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法探要

    刘绍能;

    从五个方面,即:和降胃气、疏肝解郁、制酸抗损、益气升提、生活调理、预防复发等方面,论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法。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原因,在治疗同时,应注意指导生活调理预防疾病复发。

    2008年08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法探要

    刘绍能;

    从五个方面,即:和降胃气、疏肝解郁、制酸抗损、益气升提、生活调理、预防复发等方面,论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法。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原因,在治疗同时,应注意指导生活调理预防疾病复发。

    2008年08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李道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脾胃气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寒湿滞于中焦。宜益气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燥湿化痰,化瘀通络,使脾运胃和,升降有序,肝气条达,气血运行。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对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明显改善胃黏膜形态和胃病理改变。

    2008年08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李道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脾胃气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寒湿滞于中焦。宜益气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燥湿化痰,化瘀通络,使脾运胃和,升降有序,肝气条达,气血运行。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对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明显改善胃黏膜形态和胃病理改变。

    2008年08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宗气下陷浅析

    张显耀;

    从三个方面,即:宗气的生理功能、宗气下陷的病因病理、宗气下陷的治疗等,对宗气下陷作了论述。指出:宗气的实质应是心肺阳气,宜用升阳补气药。

    2008年08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宗气下陷浅析

    张显耀;

    从三个方面,即:宗气的生理功能、宗气下陷的病因病理、宗气下陷的治疗等,对宗气下陷作了论述。指出:宗气的实质应是心肺阳气,宜用升阳补气药。

    2008年08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绍派伤寒的特色调护探要

    沈元良;

    2008年08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绍派伤寒的特色调护探要

    沈元良;

    2008年08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名医一绝

  • 徐文达学术思想集粹

    朱斐;陈建军;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徐文达学术思想,即:重中参西,主张中西医结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五脏杂病多以脾胃立论;擅用和法、泻法、活血化瘀法;治养相兼,注重心理调节。

    2008年08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文达学术思想集粹

    朱斐;陈建军;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徐文达学术思想,即:重中参西,主张中西医结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五脏杂病多以脾胃立论;擅用和法、泻法、活血化瘀法;治养相兼,注重心理调节。

    2008年08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炳南外科临证经验拾萃

    张坤;

    从凉血解毒惯用生地炭、银花炭;善用鲜荷叶捣汁调散剂外敷治疮疖;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用茵陈;脱朽骨加服象牙面;治疗疮疡重视脾胃;脓疡喜用生山甲、生皂刺,溃疡用山甲炭、皂刺炭;湿疹糜烂渗出严重者用马齿苋、紫花地丁水煎湿敷;对湿邪辨证另解、治斑秃用天麻;疮痈久不敛合者以赤石脂研末外用等,论述当代名医赵炳南外科临证经验。

    2008年08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赵炳南外科临证经验拾萃

    张坤;

    从凉血解毒惯用生地炭、银花炭;善用鲜荷叶捣汁调散剂外敷治疮疖;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用茵陈;脱朽骨加服象牙面;治疗疮疡重视脾胃;脓疡喜用生山甲、生皂刺,溃疡用山甲炭、皂刺炭;湿疹糜烂渗出严重者用马齿苋、紫花地丁水煎湿敷;对湿邪辨证另解、治斑秃用天麻;疮痈久不敛合者以赤石脂研末外用等,论述当代名医赵炳南外科临证经验。

    2008年08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治未病研究

  •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防治浅探

    王淑芳;

    [目的]探讨现代之亚健康状态理论与中医所述"未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近年来的社会调查及临床工作体会,对亚健康状态问题及"未病"预以分析。[结果]中医所说的"未病"其实包含着现代之亚健康状态。并对"未病"产生的原因早有认识。[结论]用中医治"未病"亦早有防治方法,如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熏蒸、气功、导引、饮食起居方面的调节、道德修养等进行实施行之有效,已被众多专家认可。

