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承希;詹杰;刘志梅;胡德奇;张静生;
[目的]探讨镉中毒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病理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环境毒邪所致血管衰老以及冠心康颗粒剂的防护作用,从而为血管衰老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分成六组,建立不同浓度氯化镉的模型组和西药(硫酸锌)、中药复方(冠心康颗粒剂低、中、高浓度)的处理组后,继续培养24h、48h,观察Bcl-2含量、BAX蛋白含量和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氯化镉作用24h、48h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的Bcl-2含量降低、BAX蛋白含量升高、Caspase-3酶活性增强(P<0.05)。西、中药复方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含量升高、BAX蛋白含量下降、Caspase-3酶活性降低(P<0.05)。随着氯化镉浓度不同,西、中药复方处理组的表现有差异。[结论]镉中毒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损伤,也可引起衰老。硫酸锌和中药复方冠心康颗粒剂对血管内皮细胞镉毒作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可能延缓衰老。
2011年03期 v.25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柳承希;詹杰;刘志梅;胡德奇;张静生;
[目的]探讨镉中毒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病理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环境毒邪所致血管衰老以及冠心康颗粒剂的防护作用,从而为血管衰老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分成六组,建立不同浓度氯化镉的模型组和西药(硫酸锌)、中药复方(冠心康颗粒剂低、中、高浓度)的处理组后,继续培养24h、48h,观察Bcl-2含量、BAX蛋白含量和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氯化镉作用24h、48h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的Bcl-2含量降低、BAX蛋白含量升高、Caspase-3酶活性增强(P<0.05)。西、中药复方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含量升高、BAX蛋白含量下降、Caspase-3酶活性降低(P<0.05)。随着氯化镉浓度不同,西、中药复方处理组的表现有差异。[结论]镉中毒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损伤,也可引起衰老。硫酸锌和中药复方冠心康颗粒剂对血管内皮细胞镉毒作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可能延缓衰老。
2011年03期 v.25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妍;刘华一;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57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加用中药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改善及Hp根除率。[结果]在改善胃痛、胃胀、泛酸、嗳气、纳呆症状方面,除对照组改善嗳气、纳呆不明显外(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P<0.01或P<0.001);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AG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1年03期 v.2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妍;刘华一;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57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加用中药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改善及Hp根除率。[结果]在改善胃痛、胃胀、泛酸、嗳气、纳呆症状方面,除对照组改善嗳气、纳呆不明显外(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P<0.01或P<0.001);总有效率与Hp根除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AG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1年03期 v.2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育平;张振鹏;
手汗症以手掌皮肤泌汗显著增多为主要表现,中医辨治多责之于心。临证中由于患者多无明显他症,辨证处方疗效不佳,经文献复习、临床总结,提出营卫不和、湿浊内生是其主要病机,运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通阳化湿,渗利小便的治法,能够调整津液代谢,引湿邪从上下而出。
2011年03期 v.25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育平;张振鹏;
手汗症以手掌皮肤泌汗显著增多为主要表现,中医辨治多责之于心。临证中由于患者多无明显他症,辨证处方疗效不佳,经文献复习、临床总结,提出营卫不和、湿浊内生是其主要病机,运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通阳化湿,渗利小便的治法,能够调整津液代谢,引湿邪从上下而出。
2011年03期 v.25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培杰;刘华一;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病三则:胃痞,证属湿热蕴结中焦。梅核气,证属痰气郁结。厌食,证属脾胃虚弱,寒热错杂。
2011年03期 v.25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培杰;刘华一;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病三则:胃痞,证属湿热蕴结中焦。梅核气,证属痰气郁结。厌食,证属脾胃虚弱,寒热错杂。
2011年03期 v.25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岩岩;王垂杰;
本文阐述了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并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从胃、肝、脾三脏及经脉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极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中脘穴中药贴敷疗法达到对消化性溃疡"未病先防,已病治病"的机理,并且介绍了中脘穴中药贴敷的具体方法及疗程。
2011年03期 v.25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岩岩;王垂杰;
本文阐述了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并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从胃、肝、脾三脏及经脉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极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中脘穴中药贴敷疗法达到对消化性溃疡"未病先防,已病治病"的机理,并且介绍了中脘穴中药贴敷的具体方法及疗程。
2011年03期 v.25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周泽;陈晓虎;
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脑血管及其他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亦很多。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发展过程的回顾,综述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2011年03期 v.25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泽;陈晓虎;
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脑血管及其他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亦很多。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发展过程的回顾,综述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2011年03期 v.25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常延平;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单味药及专方治疗)、辨证论治、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刺治疗几方面分别阐述,发挥中医治疗特色,提高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并指出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2011年03期 v.2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常延平;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单味药及专方治疗)、辨证论治、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刺治疗几方面分别阐述,发挥中医治疗特色,提高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并指出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2011年03期 v.2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时霞;
从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治疗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中医FD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及疗效评定的标准尚待研究。
2011年03期 v.2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时霞;
从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治疗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中医FD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及疗效评定的标准尚待研究。
2011年03期 v.2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东海;董波;宋婷婷;刘呈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保持原有西药治疗上,其中中药治疗组29例给予益气强心饮口服,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治疗组在改善慢性心衰、心功能、运动耐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
