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晋翔;邢兆宏;
<正> 自1984年以来,我们以活血利水益气法为原则组成的中药方剂,用于多种心脏病心功能减退的恢复治疗,从症状改善和临床指标观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19例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以中老年居多;病程最短3月,最长16年。本组病例中,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心衰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衰4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衰2例。
1993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元在敏;王宝龙;
<正> 导法,即“导而通之”的治法,应属治疗八法中下法范畴。我们今天所谓导法,已超出“下”的范畴,是一种通过肛门、直肠给药的有相当的临床应用价值的给药途径,也是一种有深入研究价值的治疗方法。一、《伤寒论》开创导法治疗的先河我国最早有关导法的记载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公元前三世纪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但它对祖国医学导法发展的影响很难论证。历史发展至东汉末年,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明确指出了导法的适应症、药物及操作方法。
1993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常峰;郭宾荣;钱绍堂;苗娟;张德州;饶才坤;
<正>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常发生血小板减少,影响化疗进行,重者发生脏器大出血危及生命。我们以中药复方龙枣汤为主内服,能使血小板显著回升或预防血小板下降。计1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年龄与性别:男10例,女9例;年龄3~26岁。分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M_1 5例、M_2 3例、M_4 1例、M_5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L_1 3例、L_2 3例、L_3 2例。
1993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祖明;孙玉凤;
<正> 水鼓属中医学鼓胀范围,以腹大如囊裹水,皮色苍黄,腹皮脉络暴露为特征,是临床常见之疑难重症。在施治中如何尽快消除腹水,目前中西医还未发现有何特效疗法。正如《寓意草》言鼓胀曰:“从来肿病,遍身头面俱肿尚易治,若只单单腹胀则为难治。”而已故名老中医沈明镜疗水鼓秘方麝遂散疗此证疗效确切迅速,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愿将此方奉献同仁,以期得到参考印证。
1993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阮诗玮;陈以君;许天兴;
<正> 近三十年来,中医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术见解,主要有两大流派。一者主张从温毒着眼,突出清心凉营解毒,认为不能过于扶正而犯“实实”之戒;一者主张以正虚为本,治当扶正为主,提出清热解毒之药,性多大寒,味多大苦,苦寒伤阳伤胃,而有“虚虚”之弊,常使初学者莫衷一是。笔者在长期临证实践中体会到,对于本病应根据不同的病期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季节,而治疗上有所侧重,不能拘泥于一方一法,必须注意到以下五个环节。
1993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明忠;
<正> 案1.女患,33岁。1990年10月6日初诊。患瘾疹三月余。严重时伴失眠、纳差、恶心及头晕头痛。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口服扑尔敏、非那根、静注葡萄糖酸钙皆不能根治。刻诊,证见体困身倦,神疲躁急,周身刺痒,瘾疹满布,抓痕可见。舌淡红苔薄白,两脉沉细。诊断:瘾诊。属气虚血燥,虚风外扰。治以益气养血,祛风润燥。药用黄蜂蜡12克,温开水溶化送服,每日2次,连服一周,诸恙悉平。
1993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树新;魏庆宇;徐家升;
<正> 气虚血瘀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从糖尿病的主症、舌、脉来看,均与气虚血瘀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并发症更明显。通过临床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气虚血瘀征象占相当大的比例。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素体阴虚,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而上述诸因素均能化热伤津灼血耗气,导致气虚血瘀,气血津液代谢紊乱。
1993年0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许振亚;刘长山;
<正> 喘者,古又称之上气,气即气息之谓,其证可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其由来,肺主一身之气,为五脏之华盖,外邪乘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或肺虚气失所主,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或肾元不固,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而为喘。是以此证治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实喘其治在肺,逐其外邪,其喘自平;虚喘其治在肾,益肾纳气,其病向愈。此谓常法之治。
1993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横昌;