    2008年08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亚健康状态与“未病”防治浅探

    王淑芳;

    [目的]探讨现代之亚健康状态理论与中医所述"未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近年来的社会调查及临床工作体会,对亚健康状态问题及"未病"预以分析。[结果]中医所说的"未病"其实包含着现代之亚健康状态。并对"未病"产生的原因早有认识。[结论]用中医治"未病"亦早有防治方法,如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熏蒸、气功、导引、饮食起居方面的调节、道德修养等进行实施行之有效,已被众多专家认可。

    2008年08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

  • 利胆清热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6例

    肖景东;李国信;白光;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胆汁反流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而形成的疾病,临证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根据周学文教授提出的"胆水胃逆,胃络损伤"的病机特点,采取"利胆清热,荣络护膜"法治疗本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

    2008年08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利胆清热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6例

    肖景东;李国信;白光;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胆汁反流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而形成的疾病,临证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根据周学文教授提出的"胆水胃逆,胃络损伤"的病机特点,采取"利胆清热,荣络护膜"法治疗本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

    2008年08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良村教授“一消二扶三平衡法”论治肿瘤学术思想探析

    倪克锋;林胜友;沈敏鹤;

    吴良村提出一消二扶三平衡法论治肿瘤,其实质是以中医辨证为依托,量证拟方。一消:包括清热解毒、解毒消肿、以毒攻毒以及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二扶:包括培本固元、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滋阴和胃以及气血双补、滋阴壮阳等;三平衡:就是袪邪扶正的有机结合,使消长平衡,阴平阳秘,是消和扶的合理运用,是中医整体观念和三因制宜的体现。

    2008年08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良村教授“一消二扶三平衡法”论治肿瘤学术思想探析

    倪克锋;林胜友;沈敏鹤;

    吴良村提出一消二扶三平衡法论治肿瘤,其实质是以中医辨证为依托,量证拟方。一消:包括清热解毒、解毒消肿、以毒攻毒以及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二扶:包括培本固元、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滋阴和胃以及气血双补、滋阴壮阳等;三平衡:就是袪邪扶正的有机结合,使消长平衡,阴平阳秘,是消和扶的合理运用,是中医整体观念和三因制宜的体现。

    2008年08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古医籍研究

心肺系病证治

  • 甘露消毒丹治疗支气管肺炎68例

    王昕;金轶;

    痰湿咳嗽属外邪所伤,与人体内生之湿热相关,痰湿之人,复感外邪,新旧合邪,痹阻于肺,运用甘露清毒丹治疗68例,服3个疗程,治愈60例,好转8例。

    2008年08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甘露消毒丹治疗支气管肺炎68例

    王昕;金轶;

    痰湿咳嗽属外邪所伤,与人体内生之湿热相关,痰湿之人,复感外邪,新旧合邪,痹阻于肺,运用甘露清毒丹治疗68例,服3个疗程,治愈60例,好转8例。

    2008年08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

    郝建军;魏岳斌;刘志刚;

    中晚期癌症以本虚为主,标实为辅,施治宜标本兼顾,治标当宜治痰为首务;治本则宜扶正为要,应贯穿于肺癌中晚期治疗之始终。应用扶正药物能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整体虚弱状态,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可以控制癌症的发展。

    2008年08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中晚期肺癌30例

    郝建军;魏岳斌;刘志刚;

    中晚期癌症以本虚为主,标实为辅,施治宜标本兼顾,治标当宜治痰为首务;治本则宜扶正为要,应贯穿于肺癌中晚期治疗之始终。应用扶正药物能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整体虚弱状态,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可以控制癌症的发展。

    2008年08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感冒从湿论治探析

    李太生;

    指出:六淫为患,多挟湿邪,是其主要病因。卫气同病、气机郁滞是基本病理特征。认为轻宣发散,解表清热是其治则。宜采用疏表化湿,清热解毒,轻展气机,通达表里的方法。认为要针对湿、郁、热三个基本环节,用药施治,能提高临床疗效。