2011年03期 v.2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东海;董波;宋婷婷;刘呈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保持原有西药治疗上,其中中药治疗组29例给予益气强心饮口服,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药治疗组在改善慢性心衰、心功能、运动耐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
2011年03期 v.2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宁利群;徐月英;徐放;伊艳杰;洪志平;
[目的]观察通过对三伏、三九、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每年的三伏、三九、春分、秋分节气,对门诊缓解期患者给予中药穴贴贴敷,并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免疫检测数据及治疗后半年乃至一年远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40天后临床疗效对比、免疫学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远期临床尚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四季中药穴贴治疗,均收到了改善免疫、缓解症状的治疗效果。
2011年03期 v.25 3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宁利群;徐月英;徐放;伊艳杰;洪志平;
[目的]观察通过对三伏、三九、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每年的三伏、三九、春分、秋分节气,对门诊缓解期患者给予中药穴贴贴敷,并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免疫检测数据及治疗后半年乃至一年远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40天后临床疗效对比、免疫学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远期临床尚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四季中药穴贴治疗,均收到了改善免疫、缓解症状的治疗效果。
2011年03期 v.25 3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季学丽;臧红;
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提出是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疑惑,结合现代中医中风病研究成果提出的中风病机理论的新观点。本文针对中风病毒邪的内涵、特点及意义做一浅谈,探讨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研究新思路。
2011年03期 v.2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季学丽;臧红;
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提出是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与疑惑,结合现代中医中风病研究成果提出的中风病机理论的新观点。本文针对中风病毒邪的内涵、特点及意义做一浅谈,探讨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研究新思路。
2011年03期 v.2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青竹;郭丽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在肺结核继发肺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肺结核患者病变性质分为三组:浸润渗出组、干酪坏死组、纤维空洞组,各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Ⅳ型胶原(ⅣC),及炎性指标腺苷脱氨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结果]浸润渗出组的治疗组在HA、LN、ADA、LDH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其它两组仅在LDH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片用于肺结核,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早期应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变吸收,并防止纤维化的发生。
2011年03期 v.2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青竹;郭丽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在肺结核继发肺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肺结核患者病变性质分为三组:浸润渗出组、干酪坏死组、纤维空洞组,各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Ⅳ型胶原(ⅣC),及炎性指标腺苷脱氨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结果]浸润渗出组的治疗组在HA、LN、ADA、LDH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其它两组仅在LDH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复方丹参片用于肺结核,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早期应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变吸收,并防止纤维化的发生。
2011年03期 v.2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爱君;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丁、美托洛尔口服,异舒吉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点,每日1次。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症状(总有效率87.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4.38%),二者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既能抗心肌损伤,又能改善心肌供血。
2011年03期 v.2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爱君;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丁、美托洛尔口服,异舒吉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点,每日1次。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症状(总有效率87.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4.38%),二者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既能抗心肌损伤,又能改善心肌供血。
2011年03期 v.2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景凤英;
从中医学对结核病的认识,中医对体质的认识,体质因素对结核病的相关性,结核病治疗中体质学说的应用,存在问题等讨论中医体质学说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认为调理体质对结核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03期 v.2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景凤英;
从中医学对结核病的认识,中医对体质的认识,体质因素对结核病的相关性,结核病治疗中体质学说的应用,存在问题等讨论中医体质学说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认为调理体质对结核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03期 v.2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林生;
[目的]观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诊断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解痉平喘、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煎剂口服,日1剂,每日2次早晚口服,两组均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的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临床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3期 v.2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许林生;
[目的]观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诊断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解痉平喘、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煎剂口服,日1剂,每日2次早晚口服,两组均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的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临床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3期 v.2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强军;徐艳玲;
通过对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喘证病机认识的归纳,总结出喘证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联,并详细阐述五脏致喘的机理。
2011年03期 v.2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李强军;徐艳玲;
通过对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喘证病机认识的归纳,总结出喘证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联,并详细阐述五脏致喘的机理。
2011年03期 v.2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金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合疏血通注射液对不同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功能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2011年03期 v.2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合疏血通注射液对不同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功能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2011年03期 v.2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宏阳;
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包含在祖国医学中的多个病证中,如《金匮要略》中的胸痹、奔豚、结胸,《千金方》中的积气、七气、五膈等,由于古代物质和信息条件的限制,对某些病的病名概念和实质认识不够确切。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探讨,使医者有一个符合实际的概念。