<正> 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为探讨脾胃学说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和辨治中的作用,结合现代有关脾胃学说的研究加以讨论,特收集我院住院及部分脾胃病专科门诊确诊的195例作回顾性分析,表明脾胃学说是阐明机体生理活动、病理机制和辨证施治的主要理论基础。
1993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志云;
<正> 本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15~40岁者31例,40岁以上者9例;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半月。基本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白芷9克,细辛3克,菊花9克,蔓荆子9克,牛膝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地龙15克。剧烈头痛者加蜈蚣1条,僵蚕10克。治疗结果痊愈:24例,头痛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者;有效:16例,头痛明显减轻,发作时间明
1993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先知;
<正> 补中升阳是中医学的一种益气与升阳补气相结合的综合治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的补法范畴。现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升阳法治疗某些疾病的案例摘取数则作一简介,谨供参考。脾虚泄泻案李某,女,49岁。1982年3月19日诊。自诉患泄泻一年余,经中西医多次治疗,疗效不佳。现症:“便溏每日4~6次,纳呆,肠鸣腹痛,精神疲乏,面色萎黄,畏寒身冷,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加,舌淡嫩,苔薄白,脉弱
1993年01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桂香;周君宜;
<正>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并有特征形态和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炎。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手研究其发病原因和机理,但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一年来自拟胃疣汤,治疗疣状胃炎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1~5年10例,5~10年6例,15年以上者4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符合疣状胃炎的诊断标准。
1993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尤琪;俞荣青;
<正> 肝炎后肝硬化,通常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来,在失代偿期每出现腹水征,是临床上常见而难治的疾病。虽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问世,但其治疗上的艰巨性依然突出。我们以中药益气活血为主治疗本病4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为全部出现腹水征的失代偿期患者,均经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
1993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余北山;
<正> 晚期血吸虫病在疫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很棘手,我根据祖传医学和本人从事中医临床经验,应用李时珍治鼓胀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颇有良效,今作简要介绍,供同道参考。血吸虫病,不论什么哺乳动物都能感染。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暴露的面积愈广,则感染的机会愈多。晚期血吸虫病由早、慢性和急感症状自行消退而形成,临床表现为反复或大量感染了血吸虫尾蚴,蛊毒入脏,首先犯肝,形成肝络阻塞,血瘀气滞,肝病传脾,脾病及肾,结果发展为肝牌肾三脏都有不同程度的血
1993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明;吴德芸;缪静龙;刘桂章;徐进康;李祥元;赵星海;王学东;
<正> 自制“321”止血粉是以大蓟、白芨、大黄按3:2:1配方制成,简称“321”止血粉。主要对中等量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及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40个病例作疗效观察,并设对照组相比较,止血时间较常规应用止血药组明显缩短,疗效确切,价廉。诊断指标上消化道出血以黑便为主,大便隐血试验++~+++。支气管扩张咯血以咳血或痰中带血为主,大咯血者未作观察。
1993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克;
<正> 方药组成:当归30克,大黄3克,水煎分两次早晚服;红痢或纯下血可在煎后的药液中加白糖一大勺,白痢可在药液中加红糖一大勺;如有里急后重较重者加枳壳6克,腹痛加元胡9克。本方在临床中疗效可靠,简便易行,无副作用,方中大量当归能活血补血,促进肠
1993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明义;金涛;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自拟消胀通腑散治疗胃石症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3例,女12例;最小12岁,最大49岁;病程最长8月,最短2天;其中伴有胃炎者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胆囊炎5例。临床表现及特征:全部病人均感胃脘部胀痛或绞痛,呕吐泛酸。特点为起病急,发作频繁。均经胃钡剂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胃镜检查3例,胃钡餐造影32例)其中胃石最大为