    2008年08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感冒从湿论治探析

    李太生;

    指出:六淫为患,多挟湿邪,是其主要病因。卫气同病、气机郁滞是基本病理特征。认为轻宣发散,解表清热是其治则。宜采用疏表化湿,清热解毒,轻展气机,通达表里的方法。认为要针对湿、郁、热三个基本环节,用药施治,能提高临床疗效。

    2008年08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温阳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3例临床观察

    高玉祥;

    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多为痰浊、血瘀。其病位在血脉,临床表现以标实为主,并以血瘀突出。参附汤联合丹参饮旨在补气温阳,活血通络止痛,具有良好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及心肌缺血表现等多方面作用。

    2008年08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温阳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3例临床观察

    高玉祥;

    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多为痰浊、血瘀。其病位在血脉,临床表现以标实为主,并以血瘀突出。参附汤联合丹参饮旨在补气温阳,活血通络止痛,具有良好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及心肌缺血表现等多方面作用。

    2008年08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63例

    李海宁;

    2008年08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63例

    李海宁;

    2008年08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通络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杨颖林;唐玉清;

    [目的]在临床中总结出活血通络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临床观察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活血通络汤+硝苯地平组与硝苯地平组对照各30例,4周为1个疗程。对其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心电图等观察项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通络汤能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008年08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通络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杨颖林;唐玉清;

    [目的]在临床中总结出活血通络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临床观察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活血通络汤+硝苯地平组与硝苯地平组对照各30例,4周为1个疗程。对其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心电图等观察项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通络汤能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008年08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观察

    杨运喜;

    冠心病心绞痛其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血虚为标,宜益气活血,心脑通益气活血、通补兼施、标本同治,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而且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改善血流变。

    2008年08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临床观察

    杨运喜;

    冠心病心绞痛其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血虚为标,宜益气活血,心脑通益气活血、通补兼施、标本同治,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而且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改善血流变。

    2008年08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脾胃系病证治

  • 自拟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8例

    孙素明;

    2008年08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8例

    孙素明;

    2008年08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五仁丸加味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120例

    韩巧萍;马富勤;王阿娜;

    老年习惯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肺、脾、胃三脏功能相关。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等5型。方用五仁丸加减,功在扶正固本。指出:坚持服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准时如厕,欲排便时及时排便,也是治疗取效的关键。

    2008年08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五仁丸加味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120例

    韩巧萍;马富勤;王阿娜;

    老年习惯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肺、脾、胃三脏功能相关。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等5型。方用五仁丸加减,功在扶正固本。指出:坚持服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准时如厕,欲排便时及时排便,也是治疗取效的关键。

    2008年08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络病论治胃癌前病变浅识

    李卫强;

    从三个方面,即: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病名和临床表现的认识、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病机的认识、从络病论治胃癌前病变机理探析对从络病论治胃癌前病变作了探析。指出其治疗应在益气健脾、滋阴养胃的基础上,以润降散瘀通络为法。对胃阴不足者辛香燥烈之品不宜多用,以免伤胃。胃络赖阴血濡养,养阴应用甘凉滋润之品,散瘀不宜过猛。

    2008年08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从络病论治胃癌前病变浅识

    李卫强;

    从三个方面,即: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病名和临床表现的认识、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病机的认识、从络病论治胃癌前病变机理探析对从络病论治胃癌前病变作了探析。指出其治疗应在益气健脾、滋阴养胃的基础上,以润降散瘀通络为法。对胃阴不足者辛香燥烈之品不宜多用,以免伤胃。胃络赖阴血濡养,养阴应用甘凉滋润之品,散瘀不宜过猛。

    2008年08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平胃汤治疗浅表性胃炎89例

    赵永强;张凌云;赵静;

    浅表性胃炎病机为肝胃不和,肝胆失其疏泄,常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宜疏肝健脾和胃,兼行气活血及养阴益胃法,自拟平胃汤具有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止痛之效。治疗89例,其中治愈51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2008年08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平胃汤治疗浅表性胃炎89例

