种人体日常必需营养成分,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治疗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加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自制中药"除胀散"。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实时记录汇总。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2%(25/29),与对照组相比疗效较为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除自身肿瘤病灶外,往往还会伴有诸多的症状,例如: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都严重影响着恶性肿瘤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周文波教授根据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体条件及疾病特点结合自身多年行医经验自制"除胀散",外敷于患者腹部减轻症状,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自制外敷除胀散对于缓解恶性肿瘤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0期 v.3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敷除胀散治疗肿瘤腹胀腹痛临床观察

    王群;周文波;孟媛媛;

    目的探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自制"除胀散"腹部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腹胀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伴有腹胀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常规的对症维持治疗,例如:若患者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则根据患者失眠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心理辅导,针灸等;若患者因营养摄入不足,身体健康状态不好,则适量给予患者输液补充各种人体日常必需营养成分,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治疗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加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自制中药"除胀散"。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实时记录汇总。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2%(25/29),与对照组相比疗效较为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除自身肿瘤病灶外,往往还会伴有诸多的症状,例如: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都严重影响着恶性肿瘤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周文波教授根据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体条件及疾病特点结合自身多年行医经验自制"除胀散",外敷于患者腹部减轻症状,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自制外敷除胀散对于缓解恶性肿瘤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0期 v.3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中医临床技能微课程建设

    滕飞;杨宇峰;姜晓琳;王楠;

    当今是知识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提升中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亦是中医药建设发展的首要条件。目的基于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建立系统化、层次化、标准化的,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中医临床技能微课程体系。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中医学专业对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要求,将中医临床实训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四层微课程树状构架结构,形成"中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中医临床诊治思维能力训练"与"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三大教学模块;在教学形式方面,模拟临床真实环境制作中医技能操作微视频,运用微课程有效实施翻转课题,实训课堂引入微课程案例开展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在教学评价方面,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利用校园网学习平台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技能教学团队。结果及结论通过中医临床技能微课程建设,构建创新实训教学体系,以满足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不同结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教学、培训和考核,有成效地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2020年10期 v.3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的中医临床技能微课程建设

    滕飞;杨宇峰;姜晓琳;王楠;

    当今是知识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提升中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亦是中医药建设发展的首要条件。目的基于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建立系统化、层次化、标准化的,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中医临床技能微课程体系。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中医学专业对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要求,将中医临床实训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四层微课程树状构架结构,形成"中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中医临床诊治思维能力训练"与"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三大教学模块;在教学形式方面,模拟临床真实环境制作中医技能操作微视频,运用微课程有效实施翻转课题,实训课堂引入微课程案例开展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率;在教学评价方面,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利用校园网学习平台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技能教学团队。结果及结论通过中医临床技能微课程建设,构建创新实训教学体系,以满足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不同结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教学、培训和考核,有成效地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2020年10期 v.3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概况

    王庆庆;彭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高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衡的生化改变,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该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可能参与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目前,左旋多巴仍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长期服药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相较于西医,中医药以辨证施治为原则,用药灵活,不良反应小,在改善患者帕金森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文章从帕金森病的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以及中医外治法三个方面,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在临床干预和实验研究方面对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提高认识。

    2020年10期 v.3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概况

    王庆庆;彭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高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衡的生化改变,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该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可能参与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目前,左旋多巴仍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长期服药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相较于西医,中医药以辨证施治为原则,用药灵活,不良反应小,在改善患者帕金森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文章从帕金森病的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以及中医外治法三个方面,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在临床干预和实验研究方面对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提高认识。

    2020年10期 v.3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用药规律

    刘鑫;吴景东;张小卿;顾玮;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国传统医药学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此种证型,提供数据性总结参考。方法对临床70例病例组方用药分析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治疗蛇串疮之肝经郁热证所运用的方剂,分析全部所含药物的出现频次及组合,探究出新的规律。结果通过对临床组方各个药物的出现频率、组合频率、组合相互关联规律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修改后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之运用熵聚类法加之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从而得出结论。得出中医药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的常用中药顺序频次由高到低为:甘草、川楝子、延胡索、柴胡等,药物组合频次顺序由高到低为:延胡索、川楝子;生地黄、甘草;甘草、川楝子等,并延展出基于熵聚类带状疱疹的9个潜在新方组合。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为根本,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70个病例应用的不同组方分析,掌握其用药规律需根据不同症状调整中药,最终得出新的常用药物组合,这不仅是对已有的临床经验与传统经方结合的总结,更是对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创新,通过自我临床的收集与总结,使个人对蛇串疮(肝经郁热)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为广大皮肤与美容医学爱好者提供了新思维,为今后的中医药临床事业提供理论基础。

