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夏秀;龙德时;冯兴华;
<正> 谢海洲(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诊治脑病颇有卓见。近年来,他治疗小儿癫痫36例,兹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发病年龄3~5岁3例,5~7岁9例,7~14岁24例。其中4例(11.11%)有阳性家族史,9例(25%)
1993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有业;
<正> 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俗称“老鼠疮”,中医称瘰疠。具有慢性反复发作及急性发作的特点,属常见病症之一。依据辨证属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所致。近儿年来,采用独味夏枯草或加味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一、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3例,
1993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晓华;王宜芳;韩伟启;
<正> 我院中医前辈吕雪年从事肝病研究几十年,大胆探索,提出了治疗慢性肝炎“三期三步法”,效果良好。他认为:慢性肝炎初期,湿热未清,余毒犹盛,治以清热祛湿,利胆解毒;中期,肝郁脾虚,肝血瘀滞,宜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主;后期,肝肾俱虚,瘀毒未尽,重在滋补肝肾,兼顾化瘀解毒。
1993年04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钟爱;
<正> “消渴方”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南京市中医院内科谢昌仁主任医师积多年临床经验,行之有效的方剂,用于治疗“消渴”病,亦即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等病以“消渴”为主要表现者。方剂组成为: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地黄12克,山药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花粉15克,内金6克,丹皮6克,共13味药物,具有清热养阴,滋肾生津之功能。
1993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汉兴;
<正> 近几年来,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就诊患者渐增,病程缠绵,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现有诸多疗法未臻完善,笔者奋力翻阅书刊,抄录资料,选择了近五年间医刊发表的54个乙肝效方,进行了多次汇总统计,类比分析,精选药物,组合新方,用之于临床,观察效果,深感有趣。今不揣浅陋,将此拙作报告,不妥之处,敬望同道斧正。
1993年04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汉兴;
<正> 近几年来,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就诊患者渐增,病程缠绵,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现有诸多疗法未臻完善,笔者奋力翻阅书刊,抄录资料,选择了近五年间医刊发表的54个乙肝效方,进行了多次汇总统计,类比分析,精选药物,组合新方,用之于临床,观察效果,深感有趣。今不揣浅陋,将此拙作报告,不妥之处,敬望同道斧正。
1993年04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宇;王东芳;张立营;刘淑方;
<正> 近年来,我们治疗慢性胃炎400余例,发现幽门螺旋菌(Heli 10 bacter Pylor HP)感染率相当高(244/400,61%),对资料完整的150例,使用三黄汤(自拟方)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93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宇;王东芳;张立营;刘淑方;
<正> 近年来,我们治疗慢性胃炎400余例,发现幽门螺旋菌(Heli 10 bacter Pylor HP)感染率相当高(244/400,61%),对资料完整的150例,使用三黄汤(自拟方)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93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潘世庆;
<正> 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的蚂蟥Whitmania Pigra和水蛭Hir(?)donippouica Whitman及柳叶蚂蟥W.acranulata等的全体。古今本草专著多谓其性峻猛,且有大毒之说,非也。水蛭,味苦咸腥,性平无毒,功擅破瘀散结,系祛瘀生新之佳品,无论是久病入络之瘀血,新病暴成之瘀血均为首选活血化瘀之要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阐述:“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入血分而不破气分”。
1993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世庆;
<正> 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的蚂蟥Whitmania Pigra和水蛭Hir(?)donippouica Whitman及柳叶蚂蟥W.acranulata等的全体。古今本草专著多谓其性峻猛,且有大毒之说,非也。水蛭,味苦咸腥,性平无毒,功擅破瘀散结,系祛瘀生新之佳品,无论是久病入络之瘀血,新病暴成之瘀血均为首选活血化瘀之要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阐述:“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入血分而不破气分”。
1993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观定;曲振平;
<正>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通过不同病理改变的一组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相似,故又统称为慢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在中医属水肿、腰痛、虚劳范畴。现代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然治疗方面仍缺特效药物,中医中药对此疗效较好,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进展集录报道。