    赵永强;张凌云;赵静;

    浅表性胃炎病机为肝胃不和,肝胆失其疏泄,常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宜疏肝健脾和胃,兼行气活血及养阴益胃法,自拟平胃汤具有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止痛之效。治疗89例,其中治愈51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2008年08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后胆囊形态影像学观察

    崔勇;左丰华;

    2008年08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后胆囊形态影像学观察

    崔勇;左丰华;

    2008年08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健脾导滞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肠癌临床观察

    杨静;

    指出:健脾扶正具有促进调节机能的免疫作用,从以下三个途径实现,即:减少消化道反应,减轻或缓解化疗对骨髓的抑制,直接促进、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健脾利肠汤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有可能使宿主和肿瘤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效果。认为中药复方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对晚期肠癌比传统单一方法有较好疗效。

    2008年08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健脾导滞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肠癌临床观察

    杨静;

    指出:健脾扶正具有促进调节机能的免疫作用,从以下三个途径实现,即:减少消化道反应,减轻或缓解化疗对骨髓的抑制,直接促进、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健脾利肠汤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有可能使宿主和肿瘤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效果。认为中药复方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对晚期肠癌比传统单一方法有较好疗效。

    2008年08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肾系病证治

  • 调理脾胃法在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中的运用

    熊友仙;

    肾病综合征是多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肾性水肿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从三个方面,即:健脾和胃,以利水湿;健脾升清减少蛋白尿;健脾益气以生血统血,对调理脾胃法在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中的运用做探讨。指出:应着重调理脾胃,恢复胃纳脾运功能,以化生营血,营养状况好转,肾性贫血也相应改善,不补血血自生。

    2008年08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调理脾胃法在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中的运用

    熊友仙;

    肾病综合征是多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肾性水肿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从三个方面,即:健脾和胃,以利水湿;健脾升清减少蛋白尿;健脾益气以生血统血,对调理脾胃法在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中的运用做探讨。指出:应着重调理脾胃,恢复胃纳脾运功能,以化生营血,营养状况好转,肾性贫血也相应改善,不补血血自生。

    2008年08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益肾五苓汤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35例

    张红霞;

    尿毒症以脾肾衰败为本,浊邪壅塞三焦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久虚不复,由虚致损,最终出现脾肾衰败。益肾五苓汤对尿毒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健脾益气,利湿化浊,有效提高尿毒症透析充分性,降低肾功能不全的各项指标,改善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血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8年08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益肾五苓汤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35例

    张红霞;

    尿毒症以脾肾衰败为本,浊邪壅塞三焦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久虚不复,由虚致损,最终出现脾肾衰败。益肾五苓汤对尿毒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健脾益气,利湿化浊,有效提高尿毒症透析充分性,降低肾功能不全的各项指标,改善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血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8年08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消渴病证治

  • 健脾降糖饮干预糖耐量受损80例临床观察

    薛丽辉;

    [目的]评价中药健脾降糖饮对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疗效。[方法]160例糖耐量受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健脾降糖饮,每日1剂口服半年,同时饮食控制;对照组80例,动态观察。[结果]治疗组转为2型糖尿病病人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健脾降糖饮可以改善糖耐量受损(IGT)人群的转归。

    2008年08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健脾降糖饮干预糖耐量受损80例临床观察

    薛丽辉;

    [目的]评价中药健脾降糖饮对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疗效。[方法]160例糖耐量受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健脾降糖饮,每日1剂口服半年,同时饮食控制;对照组80例,动态观察。[结果]治疗组转为2型糖尿病病人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健脾降糖饮可以改善糖耐量受损(IGT)人群的转归。

    2008年08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消法对2型糖尿病血糖快速达标的作用探讨

    曹魏;尹冰;杨殿荣;