    2020年10期 v.3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用药规律

    刘鑫;吴景东;张小卿;顾玮;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国传统医药学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此种证型,提供数据性总结参考。方法对临床70例病例组方用药分析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治疗蛇串疮之肝经郁热证所运用的方剂,分析全部所含药物的出现频次及组合,探究出新的规律。结果通过对临床组方各个药物的出现频率、组合频率、组合相互关联规律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修改后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之运用熵聚类法加之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从而得出结论。得出中医药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的常用中药顺序频次由高到低为:甘草、川楝子、延胡索、柴胡等,药物组合频次顺序由高到低为:延胡索、川楝子;生地黄、甘草;甘草、川楝子等,并延展出基于熵聚类带状疱疹的9个潜在新方组合。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为根本,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70个病例应用的不同组方分析,掌握其用药规律需根据不同症状调整中药,最终得出新的常用药物组合,这不仅是对已有的临床经验与传统经方结合的总结,更是对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创新,通过自我临床的收集与总结,使个人对蛇串疮(肝经郁热)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为广大皮肤与美容医学爱好者提供了新思维,为今后的中医药临床事业提供理论基础。

    2020年10期 v.3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吴结枝;王桂云;李荣慧;曹宝丹;张国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为实现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医规范化,必须坚持走中医特色的发展道路,探索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运用中医理论的辨证思维与整体观念,贯彻中医文化思想精髓,走出一条人与自然相互适应、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与经济发展共同促进的中医发展路子,当今时代给中医人抛出问卷,同时也给中医发展提供思考路径。简而言之,即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中医药事业。如何创新,找准创新点,则成为中医人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中医发展的现状,中医人才作为中医发展与传承的主力军,需要改进传承方式,优化中医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中医望闻问切思维的杰出人才,使流传千百年的中医薪火相传;依托互联网平台,现代信息技术革新,将中医文化、中医技术、中医思想更好的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更密切关系到人们对中医的正确认知与接受,中医治病疗效好,人们对中医的接受度越高,对中医传承发展越有利。因此,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中医传承模式创新,搭建中医互联网发展平台,建设科学合理高效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2020年10期 v.3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吴结枝;王桂云;李荣慧;曹宝丹;张国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为实现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医规范化,必须坚持走中医特色的发展道路,探索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运用中医理论的辨证思维与整体观念,贯彻中医文化思想精髓,走出一条人与自然相互适应、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与经济发展共同促进的中医发展路子,当今时代给中医人抛出问卷,同时也给中医发展提供思考路径。简而言之,即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中医药事业。如何创新,找准创新点,则成为中医人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中医发展的现状,中医人才作为中医发展与传承的主力军,需要改进传承方式,优化中医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中医望闻问切思维的杰出人才,使流传千百年的中医薪火相传;依托互联网平台,现代信息技术革新,将中医文化、中医技术、中医思想更好的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更密切关系到人们对中医的正确认知与接受,中医治病疗效好,人们对中医的接受度越高,对中医传承发展越有利。因此,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中医传承模式创新,搭建中医互联网发展平台,建设科学合理高效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2020年10期 v.3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药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运用

    朱煜璋;郭修田;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各方面压力不断增大,饮食方式及排便习惯也随之改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给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与痔病、肛裂、肛门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以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进而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祖国传统医学是目前功能性便秘的中药治疗方法,具有其独特优势。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证候为切入点,对热积秘、寒积秘、气滞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七种证型归纳、分析与总结,从而阐明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再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适宜的治则,运用不同的中药药对:热积秘需泻热通便导滞、润肠通便,可运用药对大黄与火麻仁、枳实与厚朴;寒积秘需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可运用药对附子与大黄;气滞秘需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可运用药对柴胡与香附、木香与枳壳;气虚秘需补脾益肺,润肠通便,可运用黄芪与白术、枳实与白术;血虚秘需养血滋阴,润燥通便,可运用药对当归与白芍、熟地黄与何首乌;阴虚秘需增液行舟,滋阴通便,可运用药对生地黄与玄参、麦冬与天冬;阳虚秘需补肾温阳,润肠通便,可运用肉苁蓉与锁阳、桃仁与肉桂。并对其加以探讨,从而为临床上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2020年10期 v.3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药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运用

    朱煜璋;郭修田;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各方面压力不断增大,饮食方式及排便习惯也随之改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给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与痔病、肛裂、肛门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以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进而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祖国传统医学是目前功能性便秘的中药治疗方法,具有其独特优势。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证候为切入点,对热积秘、寒积秘、气滞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七种证型归纳、分析与总结,从而阐明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再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适宜的治则,运用不同的中药药对:热积秘需泻热通便导滞、润肠通便,可运用药对大黄与火麻仁、枳实与厚朴;寒积秘需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可运用药对附子与大黄;气滞秘需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可运用药对柴胡与香附、木香与枳壳;气虚秘需补脾益肺,润肠通便,可运用黄芪与白术、枳实与白术;血虚秘需养血滋阴,润燥通便,可运用药对当归与白芍、熟地黄与何首乌;阴虚秘需增液行舟,滋阴通便,可运用药对生地黄与玄参、麦冬与天冬;阳虚秘需补肾温阳,润肠通便,可运用肉苁蓉与锁阳、桃仁与肉桂。并对其加以探讨,从而为临床上运用中药药对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2020年10期 v.3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肩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