2011年03期 v.2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宏阳;
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包含在祖国医学中的多个病证中,如《金匮要略》中的胸痹、奔豚、结胸,《千金方》中的积气、七气、五膈等,由于古代物质和信息条件的限制,对某些病的病名概念和实质认识不够确切。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探讨,使医者有一个符合实际的概念。
2011年03期 v.2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万里;李伟;
[目的]评价开胃理脾口服液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开胃理脾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开胃理脾丸。观察胃排空功能、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开胃理脾口服液对改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具有较好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症状均有明显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开胃理脾丸临床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无差别,两组临床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反映发生。[结论]开胃理脾口服液对改善FD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FD脾虚气滞型患者的常用药物。
2011年03期 v.2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万里;李伟;
[目的]评价开胃理脾口服液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开胃理脾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开胃理脾丸。观察胃排空功能、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开胃理脾口服液对改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具有较好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症状均有明显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开胃理脾丸临床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无差别,两组临床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反映发生。[结论]开胃理脾口服液对改善FD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FD脾虚气滞型患者的常用药物。
2011年03期 v.2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付娟;夏鸿清;
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与生活不规律、饮食无度、情志因素等密切相关。故问诊在其诊法中占有重要位置,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与疾病有关的资料,这些对于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正确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1年03期 v.2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付娟;夏鸿清;
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与生活不规律、饮食无度、情志因素等密切相关。故问诊在其诊法中占有重要位置,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与疾病有关的资料,这些对于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正确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1年03期 v.2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游洋;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中医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成阳黄、阴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观察黄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阳黄与阴黄两组术后1月、术后2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术后3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16.7%,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6.7%。[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可短期内明显改善不同证型中医黄疸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其中治疗阳黄患者疗效更佳。
2011年03期 v.2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游洋;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中医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成阳黄、阴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观察黄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阳黄与阴黄两组术后1月、术后2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术后3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16.7%,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6.7%。[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可短期内明显改善不同证型中医黄疸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其中治疗阳黄患者疗效更佳。
2011年03期 v.25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疗效。[方法]观察60例,治疗组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5例,每日输液2500mL,并静滴头孢霉素、甲硝唑等。[结果]治疗后体温降到正常、腹痛消失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天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胆原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2011年03期 v.2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疗效。[方法]观察60例,治疗组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5例,每日输液2500mL,并静滴头孢霉素、甲硝唑等。[结果]治疗后体温降到正常、腹痛消失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天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胆原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2011年03期 v.2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威;高天舒;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型中药联合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前后的证候变化。[方法]将62例新诊断T2DM湿热困脾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予中药(消渴清)联合CSII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CSII。[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和73.68%,两组疗效比较P<0.05,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中医证候依然存在,仍需中药干预治疗。
2011年03期 v.2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威;高天舒;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型中药联合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前后的证候变化。[方法]将62例新诊断T2DM湿热困脾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予中药(消渴清)联合CSII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CSII。[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和73.68%,两组疗效比较P<0.05,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中医证候依然存在,仍需中药干预治疗。
2011年03期 v.2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虞朝甫;
[目的]观察消渴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消渴降糖饮为基本方法辨证加减,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78例,临床缓解2例,显效33例,有效40例,无效3例。[结论]消渴降糖饮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可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
2011年03期 v.2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虞朝甫;
[目的]观察消渴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消渴降糖饮为基本方法辨证加减,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78例,临床缓解2例,显效33例,有效40例,无效3例。[结论]消渴降糖饮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可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
2011年03期 v.2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聂晓娇;李敬林;
本文主要从热毒的观念浅析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热毒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因和重要的病理基础,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形成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重视清热解毒的应用。