    《内经》认为气结、气逆、血瘀、食滞是消渴的发病基础。清消汤能迅速消除其体内郁结的食滞热积,方中首重行气,六郁以气郁为首,以气为诸帅故也。

    2008年08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法对2型糖尿病血糖快速达标的作用探讨

    曹魏;尹冰;杨殿荣;

    《内经》认为气结、气逆、血瘀、食滞是消渴的发病基础。清消汤能迅速消除其体内郁结的食滞热积,方中首重行气,六郁以气郁为首,以气为诸帅故也。

    2008年08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要

    张帅;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了综述。指出:中医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致使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应统一标准,使其更具可比性,临床研究多停留于小样本,缺乏检测依据。

    2008年08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要

    张帅;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了综述。指出:中医辨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致使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应统一标准,使其更具可比性,临床研究多停留于小样本,缺乏检测依据。

    2008年08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25例

    苑修太;

    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系脾胃两脏气阳虚损之证,以益肾固精填精、健脾敛精生精治本;以利水、祛毒、化瘀治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指出:中医药的健脾温肾兼以滋阴泻火之法,可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并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力。认为,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单纯性肾炎综合征既可提高疗效,又能避免单用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2008年08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25例

    苑修太;

    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系脾胃两脏气阳虚损之证,以益肾固精填精、健脾敛精生精治本;以利水、祛毒、化瘀治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指出:中医药的健脾温肾兼以滋阴泻火之法,可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并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力。认为,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单纯性肾炎综合征既可提高疗效,又能避免单用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2008年08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例

    郭真;

    2008年08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例

    郭真;

    2008年08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20例临床观察

    吴江平;丁晓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肺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14天。两组于给药前后抽血送检,观察血液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流变、肺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血清白介素2受体(sIL-2R)值等;观察咳嗽、气喘、咳痰量、肺部哮鸣音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008年08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20例临床观察

    吴江平;丁晓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肺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14天。两组于给药前后抽血送检,观察血液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流变、肺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血清白介素2受体(sIL-2R)值等;观察咳嗽、气喘、咳痰量、肺部哮鸣音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008年08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研究生论文点击

临床研究

骨关节病证治

方药纵横

  • 六味地黄汤临证三则

    扎幸芳;卢遥;杨立;

    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临证治疗三则:阴虚盗汗,证属更年期阴虚盗汗,治宜滋补肾阴、敛阴止汗;不寐,证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耳鸣、耳聋,证属肾精亏虚,虚火上浮,治宜滋肾降火,收摄精气。

    2008年08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六味地黄汤临证三则

    扎幸芳;卢遥;杨立;

    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临证治疗三则:阴虚盗汗,证属更年期阴虚盗汗,治宜滋补肾阴、敛阴止汗;不寐,证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耳鸣、耳聋,证属肾精亏虚,虚火上浮,治宜滋肾降火,收摄精气。

    2008年08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口僻汤治疗面神经炎150例

    张宗耀;闫世燕;韩金山;

    面神经炎因风中经络所致。多为经络空虚受风,审证求因,治宜祛风通络,养血和营。方用口僻汤。治疗150例,痊愈132例,显效12所,好转3例,无效3例。指出治疗及时二三星期可开始恢复,1个月可恢复正常,若病久气血虚的或气滞、痰浊瘀血,壅塞脉络,恢复较慢。

    2008年08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口僻汤治疗面神经炎150例

    张宗耀;闫世燕;韩金山;

    面神经炎因风中经络所致。多为经络空虚受风,审证求因,治宜祛风通络,养血和营。方用口僻汤。治疗150例,痊愈132例,显效12所,好转3例,无效3例。指出治疗及时二三星期可开始恢复,1个月可恢复正常,若病久气血虚的或气滞、痰浊瘀血,壅塞脉络,恢复较慢。

    2008年08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寐丹加减辨治中老年失眠浅识

    姚树汉;