    王超;刘亚靖;支慧;尹红梅;尚坤;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方法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随机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72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对患者进行排序,将双数患者分为研究组,将单数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136例,对照组136例。在肩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的整个过程中,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分析272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一段护理时间之后的护理效果情况,可知道护理效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患者体感更佳,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填写由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改编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可知道研究组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措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是站在中医以及西医的角度上,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情况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及时改善患者的情绪,引导患者对手术治疗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同时也针对患者手术后可能存在的身体疼痛给予及时干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往往有着更高的生活质量,对于整个护理过程有更好的护理依从性,可充分发挥出护理服务的真正价值。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20年10期 v.3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肩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

    王超;刘亚靖;支慧;尹红梅;尚坤;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方法研究人员根据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随机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72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对患者进行排序,将双数患者分为研究组,将单数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136例,对照组136例。在肩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的整个过程中,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分析272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一段护理时间之后的护理效果情况,可知道护理效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患者体感更佳,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填写由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改编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可知道研究组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措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是站在中医以及西医的角度上,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情况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及时改善患者的情绪,引导患者对手术治疗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同时也针对患者手术后可能存在的身体疼痛给予及时干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往往有着更高的生活质量,对于整个护理过程有更好的护理依从性,可充分发挥出护理服务的真正价值。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20年10期 v.3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晓骏从瘀论治肾性水肿经验及常用药对

    熊荣兵;傅晓骏;

    总结傅晓骏教授从瘀论治肾性水肿的思路方法,用药规律,以推广其临证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通过多年跟随傅晓骏教授门诊及病房查房,整理其治疗肾性水肿的病案医案,并广泛阅读其相关著作论文,从文献认识、药理研究、傅晓骏教授自己独特见解等多方面,阐述傅晓骏教授如何从瘀论治肾性水肿,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傅晓骏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特别重视从瘀论治,治法上突出活血化瘀方法,并善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注重辨证论治思维,或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或益气补肾活血利水,或行气活血化瘀利水,或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或祛风解表活血化瘀利水,并擅用药对,认为药对有协同增效、监制防弊的优点,临证时并擅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活血利水功效。傅晓骏教授从瘀论治肾性水肿,使用药对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临床效果明显,临床上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2020年10期 v.3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傅晓骏从瘀论治肾性水肿经验及常用药对

    熊荣兵;傅晓骏;

    总结傅晓骏教授从瘀论治肾性水肿的思路方法,用药规律,以推广其临证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通过多年跟随傅晓骏教授门诊及病房查房,整理其治疗肾性水肿的病案医案,并广泛阅读其相关著作论文,从文献认识、药理研究、傅晓骏教授自己独特见解等多方面,阐述傅晓骏教授如何从瘀论治肾性水肿,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傅晓骏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特别重视从瘀论治,治法上突出活血化瘀方法,并善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注重辨证论治思维,或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或益气补肾活血利水,或行气活血化瘀利水,或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或祛风解表活血化瘀利水,并擅用药对,认为药对有协同增效、监制防弊的优点,临证时并擅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活血利水功效。傅晓骏教授从瘀论治肾性水肿,使用药对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临床效果明显,临床上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2020年10期 v.3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中干姜、生姜的用量经纬

    张君合;潘赐明;姜义飞;荆玉斐;董昌武;

    《伤寒论》中生姜出现39方(次),干姜24方(次),两者配伍使用5方(次),分别是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生姜泻心汤、理中丸、小柴胡汤。生姜的用量可分为3个层次,三两以及以下、三两至六两、半斤;三两在胃外,胃外者,卫外也;生姜三两以及以下多用在表证,此时多有辛散引表之药,若大于三两在胃的内与外,其中三两在胃外,其余在仲景所言之心下,胃内是主收纳与降逆,生姜与甘草配伍则胃内不寒,胃外是升清,生姜与大枣配伍则胃外不寒;干姜根据配伍、剂量可分为3个层次,作用于中焦若与辛温药配伍则温中散寒、若与苦寒药配伍则辛开苦降,作用于下焦则回阳通脉,对于附子配伍使用。生姜与干姜同用必须是脾胃虚寒、水气散漫,若重用生姜则侧重治疗水气,特别是水液代谢障碍;重用干姜则补阳,与生姜同用则两者协同。仲景用药取象于天地万物,以象显示人体与药物的关系,从形、色、习性、时间、药名等方面明确具体的药物取象,以人体不同部位比类,构建了隐喻相似性,通过这两步取象、比类,显微阐幽。通过生姜、干姜在经方中的配伍、加减以及不同的用量定位其作用部位,通过总结获取生姜、干姜用药含义,以《伤寒论》为依据,厘清源流,使学有所统,俾用有成胸。

    2020年10期 v.3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中干姜、生姜的用量经纬

    张君合;潘赐明;姜义飞;荆玉斐;董昌武;