1993年04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观定;曲振平;
<正>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通过不同病理改变的一组免疫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相似,故又统称为慢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在中医属水肿、腰痛、虚劳范畴。现代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然治疗方面仍缺特效药物,中医中药对此疗效较好,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进展集录报道。
1993年04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明龙;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及分泌过量激素,引起代谢亢进,精神神经兴奋疾病。本病属中医瘿瘤、脏躁等范围。笔者自拟平亢汤治疗23例。其中女15例,男8例;17至25岁6例,26至40岁12例,40岁以上5例。
1993年04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明龙;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及分泌过量激素,引起代谢亢进,精神神经兴奋疾病。本病属中医瘿瘤、脏躁等范围。笔者自拟平亢汤治疗23例。其中女15例,男8例;17至25岁6例,26至40岁12例,40岁以上5例。
1993年04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强;
<正> 马钱子,性味寒、苦,具有兴奋脊髓、延脑等作用。应用于神经科甚多。笔者留心收集了以该药组成的良方异案,整理后分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一、治疗脑卒中偏瘫:有报道用马钱子6~10克,全蝎10克,蜈蚣5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丝瓜络各10克,黄芪30克,熟附子10克。水煎服,每天1剂,煎成
1993年0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强;
<正> 马钱子,性味寒、苦,具有兴奋脊髓、延脑等作用。应用于神经科甚多。笔者留心收集了以该药组成的良方异案,整理后分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一、治疗脑卒中偏瘫:有报道用马钱子6~10克,全蝎10克,蜈蚣5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丝瓜络各10克,黄芪30克,熟附子10克。水煎服,每天1剂,煎成
1993年0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云建国;
<正>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及青年的常见皮肤病,中医认为是由于外感风热之毒和肝火内动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病毒所致,为接触性传染,笔者每遇此病有所治验,现报告一典型病例。王某,女,20岁,工人,未婚,1992年5月门诊,患者面部、臂部及胸部可见散在米粒、豌豆大小的半球形隆起,呈灰白或乳白
1993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云建国;
<正>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及青年的常见皮肤病,中医认为是由于外感风热之毒和肝火内动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病毒所致,为接触性传染,笔者每遇此病有所治验,现报告一典型病例。王某,女,20岁,工人,未婚,1992年5月门诊,患者面部、臂部及胸部可见散在米粒、豌豆大小的半球形隆起,呈灰白或乳白
1993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祥云;
<正> 一、要辨证准确用药适中中医中药治病,要取得好的疗效,除取决于辨证是否准确之外,药量是否适中极为重要。如表证:病邪在表,邪气轻浅,发表逐邪,用药宜轻。吴鞠通曰:“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桑菊饮、银翘散药味不多,剂量甚轻。说明表证用药,量不宜大,重则必过病所。即“轻可去实”。里证:病势较重,清热通下,用药较重。
199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祥云;
<正> 一、要辨证准确用药适中中医中药治病,要取得好的疗效,除取决于辨证是否准确之外,药量是否适中极为重要。如表证:病邪在表,邪气轻浅,发表逐邪,用药宜轻。吴鞠通曰:“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如桑菊饮、银翘散药味不多,剂量甚轻。说明表证用药,量不宜大,重则必过病所。即“轻可去实”。里证:病势较重,清热通下,用药较重。
199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全;
<正> 传统学说认为慢性胃炎不宜进食辛辣之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实验手段的不断完善,发现适量适度的进食辛辣之物,不仅能改善胃部症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部肿瘤的发生率。现仅就日常生活常见的大蒜、生姜、辣椒作一介绍。大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尼克酸等。
1993年04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全;
<正> 传统学说认为慢性胃炎不宜进食辛辣之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实验手段的不断完善,发现适量适度的进食辛辣之物,不仅能改善胃部症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部肿瘤的发生率。现仅就日常生活常见的大蒜、生姜、辣椒作一介绍。大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尼克酸等。
1993年04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云利;