2011年03期 v.2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聂晓娇;李敬林;
本文主要从热毒的观念浅析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热毒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因和重要的病理基础,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形成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重视清热解毒的应用。
2011年03期 v.2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岳仁宋;王丹;廖秋双;白富彬;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的相关记载。在参研医理及结合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论"足生大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糖尿病足应隶属于"足生大丁"的范畴。
2011年03期 v.2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岳仁宋;王丹;廖秋双;白富彬;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的相关记载。在参研医理及结合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论"足生大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糖尿病足应隶属于"足生大丁"的范畴。
2011年03期 v.2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石磊;张玉琴;熊晓东;
[目的]观察糖见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根据血糖水平予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对照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糖见宁。[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蛋白、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糖见宁汤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
2011年03期 v.2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磊;张玉琴;熊晓东;
[目的]观察糖见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根据血糖水平予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对照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糖见宁。[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蛋白、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糖见宁汤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
2011年03期 v.2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卫;任平;
探讨了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提出从瘀论治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
2011年03期 v.2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卫;任平;
探讨了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提出从瘀论治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
2011年03期 v.2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兵;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0例)对照组(270例),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5例,显效102例,好转27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44例,显效98例,好转108例,无效20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2011年03期 v.2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兵;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0例)对照组(270例),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5例,显效102例,好转27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44例,显效98例,好转108例,无效20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2011年03期 v.25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元芳;李宣;屈泽;
[目的]观察温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膝关节周围穴位,得气后点燃针柄上的艾炷,并在膝关节腔内注射鹿瓜多肽混合液。[结果]治疗157例,治愈119例,占75.89%,有效30例,占19.1%,总有效率94.8%。[结论]温针加穴位注射综合治疗膝关节炎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11年03期 v.2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元芳;李宣;屈泽;
[目的]观察温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膝关节周围穴位,得气后点燃针柄上的艾炷,并在膝关节腔内注射鹿瓜多肽混合液。[结果]治疗157例,治愈119例,占75.89%,有效30例,占19.1%,总有效率94.8%。[结论]温针加穴位注射综合治疗膝关节炎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11年03期 v.25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傅红梅;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转阴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胶体铋2粒,日2次配合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胶体铋2粒,阿莫西林250mg,日2次,疗程1周。[结果]1周末、8周末、6个月末治疗组、对照组检验结果分别为3、4、9例(阳性)2、3、8例(阴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转阴疗效满意。
2011年03期 v.2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傅红梅;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转阴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胶体铋2粒,日2次配合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胶体铋2粒,阿莫西林250mg,日2次,疗程1周。[结果]1周末、8周末、6个月末治疗组、对照组检验结果分别为3、4、9例(阳性)2、3、8例(阴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转阴疗效满意。
2011年03期 v.2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鞠晓铭;唐红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经腹部彩超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相同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同时加大黄牡丹保留灌肠每日2次。[结果]加用大黄牡丹汤的患者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较大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比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好,住院时间短。
2011年03期 v.2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鞠晓铭;唐红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经腹部彩超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相同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同时加大黄牡丹保留灌肠每日2次。[结果]加用大黄牡丹汤的患者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较大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比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好,住院时间短。
2011年03期 v.2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群;刘丹;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给予四君子汤加味,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照组常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疗程90天,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FBG,PBG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FBG,PBG。
2011年03期 v.2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群;刘丹;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给予四君子汤加味,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照组常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疗程90天,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FBG,PBG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FBG,PBG。