    《伤寒论》中生姜出现39方(次),干姜24方(次),两者配伍使用5方(次),分别是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生姜泻心汤、理中丸、小柴胡汤。生姜的用量可分为3个层次,三两以及以下、三两至六两、半斤;三两在胃外,胃外者,卫外也;生姜三两以及以下多用在表证,此时多有辛散引表之药,若大于三两在胃的内与外,其中三两在胃外,其余在仲景所言之心下,胃内是主收纳与降逆,生姜与甘草配伍则胃内不寒,胃外是升清,生姜与大枣配伍则胃外不寒;干姜根据配伍、剂量可分为3个层次,作用于中焦若与辛温药配伍则温中散寒、若与苦寒药配伍则辛开苦降,作用于下焦则回阳通脉,对于附子配伍使用。生姜与干姜同用必须是脾胃虚寒、水气散漫,若重用生姜则侧重治疗水气,特别是水液代谢障碍;重用干姜则补阳,与生姜同用则两者协同。仲景用药取象于天地万物,以象显示人体与药物的关系,从形、色、习性、时间、药名等方面明确具体的药物取象,以人体不同部位比类,构建了隐喻相似性,通过这两步取象、比类,显微阐幽。通过生姜、干姜在经方中的配伍、加减以及不同的用量定位其作用部位,通过总结获取生姜、干姜用药含义,以《伤寒论》为依据,厘清源流,使学有所统,俾用有成胸。

    2020年10期 v.3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冯元元;徐文启;蔡俊;

    目的研究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以来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我们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50例。对照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消炎治疗,观察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接受此次需考察的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修复疗法。其中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两周时间,疗程结束后再进行统一比较。通过统计两组在接受一段时间持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对比不同疗法治疗后患者用药前后疗效的变化情况,及中医的证候疗效的比对。结果收集各项数据分析表格进行统一比对后,发现使用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多方面都要优于使用常规西药抗菌药等对患处进行消炎的治疗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给患者使用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后,患者能明显感受到身体内部状态的转变。再对比使用常规西药抗菌药的治疗方法,使用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方法患者的身体机能修复较快,疗效更显著。中医证候积分更低,表示患者恢复程度更佳,患者的免疫力明显增强。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的方法不使用抗生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较小。所以该疗法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0期 v.3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冯元元;徐文启;蔡俊;

    目的研究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以来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我们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50例。对照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消炎治疗,观察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接受此次需考察的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修复疗法。其中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两周时间,疗程结束后再进行统一比较。通过统计两组在接受一段时间持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对比不同疗法治疗后患者用药前后疗效的变化情况,及中医的证候疗效的比对。结果收集各项数据分析表格进行统一比对后,发现使用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多方面都要优于使用常规西药抗菌药等对患处进行消炎的治疗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给患者使用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后,患者能明显感受到身体内部状态的转变。再对比使用常规西药抗菌药的治疗方法,使用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方法患者的身体机能修复较快,疗效更显著。中医证候积分更低,表示患者恢复程度更佳,患者的免疫力明显增强。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的方法不使用抗生素,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较小。所以该疗法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0期 v.3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综合护理改善新冠肺炎症状和生活质量

    孟园园;王歌;潘寒寒;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护理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排除标准以及纳入标准,将其100例新冠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新冠肺炎患者,对照组50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求,在给予同样治疗方式的前提下,研究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患者症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人员统计一段时间之后,分别接受中医综合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患者症状情况明显不如研究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同样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的护理不足,不能保证患者的高效护质量,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且病重的患者效果不佳。但是,中医综合护理对新冠肺炎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减缓由于疾病带来身体不适程度,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生活质量,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干预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此次疫情期间广泛推广使用。

    2020年10期 v.3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综合护理改善新冠肺炎症状和生活质量

    孟园园;王歌;潘寒寒;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护理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排除标准以及纳入标准,将其100例新冠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新冠肺炎患者,对照组50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求,在给予同样治疗方式的前提下,研究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患者症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人员统计一段时间之后,分别接受中医综合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患者症状情况明显不如研究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同样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的护理不足,不能保证患者的高效护质量,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且病重的患者效果不佳。但是,中医综合护理对新冠肺炎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减缓由于疾病带来身体不适程度,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生活质量,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干预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此次疫情期间广泛推广使用。

    2020年10期 v.3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肾舒胶囊通过AKT/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糖尿病肾病纤维化作用研究

    赵长英;杨洁珂;孙楠;王丽;

    目的探讨肾舒胶囊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正常组、模型组、肾舒胶囊低剂量组、肾舒胶囊高剂量组,对照组予以正常饲料喂养,造模组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入10%的白砂糖和20%的猪油)喂养2个月后,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cin,STZ) 35 mg/kg并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予以肾舒胶囊[0.018 g/(kg·d),0.3 g/(kg·d)]灌胃。连续给药1周后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蛋白等指标; 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中的糖原和黏液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KT、p-AKT、NF-κB(p65)、p-NF-κB(p-p65)、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舒胶囊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病理,下调肾脏组织中p-AKT、p-NF-κB p 65、α-SMA的表达。结论肾舒胶囊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改善纤维化水平有关。