<正>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笔者近年来以自拟“补头汤”治疗血虚性头痛120(?),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0~41岁。病程6个月~7年,以1~2年为最多。其中女性占84%。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不宁,
1993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云利;
<正>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笔者近年来以自拟“补头汤”治疗血虚性头痛120(?),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0~41岁。病程6个月~7年,以1~2年为最多。其中女性占84%。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不宁,
1993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小梅;
<正> 咯血病属中医学血症范畴。现代医学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1980~1992年我科收治咯血病179例,通过辨证治疗,效果颇佳,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107例,女72例。年龄分布为16~71岁,其中16~30岁69例,占38.5%;31~40岁31例,占17.3%;41~49岁55例,占30.7%;50岁以上14例,占7.8%。
1993年0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小梅;
<正> 咯血病属中医学血症范畴。现代医学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1980~1992年我科收治咯血病179例,通过辨证治疗,效果颇佳,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107例,女72例。年龄分布为16~71岁,其中16~30岁69例,占38.5%;31~40岁31例,占17.3%;41~49岁55例,占30.7%;50岁以上14例,占7.8%。
1993年0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实;汪悦;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五年来,我们在风湿病专科门诊和病房共诊治患者197例,其中显效91例,好转9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4.4%。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先表后里,先清后温,先攻后补,配合强效药物等治疗原则。一、先表后里本病初起或急性活动阶段,外邪壅滞肌表
1993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金实;汪悦;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五年来,我们在风湿病专科门诊和病房共诊治患者197例,其中显效91例,好转9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4.4%。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先表后里,先清后温,先攻后补,配合强效药物等治疗原则。一、先表后里本病初起或急性活动阶段,外邪壅滞肌表
1993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姚昌礼;陈秀玲;姚伟;
<正> 鼻衄刘某,男,19岁。1986年3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鼻出血3年,每于春季复发,此次病作10余日,日出血2~3次,量多色鲜且不易止。曾在当地用西药安络血、止血敏等罔效。询问病人素嗜辛辣,大便稍干,日一行,溲浅黄。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检一切如常,化验血小板12万。中医诊为鼻衄,投镇衄汤:生桑皮40克,桅子15克,生地15克,茅根30克,三七片3片,阿胶10克,党参9克,
1993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昌礼;陈秀玲;姚伟;
<正> 鼻衄刘某,男,19岁。1986年3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鼻出血3年,每于春季复发,此次病作10余日,日出血2~3次,量多色鲜且不易止。曾在当地用西药安络血、止血敏等罔效。询问病人素嗜辛辣,大便稍干,日一行,溲浅黄。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体检一切如常,化验血小板12万。中医诊为鼻衄,投镇衄汤:生桑皮40克,桅子15克,生地15克,茅根30克,三七片3片,阿胶10克,党参9克,
1993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德勋;
<正> “通”以治漏李某,女,42岁,工人。1992年3月21日诊。月经淋漓,漏血不止40余天。患者素体健康,既往月经正常,近二月经行淋漓不断。妇科用药随止随发,缠绵不愈,转中医治疗。现症:面色不华,血时崩时漏,色紫暗挟有瘀块,少腹胀痛,拒按,伴有胸胁满闷,短气,舌质黯,苔薄微黄,脉弦涩。B超提示:子宫体较大,双侧附件无异常。证属血
1993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德勋;
<正> “通”以治漏李某,女,42岁,工人。1992年3月21日诊。月经淋漓,漏血不止40余天。患者素体健康,既往月经正常,近二月经行淋漓不断。妇科用药随止随发,缠绵不愈,转中医治疗。现症:面色不华,血时崩时漏,色紫暗挟有瘀块,少腹胀痛,拒按,伴有胸胁满闷,短气,舌质黯,苔薄微黄,脉弦涩。B超提示:子宫体较大,双侧附件无异常。证属血
1993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新玉;王丹;于仁生;
<正>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益气活血之法,以益气活血方配合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疗效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78岁,其中
1993年04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新玉;王丹;于仁生;