    失眠主要与心、脾、肝、肾之虚损有关。安寐丹用于心虚气弱,血不养心的心悸、怔忡、失眠等症。指出:同时应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因素,解除思想顾虑,清除烦恼,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2008年08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安寐丹加减辨治中老年失眠浅识

    姚树汉;

    失眠主要与心、脾、肝、肾之虚损有关。安寐丹用于心虚气弱,血不养心的心悸、怔忡、失眠等症。指出:同时应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因素,解除思想顾虑,清除烦恼,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2008年08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桑菊饮加减治疗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206例

    商良波;夏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及其妊娠的结局。[方法]从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妇保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06例,按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时间分为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予中药治疗,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早、中、晚期的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新生儿均正常分娩,母婴均健,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婴儿畸形率为4.85‰。[结论]采取有效的中药治疗,不仅能迅速缓解症状,无副作用,而且婴儿畸形率明显下降。

    2008年08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外敷黄药子治疗痈疖无名肿毒探微

    胡栢惠;胡春明;胡春茹;

    2008年08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敷黄药子治疗痈疖无名肿毒探微

    胡栢惠;胡春明;胡春茹;

    2008年08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桑菊饮加减治疗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206例

    商良波;夏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及其妊娠的结局。[方法]从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妇保院分娩的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06例,按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时间分为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予中药治疗,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早、中、晚期的妊娠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新生儿均正常分娩,母婴均健,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婴儿畸形率为4.85‰。[结论]采取有效的中药治疗,不仅能迅速缓解症状,无副作用,而且婴儿畸形率明显下降。

    2008年08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胆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32例

    尚朝军;

    2008年08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胆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32例

    尚朝军;

    2008年08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附子理中汤临证新用三则举隅

    胡克晋;

    用附子理中汤治疗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证属脾胃虚寒,无根虚火上浮,治宜温阳散寒,补益脾胃;胆石症,证属寒邪微滞中焦,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治宜温阳益气,调肝利胆;荨麻疹,证属寒凝肌肤,内寒乘虚而入,治宜温中散寒,益气祛风。

    2008年08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附子理中汤临证新用三则举隅

    胡克晋;

    用附子理中汤治疗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证属脾胃虚寒,无根虚火上浮,治宜温阳散寒,补益脾胃;胆石症,证属寒邪微滞中焦,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治宜温阳益气,调肝利胆;荨麻疹,证属寒凝肌肤,内寒乘虚而入,治宜温中散寒,益气祛风。

    2008年08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

    霍彬;张华;

    更年期综合征是冲任脉功能逐渐衰退的过渡时期,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肾虚是冲任衰减以致脏腑阴阳失调的本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益阳和阴,镇心安神、安脏腑、调气血、固表止汗。

    2008年08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

    霍彬;张华;

    更年期综合征是冲任脉功能逐渐衰退的过渡时期,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肾虚是冲任衰减以致脏腑阴阳失调的本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益阳和阴,镇心安神、安脏腑、调气血、固表止汗。

    2008年08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中药园地

  • 黄芩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童静玲;

    指出黄芩加工炮制的关键是灭活,应杜绝冷水侵泡。认为黄芩的炮制品有黄芩片、酒黄芩、黄芩炭。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并阐明其炮制原理,改进炮制技术,提高炮制品的质量。

    2008年08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芩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童静玲;

    指出黄芩加工炮制的关键是灭活,应杜绝冷水侵泡。认为黄芩的炮制品有黄芩片、酒黄芩、黄芩炭。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并阐明其炮制原理,改进炮制技术,提高炮制品的质量。

    2008年08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探析

    崔洪玲;李清;

    马钱子的主要成分为番木鳖碱砂烫马钱子,因砂烫时受热程度不同,番木鳖碱的含量是有变化的。为防止主要成分番木鳖碱受热过久而分解,砂烫的温度,应控制在220~240℃左右为宜,以棕色为度。

    2008年08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探析

    崔洪玲;李清;