    2020年10期 v.34 70-7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肾舒胶囊通过AKT/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糖尿病肾病纤维化作用研究

    赵长英;杨洁珂;孙楠;王丽;

    目的探讨肾舒胶囊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正常组、模型组、肾舒胶囊低剂量组、肾舒胶囊高剂量组,对照组予以正常饲料喂养,造模组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入10%的白砂糖和20%的猪油)喂养2个月后,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cin,STZ) 35 mg/kg并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予以肾舒胶囊[0.018 g/(kg·d),0.3 g/(kg·d)]灌胃。连续给药1周后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24 h尿蛋白等指标; 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中的糖原和黏液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KT、p-AKT、NF-κB(p65)、p-NF-κB(p-p65)、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舒胶囊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病理,下调肾脏组织中p-AKT、p-NF-κB p 65、α-SMA的表达。结论肾舒胶囊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改善纤维化水平有关。

    2020年10期 v.34 70-7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地方项目推荐

  • 连苏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

    潘大柱;向阳;

    目的探讨连苏饮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获得连苏饮所有中药的活性成分、作用靶标及分子结构,建立数据集;在Gene Card、OMIM数据库筛选胃食管反流病的靶标,与连苏饮作用靶标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网络及PPI网络,通过MCODE插件聚类分析获取核心靶标;检索获取核心靶标的晶体结构,借助Auto Dock Tool、Vina软件与化合物分子对接,搜集分析结合能值,佐证连苏饮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合理性。结果经筛选获得连苏饮活性成分28种,靶标176个,疾病靶标3297个,共有靶标111个; PPI及成分-靶标网络分析获得4个靶标聚类网络;利用R(cluster Profiler包)对共有靶标GO、KEGG富集获得P≤0.05的生物学过程62条、信号通路100条,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激酶调节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蛋白激酶调节活性、激酶激活因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IL-17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多种癌症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靶标与主要活性成分有较强的结合性。结论连苏饮的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复杂途径对胃食管反流病产生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的特点。

    2020年10期 v.34 75-78+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连苏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

    潘大柱;向阳;

    目的探讨连苏饮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获得连苏饮所有中药的活性成分、作用靶标及分子结构,建立数据集;在Gene Card、OMIM数据库筛选胃食管反流病的靶标,与连苏饮作用靶标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网络及PPI网络,通过MCODE插件聚类分析获取核心靶标;检索获取核心靶标的晶体结构,借助Auto Dock Tool、Vina软件与化合物分子对接,搜集分析结合能值,佐证连苏饮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合理性。结果经筛选获得连苏饮活性成分28种,靶标176个,疾病靶标3297个,共有靶标111个; PPI及成分-靶标网络分析获得4个靶标聚类网络;利用R(cluster Profiler包)对共有靶标GO、KEGG富集获得P≤0.05的生物学过程62条、信号通路100条,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激酶调节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蛋白激酶调节活性、激酶激活因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IL-17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多种癌症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核心靶标与主要活性成分有较强的结合性。结论连苏饮的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复杂途径对胃食管反流病产生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的特点。

    2020年10期 v.34 75-78+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0~3岁性早熟女童乳腺早发育、子宫卵巢发育情况的中西医病因及随访研究

    王岩;董乃萱;孙赞;

    目的探讨超声在0~3岁女童性早熟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1月82例0-3岁乳房早发育的女童,超声检查子宫卵巢的大小、容积、卵泡大小。另选0~3岁健康女童2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乳腺、子宫卵巢大小及容积及尿LH、FSH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乳房早发育幼儿乳头后方探及均可探及低回声区,根据乳腺及外阴发育情况进行Tanner分期,卵巢容积及卵泡大小均比对照组增大(P <0.05),病例组卵巢容积、卵泡大小随复查时间越长,卵泡大小、卵巢容积呈下降趋势。结论 0~3岁女童尽管受微小青春期的影响,但是干预后增大的乳腺腺体范围和卵巢容积卵泡大小有下降趋势,说明干预因素在引起小儿性早熟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性早熟的发生发展。

    2020年10期 v.3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0~3岁性早熟女童乳腺早发育、子宫卵巢发育情况的中西医病因及随访研究

    王岩;董乃萱;孙赞;

    目的探讨超声在0~3岁女童性早熟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1月82例0-3岁乳房早发育的女童,超声检查子宫卵巢的大小、容积、卵泡大小。另选0~3岁健康女童2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乳腺、子宫卵巢大小及容积及尿LH、FSH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乳房早发育幼儿乳头后方探及均可探及低回声区,根据乳腺及外阴发育情况进行Tanner分期,卵巢容积及卵泡大小均比对照组增大(P <0.05),病例组卵巢容积、卵泡大小随复查时间越长,卵泡大小、卵巢容积呈下降趋势。结论 0~3岁女童尽管受微小青春期的影响,但是干预后增大的乳腺腺体范围和卵巢容积卵泡大小有下降趋势,说明干预因素在引起小儿性早熟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延缓性早熟的发生发展。