<正>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益气活血之法,以益气活血方配合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疗效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78岁,其中
1993年04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舒鸿飞;
<正> 一、子时发热柯某,女,50岁,教师,198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近10多天以来,每至夜半23时左右即恶寒发热,继之汗出,热势渐退,至1时左右热始退尽,方能入睡。虽两度求医,然发热依旧。诉除上述外,尚伴头昏、纳差、倦怠等症。视其体肥胖,面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印,脉沉细。窃思病属阴阳不调,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夏
1993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舒鸿飞;
<正> 一、子时发热柯某,女,50岁,教师,198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近10多天以来,每至夜半23时左右即恶寒发热,继之汗出,热势渐退,至1时左右热始退尽,方能入睡。虽两度求医,然发热依旧。诉除上述外,尚伴头昏、纳差、倦怠等症。视其体肥胖,面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印,脉沉细。窃思病属阴阳不调,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夏
1993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永兵;
<正> 近二年来在门诊应用益气活血散治疗3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于下。临床资料 38例中,男5例,女33例。15~20岁13例,21~30岁15例,31~40岁5例,41~50岁5例。
1993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永兵;
<正> 近二年来在门诊应用益气活血散治疗3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于下。临床资料 38例中,男5例,女33例。15~20岁13例,21~30岁15例,31~40岁5例,41~50岁5例。
1993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进生;
<正> 中风病证之治疗,应不拘常规,在辨病的基础上强调辨证。余在治疗中属肝火夹痰,上蒙清窍的实证,用龙胆泻肝汤;本虚标实,虚火上炎,镇肝熄风汤;久病伤气,气不行血,治以炙甘草汤取效。补阳还五汤虽可用于中风后之半身不遂,但对邪气较盛者不宜,单用此方往往收效不大。余在临床加用水蛭、穿山甲、全蝎、蜈蚣等虫类药,取拔剔穿透之力,效果较好。
1993年04期 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进生;
<正> 中风病证之治疗,应不拘常规,在辨病的基础上强调辨证。余在治疗中属肝火夹痰,上蒙清窍的实证,用龙胆泻肝汤;本虚标实,虚火上炎,镇肝熄风汤;久病伤气,气不行血,治以炙甘草汤取效。补阳还五汤虽可用于中风后之半身不遂,但对邪气较盛者不宜,单用此方往往收效不大。余在临床加用水蛭、穿山甲、全蝎、蜈蚣等虫类药,取拔剔穿透之力,效果较好。
1993年04期 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裘秀兰;朱梓来;弗来梁;金克芬;
<正>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其病因有溃疡病、慢性胃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大都是用禁食、补液及各种止血剂的综合性措施。门静脉高压病人插三腔管、输血等治疗,在实践中碰到上述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又缺乏条件的病人,我院自1980年以来曾先后选用以生大黄治疗11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今分析如下。
1993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裘秀兰;朱梓来;弗来梁;金克芬;
<正>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其病因有溃疡病、慢性胃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大都是用禁食、补液及各种止血剂的综合性措施。门静脉高压病人插三腔管、输血等治疗,在实践中碰到上述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又缺乏条件的病人,我院自1980年以来曾先后选用以生大黄治疗11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今分析如下。
1993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绍忠;
<正>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2年。均经化验确诊。治疗方法方用真人养脏汤:党参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肉豆蔻20克,肉桂8克,木香12克,诃子20克,罂粟壳20克,炙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脏腑滑泄无度,夜起肠鸣久泻不瘥,完谷不化,形瘦神
1993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绍忠;
<正>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2年。均经化验确诊。治疗方法方用真人养脏汤:党参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肉豆蔻20克,肉桂8克,木香12克,诃子20克,罂粟壳20克,炙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脏腑滑泄无度,夜起肠鸣久泻不瘥,完谷不化,形瘦神
1993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同凯;
<正> 自1978年以来,我们对42例老年慢性肾功不全患者用自拟的以大剂量附子为主的扶肾汤加减进行了治疗,并随机西药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药治疗组42例,男性40例,女性2例;年龄63~75岁。其中恶心呕吐者4例,高血压者21例,浮肿者12例,血尿者22例,蛋白尿