1993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德富;
<正> 消化性溃疡(以下简称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笔者根据个人实践,参阅文献,对122例患者的病因病机及转化规律作一探讨。一、病例资料全部病例是我院1985年的住院病人,男98例,女2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40岁60例,41~60岁51例,60岁以上10例。所有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造影或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1993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洪儒;
<正> 此症西医称“脊髓灰质炎”,属于中医“痿症”、“小儿中风”、“软脚瘟”的范畴。因其多发于小儿,故有“小儿麻痹症”之称。此病之病程凡超过半年以上者很难治愈。余自1989年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超过二、三年的后遗症达十余人次,疗效满意,仅举一案例,供同道旁参。尚某,男,4岁,临沂市苍山县人。其母代述:患儿14个月时,发现其右脚跛行,未予注意,三个月后见右下肢瘦弱,即到某医院就医,诊为“小儿麻痹症”,用抗病毒并配以针灸三个月未效而出院,后经某市医院、中医
1993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茂仁;
<正> 自1990年以来,我们运用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治疗室性早搏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7例病人中,男性47例,女性20例;其中小于30岁8例,30~39岁17例,40~49岁19例,50~59岁13例,大于60岁10例;病程短于1年26例,1~5年18例,6~10年12例,10年以上者11例。室性早搏的病因:功能性室早16例,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室
1993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茂仁;
<正> 自1990年以来,我们运用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治疗室性早搏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7例病人中,男性47例,女性20例;其中小于30岁8例,30~39岁17例,40~49岁19例,50~59岁13例,大于60岁10例;病程短于1年26例,1~5年18例,6~10年12例,10年以上者11例。室性早搏的病因:功能性室早16例,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室
1993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协兵;
<正> 陈某,男,34岁,干部。住院号20593。于1987年4月间,出差广东,不慎受凉,出现头痛鼻塞,就地服用抗生素等药。次日夜继现双耳疼痛,伴流脓,该地医院诊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抗炎治疗,病情好转,流脓停止乃出院。返回后,突感双耳胀痛,如有物堵塞,听力陡降,卧时、吞咽时耳叫如蝉鸣,伴鼻塞流涕等症。查:左耳紧张部有一小穿孔,右鼓膜边缘充血。舌苔薄白,脉浮小。
1993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吴协兵;
<正> 陈某,男,34岁,干部。住院号20593。于1987年4月间,出差广东,不慎受凉,出现头痛鼻塞,就地服用抗生素等药。次日夜继现双耳疼痛,伴流脓,该地医院诊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抗炎治疗,病情好转,流脓停止乃出院。返回后,突感双耳胀痛,如有物堵塞,听力陡降,卧时、吞咽时耳叫如蝉鸣,伴鼻塞流涕等症。查:左耳紧张部有一小穿孔,右鼓膜边缘充血。舌苔薄白,脉浮小。
1993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建荣;
<正> 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内科常见病。在中医学中的“心悸”、“眩晕”、“昏厥”、“虚劳”等病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如“心澹澹大动”、“心怵惕”、“心神不宁”等等。在临床治疗中,应详细分析病情,正确地辨证施治。笔者认为,虚实辨证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下援引验案两则以说明,供同道参考。
1993年01期 2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建荣;
<正> 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内科常见病。在中医学中的“心悸”、“眩晕”、“昏厥”、“虚劳”等病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如“心澹澹大动”、“心怵惕”、“心神不宁”等等。在临床治疗中,应详细分析病情,正确地辨证施治。笔者认为,虚实辨证是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下援引验案两则以说明,供同道参考。
1993年01期 2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乐迈;
<正> 笔者以生脉汤为主治疗陈旧性心梗频发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下列验案2则。例1.苗某,男,64岁,住院号1696。病人自1979年起,心室下壁、侧壁及心内膜下三次心梗,先后在辽宁中医学院、省人民医院及本院住院抢救治疗,病情缓解出院,但心绞痛时有发作,用抗心绞痛及扩冠药维持。1988年7月22日再次发作,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眩晕、胸闷、左肩酸重、汗出、乏力等症,服硝酸甘油、心痛定略缓解。
1993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乐迈;