    2020年10期 v.3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压豆用于跟骨骨折术后辅助镇痛的疗效

    姚丽云;易红;杨广钢;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用于跟骨骨折术后辅助镇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信封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耳穴留置时间为3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泵中的药物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和1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术后镇痛泵中的药物使用量为(61.63±7.01) m L,对照组术后镇痛泵中的药物使用量为(68.36±6.80) m L(P <0.05)。结论跟骨骨折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并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止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0期 v.3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压豆用于跟骨骨折术后辅助镇痛的疗效

    姚丽云;易红;杨广钢;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用于跟骨骨折术后辅助镇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信封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耳穴留置时间为3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泵中的药物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和1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术后镇痛泵中的药物使用量为(61.63±7.01) m L,对照组术后镇痛泵中的药物使用量为(68.36±6.80) m L(P <0.05)。结论跟骨骨折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并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止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0期 v.3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水蛭内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唐小杰;冯奕钧;崔雅妹;崔俊波;

    以"水蛭"为关键词,通过文献检索总结近10年来关于水蛭的相关报道,归纳并且综述水蛭的内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期望能为深入开发利用水蛭,提高水蛭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文献研究发现:水蛭在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眩晕、心绞痛、慢性肾病(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狼疮性肾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诸多疾病中均取得良好疗效。随着当前疾病谱的变化,以心脑血管病、肾脏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患者增长迅速,"久病入络,慢病多瘀",慢病的瘀血证型呈增多趋势,故当前多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水蛭能活血化瘀不伤气,且药性安全温和,临床应用广泛,但相较于丹参、三七,对水蛭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目前水蛭的临床研究有样本数量较少、缺少合理的研究设计的问题。今后关于水蛭的研究,应该更多的荟萃历代应用水蛭文献,并且整理和挖掘当代著名医家应用水蛭的经验,以期发现和归纳水蛭的功效。在实验研究方面,应该更多地临床药理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应该更多地进行样本数量更大,设计更严谨的研究方案,以期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相信随着探究的深入,水蛭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20年10期 v.3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水蛭内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唐小杰;冯奕钧;崔雅妹;崔俊波;

    以"水蛭"为关键词,通过文献检索总结近10年来关于水蛭的相关报道,归纳并且综述水蛭的内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期望能为深入开发利用水蛭,提高水蛭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文献研究发现:水蛭在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眩晕、心绞痛、慢性肾病(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高凝血症、狼疮性肾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诸多疾病中均取得良好疗效。随着当前疾病谱的变化,以心脑血管病、肾脏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患者增长迅速,"久病入络,慢病多瘀",慢病的瘀血证型呈增多趋势,故当前多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水蛭能活血化瘀不伤气,且药性安全温和,临床应用广泛,但相较于丹参、三七,对水蛭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目前水蛭的临床研究有样本数量较少、缺少合理的研究设计的问题。今后关于水蛭的研究,应该更多的荟萃历代应用水蛭文献,并且整理和挖掘当代著名医家应用水蛭的经验,以期发现和归纳水蛭的功效。在实验研究方面,应该更多地临床药理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应该更多地进行样本数量更大,设计更严谨的研究方案,以期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相信随着探究的深入,水蛭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20年10期 v.3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及振动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体内NF-κB、Bcl-2/Bax含量的影响

    齐腾澈;王春南;李红;

    目的通过对比脑瘫患儿下肢胫前肌表面肌电图i EMG值、足背伸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ross Moto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以及体内NF-κB、Bcl-2、Bax的含量,对电针及振动训练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并从NF-κB信号调控肌细胞凋亡角度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训练组予运动疗法等康复训练;电针训练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振动训练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振动训练治疗,所有治疗均1次/d,每周治疗5 d,12周为1个疗程。对比疗程前后患者胫前肌表面肌电图i EMG值、足背伸角度、GMFM量表以及血清NF-κB、Bcl-2、Bax含量。结果①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较治疗前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较训练组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振动训练组较电针训练组i EMG值显著提高(P <0.05)。②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较治疗前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与训练组比较,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足背伸角度改善显著(P <0.05)。③治疗后训练组C区、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各区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与训练组比较,电针训练组C区、D区分值及振动训练组各区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与电针训练组比较,振动训练组D区分值显著提高(P <0.05)。④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电针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训练组显著提高(P <0.05);且治疗后振动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训练组及电针训练组均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3组血清Bax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针灸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治疗后血清Bax含量较训练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电针治疗和振动训练可显著降低脑瘫患儿体内Bax含量,且振动训练较电针治疗能更好地通过NF-κB信号调控Bcl-2抗凋亡因子增高,减轻脑瘫患儿肌细胞的过度凋亡,提高骨骼肌肌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儿运动发育。