1993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同凯;
<正> 自1978年以来,我们对42例老年慢性肾功不全患者用自拟的以大剂量附子为主的扶肾汤加减进行了治疗,并随机西药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药治疗组42例,男性40例,女性2例;年龄63~75岁。其中恶心呕吐者4例,高血压者21例,浮肿者12例,血尿者22例,蛋白尿
1993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美英;
<正> 刘某,男,55岁,干部。1992年2月就诊。患者半月前,因有不快之事,始阴茎异常铤举,时久不痿软,伴有肋下间痛不舒,喜叹息,性情急躁易怒,睡眠欠佳,多梦纷纭,口苦多汗,时而心悸不适,经做B超及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服西药治疗半月诸症无好转,而来请余诊治,要求服中药治疗。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尖红,苔黄稍
1993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美英;
<正> 刘某,男,55岁,干部。1992年2月就诊。患者半月前,因有不快之事,始阴茎异常铤举,时久不痿软,伴有肋下间痛不舒,喜叹息,性情急躁易怒,睡眠欠佳,多梦纷纭,口苦多汗,时而心悸不适,经做B超及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服西药治疗半月诸症无好转,而来请余诊治,要求服中药治疗。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尖红,苔黄稍
1993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仰春;渠敬文;
<正> 川乌、草乌以善疗顽痹痼疾称著,因有大毒,故素有“不可轻投”之诫。临床用之多为小剂。笔者在注意配伍和煎煮方法的前提下,采用大剂暂服,并根据《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重用二乌,治疗重症痛痹,效果十分显著,兹举例如下。例1.丁某,男,50岁,1991年5月17日
1993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仰春;渠敬文;
<正> 川乌、草乌以善疗顽痹痼疾称著,因有大毒,故素有“不可轻投”之诫。临床用之多为小剂。笔者在注意配伍和煎煮方法的前提下,采用大剂暂服,并根据《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重用二乌,治疗重症痛痹,效果十分显著,兹举例如下。例1.丁某,男,50岁,1991年5月17日
1993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景田;
<正> 我院自1988年10月至今,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0例,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均采用中医疗法,取得一定疗效,病死率明显下降,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91年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一书中“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
1993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景田;
<正> 我院自1988年10月至今,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0例,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均采用中医疗法,取得一定疗效,病死率明显下降,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91年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一书中“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
1993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常亮;
<正> 关节增生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点的非炎性骨关节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多的趋势。在治疗上,中西均感棘手。笔者根据本病的发病规律及其临床特点,运用祖国医学理论进行审病辨证,并自拟马白消骨散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93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志辉;钟郑民;
<正> 药物及方法:马齿苋、白头翁、黄连、黄柏各50克,白芨30克,水煎100~150毫升,加氟哌酸0.4克,每晚睡前清洁洗肠后将药液保留灌肠一次
1993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常亮;
<正> 关节增生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点的非炎性骨关节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多的趋势。在治疗上,中西均感棘手。笔者根据本病的发病规律及其临床特点,运用祖国医学理论进行审病辨证,并自拟马白消骨散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93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志辉;钟郑民;
<正> 药物及方法:马齿苋、白头翁、黄连、黄柏各50克,白芨30克,水煎100~150毫升,加氟哌酸0.4克,每晚睡前清洁洗肠后将药液保留灌肠一次
1993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英杰;
<正> 一、临床资料根据1978年全国消化会议拟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草案》,所有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男性62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85例均以腹泻日3~10次不等,脓血便为主要症状,伴左下腹痛62例,里急后重13例,伴纳差、消瘦17例,贫血3例。结肠镜检提示溃疡部位:位于乙状结肠52
1993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侯英杰;