<正> 笔者以生脉汤为主治疗陈旧性心梗频发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下列验案2则。例1.苗某,男,64岁,住院号1696。病人自1979年起,心室下壁、侧壁及心内膜下三次心梗,先后在辽宁中医学院、省人民医院及本院住院抢救治疗,病情缓解出院,但心绞痛时有发作,用抗心绞痛及扩冠药维持。1988年7月22日再次发作,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眩晕、胸闷、左肩酸重、汗出、乏力等症,服硝酸甘油、心痛定略缓解。
1993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春媛;刘春忠;
<正> 中风多是由脑血管意外所致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一般分出血型与缺血型两种,祖国医学分阳闭与阴闭。其死亡率极高,半数病人死于急性期,而出现发热、抽搐的患者死亡率更高,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我们自1988年以来,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结合药理研究,将安宫牛黄丸改为栓剂,抢救中风阳闭20例,取得显著疗效,同时设两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三组经过统计学处理有一定差异,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993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曲春媛;刘春忠;
<正> 中风多是由脑血管意外所致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一般分出血型与缺血型两种,祖国医学分阳闭与阴闭。其死亡率极高,半数病人死于急性期,而出现发热、抽搐的患者死亡率更高,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我们自1988年以来,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结合药理研究,将安宫牛黄丸改为栓剂,抢救中风阳闭20例,取得显著疗效,同时设两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三组经过统计学处理有一定差异,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993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华;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征,属中医学“迟脉症”、“心悸”、“胸痹”、“寒厥”等范畴。本病是以心肾阳虚,阳气衰微为发病根本,以六淫七情、饮食、劳倦为发病诱因而引起心悸、胸痹、脉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笔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窦综合征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993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华;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征,属中医学“迟脉症”、“心悸”、“胸痹”、“寒厥”等范畴。本病是以心肾阳虚,阳气衰微为发病根本,以六淫七情、饮食、劳倦为发病诱因而引起心悸、胸痹、脉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笔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窦综合征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993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力明;
<正> 尿失禁是指小便频数不自主溢出的一种病症,以白昼多见。它即是一个独立病症,又可以是许多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在临床多见。笔者经历唐山大地震,震后由于外伤引起神经性损伤造成尿失禁和精神受刺激后引起尿控失常病人增加,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三则病例摘录于下,以供参考。例1.于某,男,58岁,唐山工业局干部,1977年5月14日初诊。
1993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力明;
<正> 尿失禁是指小便频数不自主溢出的一种病症,以白昼多见。它即是一个独立病症,又可以是许多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在临床多见。笔者经历唐山大地震,震后由于外伤引起神经性损伤造成尿失禁和精神受刺激后引起尿控失常病人增加,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三则病例摘录于下,以供参考。例1.于某,男,58岁,唐山工业局干部,1977年5月14日初诊。
1993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瑞琴;刘建中;杨玉振;
<正>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人的生老病死,莫不与气有关。气病常用调治之法,通变之术,前贤多有明训。我们运用调气法治疗一些内科杂证,疗效较为满意,兹选验案数则供同道参考。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温某,男,50岁,农民,1987年9月30日就诊。三年前因盖房坠跌,致腰椎骨折,经半年骨折治愈。而后遗左侧腰臀腿部疼痛时发时止。
1993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瑞琴;刘建中;杨玉振;
<正>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人的生老病死,莫不与气有关。气病常用调治之法,通变之术,前贤多有明训。我们运用调气法治疗一些内科杂证,疗效较为满意,兹选验案数则供同道参考。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温某,男,50岁,农民,1987年9月30日就诊。三年前因盖房坠跌,致腰椎骨折,经半年骨折治愈。而后遗左侧腰臀腿部疼痛时发时止。
1993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万年;