    2020年10期 v.34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及振动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体内NF-κB、Bcl-2/Bax含量的影响

    齐腾澈;王春南;李红;

    目的通过对比脑瘫患儿下肢胫前肌表面肌电图i EMG值、足背伸角度、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ross Moto Function Measure,GMFM)量表,以及体内NF-κB、Bcl-2、Bax的含量,对电针及振动训练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并从NF-κB信号调控肌细胞凋亡角度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训练组予运动疗法等康复训练;电针训练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振动训练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振动训练治疗,所有治疗均1次/d,每周治疗5 d,12周为1个疗程。对比疗程前后患者胫前肌表面肌电图i EMG值、足背伸角度、GMFM量表以及血清NF-κB、Bcl-2、Bax含量。结果①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较治疗前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较训练组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振动训练组较电针训练组i EMG值显著提高(P <0.05)。②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较治疗前胫前肌i EMG值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与训练组比较,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足背伸角度改善显著(P <0.05)。③治疗后训练组C区、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各区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与训练组比较,电针训练组C区、D区分值及振动训练组各区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与电针训练组比较,振动训练组D区分值显著提高(P <0.05)。④治疗后电针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电针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训练组显著提高(P <0.05);且治疗后振动训练组血清NF-κB、Bcl-2含量较训练组及电针训练组均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3组血清Bax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且针灸训练组及振动训练组治疗后血清Bax含量较训练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电针治疗和振动训练可显著降低脑瘫患儿体内Bax含量,且振动训练较电针治疗能更好地通过NF-κB信号调控Bcl-2抗凋亡因子增高,减轻脑瘫患儿肌细胞的过度凋亡,提高骨骼肌肌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儿运动发育。

    2020年10期 v.34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许宝红;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TNF-α、IL-6、IL-8、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 2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抑制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炎性反应,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020年10期 v.3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许宝红;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TNF-α、IL-6、IL-8、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 2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可有效抑制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炎性反应,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020年10期 v.3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二次研究

  • 顺德区大良地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尤健赞;曾小康;李丹;

    目的研究顺德区大良地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特点。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顺德区大良地区3个社区合并高尿酸血症且已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符合规定条件的15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151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尿酸水平及不同类型HUA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结果调查显示痰湿质19例,湿热质患者11例,血瘀质10例,气虚质9例,阳虚质5例,气郁质5例,阴虚质4例,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痰湿夹血瘀质18例,痰湿夹气虚17例,痰湿夹湿热质26例,血瘀夹气郁质12例,气虚夹血瘀质7例,阳虚夹湿热质4例。痰湿质和湿热质、痰湿夹湿热质患者年龄分布比较(P <0.05)。痰湿质和痰湿夹湿热质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痰湿夹气虚质患者(P <0.05)。结论顺德区大良地区高血压合并HUA患者以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体质特点与患者年龄和血尿酸有关。

    2020年10期 v.3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顺德区大良地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尤健赞;曾小康;李丹;

    目的研究顺德区大良地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特点。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顺德区大良地区3个社区合并高尿酸血症且已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符合规定条件的15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151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尿酸水平及不同类型HUA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结果调查显示痰湿质19例,湿热质患者11例,血瘀质10例,气虚质9例,阳虚质5例,气郁质5例,阴虚质4例,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痰湿夹血瘀质18例,痰湿夹气虚17例,痰湿夹湿热质26例,血瘀夹气郁质12例,气虚夹血瘀质7例,阳虚夹湿热质4例。痰湿质和湿热质、痰湿夹湿热质患者年龄分布比较(P <0.05)。痰湿质和痰湿夹湿热质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痰湿夹气虚质患者(P <0.05)。结论顺德区大良地区高血压合并HUA患者以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体质特点与患者年龄和血尿酸有关。

    2020年10期 v.3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黄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周明虎;高径宇;

    西医"危重症"多归属于中医"危候"范畴,是对病情极重,精气将竭,脏腑衰败,濒于死亡的临床征象概括。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攻积导滞,活血化瘀,泻火凉血之功效。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感染、胃肠道保护、肺保护、脑保护、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缩短血肿吸收时间、止血和神经保护的作用;增加肾脏血流量、降低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等作用。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症领域中的应用为例,证明在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西医西药配合中药大黄治疗,双管齐下,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应用时也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剂量、炮制等问题。抛砖引玉,期望临床同道树立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医学思维模式。

    2020年10期 v.3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黄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周明虎;高径宇;

    西医"危重症"多归属于中医"危候"范畴,是对病情极重,精气将竭,脏腑衰败,濒于死亡的临床征象概括。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攻积导滞,活血化瘀,泻火凉血之功效。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感染、胃肠道保护、肺保护、脑保护、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缩短血肿吸收时间、止血和神经保护的作用;增加肾脏血流量、降低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等作用。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危重症领域中的应用为例,证明在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中,西医西药配合中药大黄治疗,双管齐下,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应用时也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剂量、炮制等问题。抛砖引玉,期望临床同道树立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医学思维模式。