2011年03期 v.2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郝东;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40例早期DN患者(观察组)应用中医疗法的临床疗效和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的变化,并与40例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做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2011年03期 v.2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郝东;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40例早期DN患者(观察组)应用中医疗法的临床疗效和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的变化,并与40例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做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2011年03期 v.2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莫世燥;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46例均为住院病例。西药治疗,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静滴,每日1次;并配合自拟化瘀降脂汤,每日1剂,连用4周。[结果]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2011年03期 v.2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莫世燥;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46例均为住院病例。西药治疗,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g静滴,每日1次;并配合自拟化瘀降脂汤,每日1剂,连用4周。[结果]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2011年03期 v.2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一博;邬波;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对髋臼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25例,手术后使用中药治疗;对照组17例,手术后不使用中药。[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平均11.5个月,中药组骨性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愈后效果也较对照组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011年03期 v.2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一博;邬波;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对髋臼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25例,手术后使用中药治疗;对照组17例,手术后不使用中药。[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平均11.5个月,中药组骨性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愈后效果也较对照组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011年03期 v.2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凤彬;潘梁;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4例。[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好转21例,约占32.2%;未愈5例,约占9%,总有效率约为92.1%。[结论]早期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2011年03期 v.2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凤彬;潘梁;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4例。[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好转21例,约占32.2%;未愈5例,约占9%,总有效率约为92.1%。[结论]早期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2011年03期 v.2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焕莲;何恩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的"肿胀""股肿""瘀血流注""血瘀"等范畴。其病多与骨折、创伤、手术、长期卧床有关,病机为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于脉中,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障碍,水津外溢所致。治以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和益气活血、温阳通脉治之。急性期有效率100%,慢性期94%。
2011年03期 v.25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焕莲;何恩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的"肿胀""股肿""瘀血流注""血瘀"等范畴。其病多与骨折、创伤、手术、长期卧床有关,病机为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于脉中,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障碍,水津外溢所致。治以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和益气活血、温阳通脉治之。急性期有效率100%,慢性期94%。
2011年03期 v.25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丁海燕;
小柴胡汤临证治验三则:冠心病,证属胆气内郁,相火内炽。心脉瘀阻,治宜调气泄热、化瘀通络。便秘,证属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味。尿路感染,证属湿热侵袭少阳,气化失常,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利水通淋。
2011年03期 v.2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海燕;
小柴胡汤临证治验三则:冠心病,证属胆气内郁,相火内炽。心脉瘀阻,治宜调气泄热、化瘀通络。便秘,证属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味。尿路感染,证属湿热侵袭少阳,气化失常,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利水通淋。
2011年03期 v.2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少华;彭波;杨仁旭;
四君子汤首见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其善于补气,为补气之基本方,常用于面色萎白、语声低微、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之脾胃气虚证。因其组成药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具有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之功效,且其作用冲和平淡,如宽厚平和之君子,故名"四君子汤"。后世医家继承并灵活运用,在不断地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懈地努力,创造出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的四君子汤类方,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等,丰富并完善了中医药的宝库。
2011年03期 v.25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段少华;彭波;杨仁旭;
四君子汤首见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其善于补气,为补气之基本方,常用于面色萎白、语声低微、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之脾胃气虚证。因其组成药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具有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之功效,且其作用冲和平淡,如宽厚平和之君子,故名"四君子汤"。后世医家继承并灵活运用,在不断地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懈地努力,创造出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的四君子汤类方,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等,丰富并完善了中医药的宝库。
2011年03期 v.25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霞;
补中益气汤临证治疗三则:压力性尿失禁,证属肺脾气虚,膀胱失约,治宜补肺健脾,兼以温肾固涩。早泄,证属脾肾亏虚,精关易开,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精。产后尿潴留,证属脾气不升,浊阴难降而小便不利。治宜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2011年03期 v.2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霞;
补中益气汤临证治疗三则:压力性尿失禁,证属肺脾气虚,膀胱失约,治宜补肺健脾,兼以温肾固涩。早泄,证属脾肾亏虚,精关易开,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精。产后尿潴留,证属脾气不升,浊阴难降而小便不利。治宜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2011年03期 v.2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茶茶;
小青龙汤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先师首创,主治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小青龙汤证临床见于多系统疾患,将小青龙汤用之于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体现了传统医学辨证施治、异病同治的优越性。
2011年03期 v.2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茶茶;
小青龙汤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先师首创,主治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小青龙汤证临床见于多系统疾患,将小青龙汤用之于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体现了传统医学辨证施治、异病同治的优越性。
2011年03期 v.2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莹;赵建鑫;
[目的]观察补元胶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桥本甲状腺炎功能减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优甲乐加补元胶囊组(补元胶囊组)和优甲乐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主要观察内容为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异常改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相关免疫学指标和细胞因子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TGAB、TMAB、TG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补元胶囊组在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体倦乏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神疲懒言、食少纳呆、排便无力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TSH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元胶囊组治疗后抗体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胶囊可以改善桥本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异常激素水平,调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免疫、代谢、内分泌紊乱的病理状态,疗效可靠,作用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1年03期 v.25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曹莹;赵建鑫;