<正> 地黄饮子源于刘河间的宣明论,为治疗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所致的瘖痱而设。具有补肾摄阳、化痰开窍之功。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举例如下。案1.外伤性脑梗塞陈某,男,3岁,1990年9月30日就诊。患儿9月2日从自行车上摔下,约2小时后右侧肢体不能活动,经某医学院附院CT检查确诊为左基底区外伤性脑梗塞,曾用西药治疗二十余天效果不显。
1993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万年;
<正> 地黄饮子源于刘河间的宣明论,为治疗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所致的瘖痱而设。具有补肾摄阳、化痰开窍之功。笔者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举例如下。案1.外伤性脑梗塞陈某,男,3岁,1990年9月30日就诊。患儿9月2日从自行车上摔下,约2小时后右侧肢体不能活动,经某医学院附院CT检查确诊为左基底区外伤性脑梗塞,曾用西药治疗二十余天效果不显。
1993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新秀;秦龙建;
<正>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最近日本小太郎股份有限公司将其制成胶囊上市,因其与汤剂、冲剂相比,具有无苦味,易于服用等优点,因此,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急性炎症、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皮肤病、各种出血证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根据《汉方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的几篇用黄连解毒汤的治验报告,编译如下,供临床借鉴。
1993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新秀;秦龙建;
<正>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最近日本小太郎股份有限公司将其制成胶囊上市,因其与汤剂、冲剂相比,具有无苦味,易于服用等优点,因此,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急性炎症、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皮肤病、各种出血证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根据《汉方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的几篇用黄连解毒汤的治验报告,编译如下,供临床借鉴。
1993年01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盛斯;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滋阴降火益精助育汤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30例,疗效较为满意,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30例均为笔者接诊的门诊患者。年龄22~30岁25例,31~35岁5例。婚后不育时间最长10年,最短2年,以2~5年为多。30例中属原发性不育者24例,继发性不育者6例。 2.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婚后同居2年以上不育症患者。
1993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盛斯;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滋阴降火益精助育汤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30例,疗效较为满意,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30例均为笔者接诊的门诊患者。年龄22~30岁25例,31~35岁5例。婚后不育时间最长10年,最短2年,以2~5年为多。30例中属原发性不育者24例,继发性不育者6例。 2.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婚后同居2年以上不育症患者。
1993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立营;路世英;孙素芬;刘淑云;
<正>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近年来,我们自拟抗佝偻合剂治疗本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岁,平均2岁3个月;临床表现:面色不华76例,形体消瘦65例,生长发育延缓53例,汗多80例,骨骼畸形(方颅、鸡胸、驼背等)38例,毛发枯黄(?)0例,舌淡51例,苔白腻61例,苔薄黄腻19例。
1993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立营;路世英;孙素芬;刘淑云;
<正>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近年来,我们自拟抗佝偻合剂治疗本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岁,平均2岁3个月;临床表现:面色不华76例,形体消瘦65例,生长发育延缓53例,汗多80例,骨骼畸形(方颅、鸡胸、驼背等)38例,毛发枯黄(?)0例,舌淡51例,苔白腻61例,苔薄黄腻19例。
1993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先炎;
<正> 阳痿一证,大多从肾论治。而前阴为肝脉之所经,宗筋之所聚,与肝有密切关系。临床有肾虚症状不显,或久从肾治乏效者,改从肝论治,亦获效满意,现择举二则如下。肝经湿热朱某,47岁,农民。因阳痿不举,届月之久,而于1990年12月22日就诊,自诉:平时嗜酒,婚前阳事正常,因上月新婚之日,操劳过度,加之大量饮酒,当晚即阳事不举,曾经某医予补肾壮阳药治达二十余天,仍未见效。
199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振中;