    2020年10期 v.3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膏方传承与发展模式的思考

    王前江;杨莹莹;郝建军;

    从膏方历史发展源流、膏方制备技术、膏方临床应用、膏方市场前景四方面分析膏方演变基本脉络,以期总结膏方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回顾膏方发展历史,可发现膏方传承数千年中医文化经典,其服用方法由最初的外用到内服、施膏理念由治病到防治并举转变。膏方制备在继承传统制备经验基础上融入现代制膏技术,逐步实现工艺优化、质量可控、疗效优良等目标,膏方制备技术走向规范成熟更有利于膏方升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客观上促进了膏方的现代化发展,突出膏方防治疾病和体质调理等功能,使膏方内涵有了新的变化,膏方治疗疾病谱增加,服用膏方人群范围扩大,尤其是特殊人群通过服用膏方来防治重疾。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膏方依旧发挥着纠偏祛病、预防疾病、病后康复、益寿延年的作用,对慢性病防治、亚健康调理、病后康复等方面有重大意义,为健康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膏方在市场与科技的推动下,突出中医治未病优势,依据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防复等理论,挖掘膏方补虚、纠偏、却病等价值,临床应用愈加广泛,具有深厚市场潜力,必将带动中医药快速发展。

    2020年10期 v.34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膏方传承与发展模式的思考

    王前江;杨莹莹;郝建军;

    从膏方历史发展源流、膏方制备技术、膏方临床应用、膏方市场前景四方面分析膏方演变基本脉络,以期总结膏方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回顾膏方发展历史,可发现膏方传承数千年中医文化经典,其服用方法由最初的外用到内服、施膏理念由治病到防治并举转变。膏方制备在继承传统制备经验基础上融入现代制膏技术,逐步实现工艺优化、质量可控、疗效优良等目标,膏方制备技术走向规范成熟更有利于膏方升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客观上促进了膏方的现代化发展,突出膏方防治疾病和体质调理等功能,使膏方内涵有了新的变化,膏方治疗疾病谱增加,服用膏方人群范围扩大,尤其是特殊人群通过服用膏方来防治重疾。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膏方依旧发挥着纠偏祛病、预防疾病、病后康复、益寿延年的作用,对慢性病防治、亚健康调理、病后康复等方面有重大意义,为健康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膏方在市场与科技的推动下,突出中医治未病优势,依据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瘥后防复等理论,挖掘膏方补虚、纠偏、却病等价值,临床应用愈加广泛,具有深厚市场潜力,必将带动中医药快速发展。

    2020年10期 v.34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针推理疗

  • 少儿过敏性疾病机制与少儿推拿调理

    孙德仁;夏慧萍;贺磊;鲁妍禛;

    少儿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周围环境中的抗原性物质或自身抗原成分的刺激后,对抗原异常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从而给机体造成的伤害,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这些疾病多呈慢性病变过程,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导致少儿组织器官不可逆性损害,是一类严重影响少儿生长发育并会造成少儿身心伤害的疾病。2015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现患率为12.3%。并且少儿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少儿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少儿过敏的发生与遗传倾向性、环境和喂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与少儿的正气、脏腑、体质有关。换言之,少儿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及过敏体质是发生少儿过敏性疾病的根源之一。因此,调整脏腑功能、扶助正气、调理体质是预防、控制、治疗少儿过敏性疾病的根本措施。通过西医、中医对少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的不同认识的探讨,介绍少儿推拿在预防治疗少儿过敏性疾病方面的优势及推广应用价值。并提出:及早地通过少儿推拿手法干预及治疗,可以改善过敏性体质,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减轻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少儿推拿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治敏不致敏,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10期 v.34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少儿过敏性疾病机制与少儿推拿调理

    孙德仁;夏慧萍;贺磊;鲁妍禛;

    少儿过敏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周围环境中的抗原性物质或自身抗原成分的刺激后,对抗原异常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从而给机体造成的伤害,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这些疾病多呈慢性病变过程,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导致少儿组织器官不可逆性损害,是一类严重影响少儿生长发育并会造成少儿身心伤害的疾病。2015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0~24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现患率为12.3%。并且少儿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少儿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少儿过敏的发生与遗传倾向性、环境和喂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与少儿的正气、脏腑、体质有关。换言之,少儿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及过敏体质是发生少儿过敏性疾病的根源之一。因此,调整脏腑功能、扶助正气、调理体质是预防、控制、治疗少儿过敏性疾病的根本措施。通过西医、中医对少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的不同认识的探讨,介绍少儿推拿在预防治疗少儿过敏性疾病方面的优势及推广应用价值。并提出:及早地通过少儿推拿手法干预及治疗,可以改善过敏性体质,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减轻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少儿推拿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治敏不致敏,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10期 v.34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