<正> 一、临床资料根据1978年全国消化会议拟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草案》,所有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男性62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85例均以腹泻日3~10次不等,脓血便为主要症状,伴左下腹痛62例,里急后重13例,伴纳差、消瘦17例,贫血3例。结肠镜检提示溃疡部位:位于乙状结肠52
1993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史宝华;
<正> 消渴病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相似,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升高,其病因除祖国医学所论述从肺胃肾三消论治外,笔者体会与精神因素、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脂肪、糖摄取偏高,出现肥胖,多湿多痰,这样病人以中老年偏多,再是精神紧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伤阴所致,余在临床中多以二陈汤、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化裁,收到较好效
1993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沙建飞;
<正> 几年来,笔者自拟加味玉女煎治疗各种牙痛,一般多在服药1~4帖后牙痛得止,疗效堪称满意,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细辛3~12克,白芷6~15克,生石膏(先煎)30~100克,生熟地10~30克,知母6~30克,麦冬10~30克,怀牛膝30克,徐长卿20~30克。加减变化:实火牙痛,石膏、知母、麦冬用大剂量,只生地、细辛、白芷用小剂量;便秘者加生军10克;虚火牙痛,石膏、知母、麦冬、生熟地用中等剂量,细辛、白芷用小剂量;虚寒牙痛,细辛、白芷用大剂量,酌减寒凉药并小其量;肾虚牙痛,重用熟地,酌减寒凉药。
1993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宝华;
<正> 消渴病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相似,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升高,其病因除祖国医学所论述从肺胃肾三消论治外,笔者体会与精神因素、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脂肪、糖摄取偏高,出现肥胖,多湿多痰,这样病人以中老年偏多,再是精神紧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伤阴所致,余在临床中多以二陈汤、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化裁,收到较好效
1993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沙建飞;
<正> 几年来,笔者自拟加味玉女煎治疗各种牙痛,一般多在服药1~4帖后牙痛得止,疗效堪称满意,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细辛3~12克,白芷6~15克,生石膏(先煎)30~100克,生熟地10~30克,知母6~30克,麦冬10~30克,怀牛膝30克,徐长卿20~30克。加减变化:实火牙痛,石膏、知母、麦冬用大剂量,只生地、细辛、白芷用小剂量;便秘者加生军10克;虚火牙痛,石膏、知母、麦冬、生熟地用中等剂量,细辛、白芷用小剂量;虚寒牙痛,细辛、白芷用大剂量,酌减寒凉药并小其量;肾虚牙痛,重用熟地,酌减寒凉药。
1993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锦龙;
<正> 面肌痉挛主要表现颜面肌肉不自主地呈阵发性抽搐或跳动。我主要以火针点刺病穴,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3例面肌痉挛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均为20岁以上;左侧病者10例,右侧病痛者12例;病程短者半年,病程最长者5年,21例平均病程一年以上。治疗方法:1)选取主穴:双侧膈俞、肝
1993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树人;郭丽娟;
<正> 汪某,女,40岁,1986年7月14日初诊。丧子忧郁,悲哀啼哭,彻夜不寐,起经三载,并有头晕耳鸣,自汗手颤。服安眠镇静药罔效。刻诊精神萎顿,面色晦暗,脉细涩,舌紫苔腻。此属肝气郁结,郁久致瘀,导致不寐。治宜化瘀解郁,养心安神。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牛膝、浮小麦、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柴胡、桔梗、枳壳、肉桂各6克,川连、甘草各3克,大枣7枚。7剂,
1993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锦龙;
<正> 面肌痉挛主要表现颜面肌肉不自主地呈阵发性抽搐或跳动。我主要以火针点刺病穴,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3例面肌痉挛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均为20岁以上;左侧病者10例,右侧病痛者12例;病程短者半年,病程最长者5年,21例平均病程一年以上。治疗方法:1)选取主穴:双侧膈俞、肝
1993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树人;郭丽娟;
<正> 汪某,女,40岁,1986年7月14日初诊。丧子忧郁,悲哀啼哭,彻夜不寐,起经三载,并有头晕耳鸣,自汗手颤。服安眠镇静药罔效。刻诊精神萎顿,面色晦暗,脉细涩,舌紫苔腻。此属肝气郁结,郁久致瘀,导致不寐。治宜化瘀解郁,养心安神。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牛膝、浮小麦、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柴胡、桔梗、枳壳、肉桂各6克,川连、甘草各3克,大枣7枚。7剂,
1993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学梅;高怀林;
<正> 巨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祖国医学《灵枢·热病篇》中就有记载,如谓:“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我院根据这一理论自1988年以来用巨针治疗121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993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郑学梅;高怀林;