[目的]观察补元胶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桥本甲状腺炎功能减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优甲乐加补元胶囊组(补元胶囊组)和优甲乐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主要观察内容为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异常改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相关免疫学指标和细胞因子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TGAB、TMAB、TG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补元胶囊组在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中体倦乏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神疲懒言、食少纳呆、排便无力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TSH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元胶囊组治疗后抗体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胶囊可以改善桥本甲状腺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异常激素水平,调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免疫、代谢、内分泌紊乱的病理状态,疗效可靠,作用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1年03期 v.25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雁;高天舒;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含义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对中医体质学说在防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作了论述。指出:结合体质进行预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2011年03期 v.2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雁;高天舒;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含义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对中医体质学说在防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作了论述。指出:结合体质进行预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2011年03期 v.2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凯;
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关系探要等论述气与血关系及临证意义。指出:气之与血,血之与气,阴阳相连,互为依存。气证注意调血,血证注意调气,气血同治,乃至补气固脱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03期 v.2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杨凯;
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关系探要等论述气与血关系及临证意义。指出:气之与血,血之与气,阴阳相连,互为依存。气证注意调血,血证注意调气,气血同治,乃至补气固脱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03期 v.2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爽;
从阿司匹林的药源性疾病、阿司匹林临床新用、对中药临床应用的思考等对阿司匹林药源性疾病临床新用及中药临床应用作了简析。
2011年03期 v.2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爽;
从阿司匹林的药源性疾病、阿司匹林临床新用、对中药临床应用的思考等对阿司匹林药源性疾病临床新用及中药临床应用作了简析。
2011年03期 v.2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立欣;于秀;白丽;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对照组35例采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结果]经15天治疗,吞咽功能比较,两组均有明显疗效,但两组比较,P<0.05,眼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2011年03期 v.25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罗立欣;于秀;白丽;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对照组35例采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结果]经15天治疗,吞咽功能比较,两组均有明显疗效,但两组比较,P<0.05,眼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2011年03期 v.25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裘胜;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及谷维素片,治疗组给予抗失眠的纯中药汤剂并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抗失眠的纯中药汤剂并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毒副作用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011年03期 v.2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裘胜;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及谷维素片,治疗组给予抗失眠的纯中药汤剂并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抗失眠的纯中药汤剂并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毒副作用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011年03期 v.2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昕;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3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9例,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牵正散治疗,疗程14天,观察症状情况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痊愈4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高达89.4%,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3期 v.25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昕;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3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9例,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牵正散治疗,疗程14天,观察症状情况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痊愈4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高达89.4%,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3期 v.25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桂馥;
[目的]观察沙棘油外敷结合精心护理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24例分为治疗组12例,治疗组在精心护理同时配以沙棘油外敷,对照组仅精心护理。[结果]治疗3个疗程(3周),治疗组有效率91.6%,对照组有效率75%。[结论]沙棘油外敷结合精心护理治疗压疮效果好,疗效快,防止压疮进一步恶化,减少了败血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2011年03期 v.25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桂馥;
[目的]观察沙棘油外敷结合精心护理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24例分为治疗组12例,治疗组在精心护理同时配以沙棘油外敷,对照组仅精心护理。[结果]治疗3个疗程(3周),治疗组有效率91.6%,对照组有效率75%。[结论]沙棘油外敷结合精心护理治疗压疮效果好,疗效快,防止压疮进一步恶化,减少了败血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2011年03期 v.25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义波;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后,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了很大进步,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科。但目前中医护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目前中医护理现状,以达到抓住机遇,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2011年03期 v.2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义波;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后,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了很大进步,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科。但目前中医护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目前中医护理现状,以达到抓住机遇,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2011年03期 v.2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