<正> 赵某,男,22岁,军人,未婚,1991年5月6日初诊。患者4月14日下午与人玩打时,不慎被踢伤阴部,当时疼痛难忍,大汗,未行处理。次日,疼痛稍减,但阴茎勃起不降,有酸胀感。因畏羞而就诊于民间医者,服用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方药,病情无好转而来诊。证见:阴茎青紫肿胀,坚挺不倒,拒按。舌暗红边有两豆大瘀点,脉沉弦涩。结合阴部外伤史,乃瘀血阻络所至,故予活血祛瘀通络治之。
199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先炎;
<正> 阳痿一证,大多从肾论治。而前阴为肝脉之所经,宗筋之所聚,与肝有密切关系。临床有肾虚症状不显,或久从肾治乏效者,改从肝论治,亦获效满意,现择举二则如下。肝经湿热朱某,47岁,农民。因阳痿不举,届月之久,而于1990年12月22日就诊,自诉:平时嗜酒,婚前阳事正常,因上月新婚之日,操劳过度,加之大量饮酒,当晚即阳事不举,曾经某医予补肾壮阳药治达二十余天,仍未见效。
199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振中;
<正> 赵某,男,22岁,军人,未婚,1991年5月6日初诊。患者4月14日下午与人玩打时,不慎被踢伤阴部,当时疼痛难忍,大汗,未行处理。次日,疼痛稍减,但阴茎勃起不降,有酸胀感。因畏羞而就诊于民间医者,服用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方药,病情无好转而来诊。证见:阴茎青紫肿胀,坚挺不倒,拒按。舌暗红边有两豆大瘀点,脉沉弦涩。结合阴部外伤史,乃瘀血阻络所至,故予活血祛瘀通络治之。
199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金阶;
<正> 李东垣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创立治疗气虚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用以治疗因“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致的脏器下垂,气虚发热证。自金元迄今,均宗李氏之言,因循相沿,多无异辞。但笔者认为本方应是治疗肝气虚衰的有效方剂,今不揣谫陋,以陈管见。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称为体阴用阳,故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的,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的。”
1993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邵金阶;
<正> 李东垣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创立治疗气虚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用以治疗因“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致的脏器下垂,气虚发热证。自金元迄今,均宗李氏之言,因循相沿,多无异辞。但笔者认为本方应是治疗肝气虚衰的有效方剂,今不揣谫陋,以陈管见。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称为体阴用阳,故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的,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的。”
1993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智恭;丰胜利;
<正>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阳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在病理变化上,历代医家多着眼于肺、胃、肾三脏。在治疗上,亦多从此三脏入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消渴病从肝论治收到一定效果,现介绍两例验案。验案介绍例1.任某,男,50岁,干部,病历号:609100。1990年11月14日以口渴、尿多两周就诊。
199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洪刚;
<正> 患者,男性,35岁,干部。阴茎极度勃起6天,暗紫色,触痛。肾、膀胱区、睾丸及附睾均正常。脉弦紧,舌苔薄白,质暗红边有瘀点。化验检查:血尿常规及凝血时间均正常。辨证:气滞血瘀,脉络淤阻。治以行气活血通络,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桃仁30克,红花12克,当归15克,枳壳12克,牛膝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
199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洪刚;
<正> 患者,男性,35岁,干部。阴茎极度勃起6天,暗紫色,触痛。肾、膀胱区、睾丸及附睾均正常。脉弦紧,舌苔薄白,质暗红边有瘀点。化验检查:血尿常规及凝血时间均正常。辨证:气滞血瘀,脉络淤阻。治以行气活血通络,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桃仁30克,红花12克,当归15克,枳壳12克,牛膝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
199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智恭;丰胜利;
<正>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阳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在病理变化上,历代医家多着眼于肺、胃、肾三脏。在治疗上,亦多从此三脏入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消渴病从肝论治收到一定效果,现介绍两例验案。验案介绍例1.任某,男,50岁,干部,病历号:609100。1990年11月14日以口渴、尿多两周就诊。
199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锡昌;陶波;潘良福;