<正> 巨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祖国医学《灵枢·热病篇》中就有记载,如谓:“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我院根据这一理论自1988年以来用巨针治疗121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993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贾怀玉;朱寿增;陈军华;
<正> 头皮针治疗脑血管疾病有显效,治疗内科杂病亦获卓效,现报道验案三则。顽固性呃逆木某,男,64岁,1991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7天前因恼怒出现持续性呃逆,逐渐加重,曾在某医院给予解痉、镇静及中药等方法治疗,不见好转,邀余会诊治疗。证见:痛苦面容,持续呃逆,每分钟10~20次,
1993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怀玉;朱寿增;陈军华;
<正> 头皮针治疗脑血管疾病有显效,治疗内科杂病亦获卓效,现报道验案三则。顽固性呃逆木某,男,64岁,1991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7天前因恼怒出现持续性呃逆,逐渐加重,曾在某医院给予解痉、镇静及中药等方法治疗,不见好转,邀余会诊治疗。证见:痛苦面容,持续呃逆,每分钟10~20次,
1993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春柱;
<正> 精索静脉曲张是不育的常见原因,对该病除手术疗法外,多以中医辨证治疗。由于发病部位血液循环较为缓慢迟滞,对内服药物的作用不敏感,往往效果欠佳。笔者治疗该病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外加中药离子透入,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流状态,缓解精素静脉曲张度,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资料完整的27例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患者的治疗及效果简要总结如下。
1993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春柱;
<正> 精索静脉曲张是不育的常见原因,对该病除手术疗法外,多以中医辨证治疗。由于发病部位血液循环较为缓慢迟滞,对内服药物的作用不敏感,往往效果欠佳。笔者治疗该病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外加中药离子透入,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流状态,缓解精素静脉曲张度,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资料完整的27例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患者的治疗及效果简要总结如下。
1993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春生;
<正>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常见病,但缠绵难愈。笔者于1986~1992年,用自拟方药治疗50例,疗效满意。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至60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各病例均经X线钡透及外地医院确诊。自拟方药:黄连10克,吴茱萸10克,木香10克,乌贼骨20克,附子10克,白芨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药最少15剂,最多30剂。随症加减:疼痛较重者加米壳10克,川楝子10克;失眠、头晕、心慌者加夜交藤12克,
1993年04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生;
<正>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常见病,但缠绵难愈。笔者于1986~1992年,用自拟方药治疗50例,疗效满意。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至60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各病例均经X线钡透及外地医院确诊。自拟方药:黄连10克,吴茱萸10克,木香10克,乌贼骨20克,附子10克,白芨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药最少15剂,最多30剂。随症加减:疼痛较重者加米壳10克,川楝子10克;失眠、头晕、心慌者加夜交藤12克,
1993年04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智;
<正> 我们自1989年5月~1990年12月间,采用辨证内服中药并配合骨质增生电疗机进行局部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治疗骨质增生症,共收治154例患者,治疗后通过随访调查,效果令人满意。临床资料本组154例,其中男76例,女78例;年龄
1993年0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智;
<正> 我们自1989年5月~1990年12月间,采用辨证内服中药并配合骨质增生电疗机进行局部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治疗骨质增生症,共收治154例患者,治疗后通过随访调查,效果令人满意。临床资料本组154例,其中男76例,女78例;年龄
1993年0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维民;
<正> 房中病,泛指由于房事活动而发生的疾病而言,男女皆患。中医文献中所论述的阳萎、阳强、遗精、早泄、交合阴痛等多种病证,均属房中病范畴,现代医学统称为性功能障碍。几年来笔者治愈此类疾患30余例,举验案二则于下。
1993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维民;
<正> 房中病,泛指由于房事活动而发生的疾病而言,男女皆患。中医文献中所论述的阳萎、阳强、遗精、早泄、交合阴痛等多种病证,均属房中病范畴,现代医学统称为性功能障碍。几年来笔者治愈此类疾患30余例,举验案二则于下。
1993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念兴;