    马钱子的主要成分为番木鳖碱砂烫马钱子,因砂烫时受热程度不同,番木鳖碱的含量是有变化的。为防止主要成分番木鳖碱受热过久而分解,砂烫的温度,应控制在220~240℃左右为宜,以棕色为度。

    2008年08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鸢尾科藏红花与菊科红花的鉴别要点

    王伟;

    藏红花与红花两者来源、性状及显微、理化鉴别都有相当大的差异,两者临床功用不同,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必须严加鉴别。

    2008年08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鸢尾科藏红花与菊科红花的鉴别要点

    王伟;

    藏红花与红花两者来源、性状及显微、理化鉴别都有相当大的差异,两者临床功用不同,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必须严加鉴别。

    2008年08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针灸理疗

辨证施护

综述与讲座

  •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纂要

    韩远茹;

    从四个方面,即: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中医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临床研究等对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作了综述。指出:目前存在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标准,特别是对UC的临床分型、病变程度、范围、病理形态分期等。

    2008年08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纂要

    韩远茹;

    从四个方面,即: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中医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临床研究等对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作了综述。指出:目前存在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标准,特别是对UC的临床分型、病变程度、范围、病理形态分期等。

    2008年08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复发性口疮中医证治述略

    赖海燕;熊国强;

    复发性口疮实证少见,虚证多见,其次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认为运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法治疗复发性口疮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选择苦寒药物(苦之降泄)与辛温药物(辛能发散),可温而不燥、凉而勿过。指出合理使用吹药,可缓急止痛,加速溃疡愈合。治疗关键是抗复发,谨守病机,选药精当、协调,方达奇效。

    2008年08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发性口疮中医证治述略

    赖海燕;熊国强;

    复发性口疮实证少见,虚证多见,其次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认为运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法治疗复发性口疮具有较好临床疗效。选择苦寒药物(苦之降泄)与辛温药物(辛能发散),可温而不燥、凉而勿过。指出合理使用吹药,可缓急止痛,加速溃疡愈合。治疗关键是抗复发,谨守病机,选药精当、协调,方达奇效。

    2008年08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麻醉发展沿革探要

    史宏轶;

    从发展概况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对针刺麻醉作了综述。指出针刺镇痛时,大脑皮层运动区等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从兴奋和抑制两个方面实现对脊髓的下行性调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认为传统针灸学所蕴涵的对生命活动和疾病治疗规律性的认识,可以给研究者以独到启示。

    2008年08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麻醉发展沿革探要

    史宏轶;

    从发展概况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对针刺麻醉作了综述。指出针刺镇痛时,大脑皮层运动区等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从兴奋和抑制两个方面实现对脊髓的下行性调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认为传统针灸学所蕴涵的对生命活动和疾病治疗规律性的认识,可以给研究者以独到启示。

    2008年08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气候与疾病关系探讨

    朱兆桐;

    人类时时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和明显的就是气候变化。气候最重要的动力是热能,它几乎完全来自太阳的辐射。异常气候变化与四季的规律气候递变均影响着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的系列变化,节气的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探讨,在防治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年08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气候与疾病关系探讨

    朱兆桐;

    人类时时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和明显的就是气候变化。气候最重要的动力是热能,它几乎完全来自太阳的辐射。异常气候变化与四季的规律气候递变均影响着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的系列变化,节气的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探讨,在防治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8年08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龚人爱;

    从六个方面,即:病因病机研究、肺癌证型研究、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专病专方研究、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综述肺癌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指出:肺癌病机是多因素、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生物过程,应用辨证与辨病结合、扶正与祛邪结合,从多靶点综合考虑治疗肺癌,建立既具有中医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

    2008年08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龚人爱;

    从六个方面,即:病因病机研究、肺癌证型研究、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专病专方研究、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综述肺癌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指出:肺癌病机是多因素、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生物过程,应用辨证与辨病结合、扶正与祛邪结合,从多靶点综合考虑治疗肺癌,建立既具有中医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

    2008年08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中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