<正> 1980年至1992年6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急性斑蝥中毒17例,与同期住院西医治疗15例比较,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组:男10例,女7例,年龄15~66岁,平均48岁。口服中毒16例,皮肤接触中毒1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呕血、腹痛、流涎、吞咽困难等症16例,皮肤水泡、口腔粘膜糜烂、血泡13例,腰痛、尿痛、血尿、蛋白尿等症10例。
1993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锡昌;陶波;潘良福;
<正> 1980年至1992年6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急性斑蝥中毒17例,与同期住院西医治疗15例比较,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组:男10例,女7例,年龄15~66岁,平均48岁。口服中毒16例,皮肤接触中毒1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呕血、腹痛、流涎、吞咽困难等症16例,皮肤水泡、口腔粘膜糜烂、血泡13例,腰痛、尿痛、血尿、蛋白尿等症10例。
1993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克淳;
<正> 马钱子,又称番木鳖。《本草纲目》、《外科全生集》、《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著作中对本品的临床运用及功效均有阐述。笔者乡里有一周姓中医世家,祖传数代用马钱子配方以治痹证、癎症及中风肢体痿废,疗效卓著,方圆数百里有来求医问药者。今之业医者,多因其有毒而不敢用。余从医之后,每以马钱子配伍其它药物治疗顽疾痼症,常获良效。
1993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克淳;
<正> 马钱子,又称番木鳖。《本草纲目》、《外科全生集》、《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著作中对本品的临床运用及功效均有阐述。笔者乡里有一周姓中医世家,祖传数代用马钱子配方以治痹证、癎症及中风肢体痿废,疗效卓著,方圆数百里有来求医问药者。今之业医者,多因其有毒而不敢用。余从医之后,每以马钱子配伍其它药物治疗顽疾痼症,常获良效。
1993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琦琦;
<正> 女患,48岁,采用蜜蜂螫咬双膝关节皮肤疗法(注:《健康报》1991年12月14日第二版“胃病·关节炎的新疗法——蜂疗”)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次,间隔1周,今晚又用2只蜜蜂分别螫咬双膝关节,2分钟许,螫咬处皮肤剧痒,迅及全身,头晕,胸闷,心慌,出冷汗,肢端发麻,恶心,呕胃内容物3次,腹痛,便意,15分钟内解大便4次,神志渐模糊,急送我院就诊。
1993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宽明;
<正> 余在临症中,运用民间验方外治慢支、哮喘34例,收到了满意疗效。一、一般资料 34例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的65岁;病程最长的30年,最短的1年。其中西医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者18例,支气管哮喘16例。二、治疗方法 1.药物组成:黑白丑各30克,木鳖子60克,白胡椒10克,鸡蛋5个,以上为一次量。 2.用法及禁忌:前四味研末,鸡蛋打碎
1993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琦琦;
<正> 女患,48岁,采用蜜蜂螫咬双膝关节皮肤疗法(注:《健康报》1991年12月14日第二版“胃病·关节炎的新疗法——蜂疗”)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次,间隔1周,今晚又用2只蜜蜂分别螫咬双膝关节,2分钟许,螫咬处皮肤剧痒,迅及全身,头晕,胸闷,心慌,出冷汗,肢端发麻,恶心,呕胃内容物3次,腹痛,便意,15分钟内解大便4次,神志渐模糊,急送我院就诊。
1993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宽明;
<正> 余在临症中,运用民间验方外治慢支、哮喘34例,收到了满意疗效。一、一般资料 34例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的65岁;病程最长的30年,最短的1年。其中西医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者18例,支气管哮喘16例。二、治疗方法 1.药物组成:黑白丑各30克,木鳖子60克,白胡椒10克,鸡蛋5个,以上为一次量。 2.用法及禁忌:前四味研末,鸡蛋打碎
1993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顺华;徐平;张锦秀;徐福田;吴震西;
<正> 失眠又称不寐。近年来,运用自制“宁心安神膏”贴治失眠症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61例失眠症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5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天;起始失眠31例,间断失眠22例,终点失眠8例;阴虚火旺型21例,心脾两虚型17例,心胆气虚型5例,肝郁化火型12型,痰热内扰型6例。
1993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长贵;
<正> 治疗方法:生地黄3块,每块约拇指大,洗净捣成泥状,捏成饼,大小以能复盖过眼眶为宜,敷于患眼,再用消毒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敷后卧床休息3~5小时即可去药。轻症用药1次即愈,严重者隔6~8小时再敷药一次。亦可于晚睡时敷药,次晨将药除去。一般1~2次即能痊愈。陈某,男,32岁,工人。电焊操作时未
1993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顺华;徐平;张锦秀;徐福田;吴震西;
<正> 失眠又称不寐。近年来,运用自制“宁心安神膏”贴治失眠症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61例失眠症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5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天;起始失眠31例,间断失眠22例,终点失眠8例;阴虚火旺型21例,心脾两虚型17例,心胆气虚型5例,肝郁化火型12型,痰热内扰型6例。