<正> 男科疾病顽症居多,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酌情选配有关虫类药物,常收事半功倍之效,现举数例报告如下。一、不射精症孙某,27岁,1988年5月初诊。婚后5个月,从未射精而来诊。患者自述婚前曾有性行为,且均正常,婚后性欲旺盛,阴茎勃起正常,但性交从未射精,每次房事均在双方极度疲劳之后不欢而终。诊见患者形体
1993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念兴;
<正> 男科疾病顽症居多,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酌情选配有关虫类药物,常收事半功倍之效,现举数例报告如下。一、不射精症孙某,27岁,1988年5月初诊。婚后5个月,从未射精而来诊。患者自述婚前曾有性行为,且均正常,婚后性欲旺盛,阴茎勃起正常,但性交从未射精,每次房事均在双方极度疲劳之后不欢而终。诊见患者形体
1993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智;
<正> 傅氏认为:“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治之,而其实无实效也”。傅氏按发病的规律,将痰疾分为初病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其一,初病之痰:即“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方用陈皮、半夏、花粉、茯苓、苏子、
1993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智;
<正> 傅氏认为:“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治之,而其实无实效也”。傅氏按发病的规律,将痰疾分为初病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其一,初病之痰:即“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方用陈皮、半夏、花粉、茯苓、苏子、
1993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爱兰;蒋晚清;
<正>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本方加泽泻、紫苏叶组成治疗方药:法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陈皮10克,紫苏叶8克,生姜6克,大枣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服药1剂,分2次于上、下午温服。本组213例,男性61例,女性152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2岁;病程最长者19天,最短者2小时;住院76例,门诊137例。
1993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爱兰;蒋晚清;
<正>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本方加泽泻、紫苏叶组成治疗方药:法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陈皮10克,紫苏叶8克,生姜6克,大枣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服药1剂,分2次于上、下午温服。本组213例,男性61例,女性152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2岁;病程最长者19天,最短者2小时;住院76例,门诊137例。
1993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守玉;
<正>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也日趋广泛。中西药配伍使用,可以解决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配伍不当,反会使疗效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是临床工作者和厂大群众用药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一、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常会发生物理变化,影响药物疗效。
1993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守玉;
<正>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也日趋广泛。中西药配伍使用,可以解决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配伍不当,反会使疗效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是临床工作者和厂大群众用药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一、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常会发生物理变化,影响药物疗效。
1993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资成武;
<正> 肖某,女,23岁,1990年6月4日初诊。患咳嗽少痰半年,加剧一月而就诊。其年初偶感风寒后,鼻塞流涕,晨起症状更甚。胸透:肺纹理增粗,增多。诊为支气管炎,肌注青、链霉素、服咳特灵对症治疗,病情有增无减。次年5月份又外出云南,途中咳嗽少痰加剧,自购川贝磨粉冲服,病增。归后来诊,症见:咳嗽声重,痰少稀白,无发热,饮食欠佳,舌
1993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资成武;
<正> 肖某,女,23岁,1990年6月4日初诊。患咳嗽少痰半年,加剧一月而就诊。其年初偶感风寒后,鼻塞流涕,晨起症状更甚。胸透:肺纹理增粗,增多。诊为支气管炎,肌注青、链霉素、服咳特灵对症治疗,病情有增无减。次年5月份又外出云南,途中咳嗽少痰加剧,自购川贝磨粉冲服,病增。归后来诊,症见:咳嗽声重,痰少稀白,无发热,饮食欠佳,舌
1993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枚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
1993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枚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
1993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