1993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长贵;
<正> 治疗方法:生地黄3块,每块约拇指大,洗净捣成泥状,捏成饼,大小以能复盖过眼眶为宜,敷于患眼,再用消毒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敷后卧床休息3~5小时即可去药。轻症用药1次即愈,严重者隔6~8小时再敷药一次。亦可于晚睡时敷药,次晨将药除去。一般1~2次即能痊愈。陈某,男,32岁,工人。电焊操作时未
1993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纲领;李相中;
<正> 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改变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八味中药组成黄芪二参汤,在辨证基础上进行加减,并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1993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纲领;李相中;
<正> 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改变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八味中药组成黄芪二参汤,在辨证基础上进行加减,并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1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1993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孙强;
<正> 笔者根据虫类药物具有的祛风解痉,镇静止痛的特殊药理功效,用之于临床,收到较好效果,分述于下。头痛张某,女,65岁。以头痛2年,于1990年7月13日来诊。诉右侧胀痛,并波及眼眶,久治不愈。舌淡红,苔薄白。系清阳不升,以补中益气汤加夭麻、钩藤不效。二诊辨为血虚,肝失血养,治以平肝搜风:白芍2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蝉蜕10克,川芎10克,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强;
<正> 笔者根据虫类药物具有的祛风解痉,镇静止痛的特殊药理功效,用之于临床,收到较好效果,分述于下。头痛张某,女,65岁。以头痛2年,于1990年7月13日来诊。诉右侧胀痛,并波及眼眶,久治不愈。舌淡红,苔薄白。系清阳不升,以补中益气汤加夭麻、钩藤不效。二诊辨为血虚,肝失血养,治以平肝搜风:白芍20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蝉蜕10克,川芎10克,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志中;杨虎;
<正> 处方:茵陈蒿60克,红枣24枚,加水约1000毫升,熬煎成600多毫升左右,为一日量,分3次于饭后一小时许服,并每次吃下所煮熬的红枣8枚。观察26例传染肝炎患者,一般连服5天,
199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占玲;
<正> 笔者于1989年在山东中医院有幸跟随程本曾老师学习,程老对小儿推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对遗尿症的治疗,屡治屡验。回本院后,将所学之疗法再用于临床,治疗遗尿患者15例,均收到令人满意的效验,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7~10岁10例,11~14岁3例,15~18岁2例。
199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占玲;
<正> 笔者于1989年在山东中医院有幸跟随程本曾老师学习,程老对小儿推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对遗尿症的治疗,屡治屡验。回本院后,将所学之疗法再用于临床,治疗遗尿患者15例,均收到令人满意的效验,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7~10岁10例,11~14岁3例,15~18岁2例。
199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志中;杨虎;
<正> 处方:茵陈蒿60克,红枣24枚,加水约1000毫升,熬煎成600多毫升左右,为一日量,分3次于饭后一小时许服,并每次吃下所煮熬的红枣8枚。观察26例传染肝炎患者,一般连服5天,
199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1993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桂枝去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1993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保卿;刘恒民;
<正> 治疗肺癌并纵膈转移案例付某,男,68岁。住院号:8061。患者低热、咳嗽四个月,屡按感冒治疗无效,1989年10月突然高烧,胸痛,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查右胸第4肋间隙以下胸腔积液,按结核性胸膜炎、肺部感染,使用青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治疗2周,胸腔积液继续增长,并抽出血性胸水,发现低分化鳞癌细胞。胸部CT检查报告:(1)右上肺癌(约2×3.5cm),侵犯纵膈及外侧胸壁胸膜。
1993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保卿;刘恒民;
<正> 治疗肺癌并纵膈转移案例付某,男,68岁。住院号:8061。患者低热、咳嗽四个月,屡按感冒治疗无效,1989年10月突然高烧,胸痛,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查右胸第4肋间隙以下胸腔积液,按结核性胸膜炎、肺部感染,使用青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治疗2周,胸腔积液继续增长,并抽出血性胸水,发现低分化鳞癌细胞。胸部CT检查报告:(1)右上肺癌(约2×3.5cm),侵犯纵膈及外侧胸壁胸膜。
1993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