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悸从五脏辨证论治

    缪克明;吴自强;

    <正> 吴震西中医主任医师,早年授业于著名老中医黄星楼先生门下,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内科杂病。他辨证细致,治法灵活,用药精当,对心悸之证治着眼于整体,强调五脏相关。现将学习吴师从五脏辨证施治心悸之体会,介绍于后,以飨读

    1991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悸从五脏辨证论治

    缪克明;吴自强;

    <正> 吴震西中医主任医师,早年授业于著名老中医黄星楼先生门下,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内科杂病。他辨证细致,治法灵活,用药精当,对心悸之证治着眼于整体,强调五脏相关。现将学习吴师从五脏辨证施治心悸之体会,介绍于后,以飨读

    1991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

    陈观定;

    <正> 肾病综合征是由不同病因引起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特点为大量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L),高脂血症,明显水肿。在中医属水肿、虚劳、腰痛、肾风等范畴,病位在肺、脾、肾、三焦。我科自1984年~1990年收治本病40例,用

    1991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

    陈观定;

    <正> 肾病综合征是由不同病因引起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特点为大量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L),高脂血症,明显水肿。在中医属水肿、虚劳、腰痛、肾风等范畴,病位在肺、脾、肾、三焦。我科自1984年~1990年收治本病40例,用

    1991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温除热法治愈慢性喉痹1例

    李桂珍;

    <正> 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少佐引火归元之品治愈慢性喉痹1例。介绍如下。周××,男,28岁,徐州市建工局工人医院职工,于1685年10月8日初诊。患者病程8月之久,咽痛口干,口腔粘膜焮红,头晕神疲,畏寒,少气懒言,并伴有肢冷便溏,腰膝酸软,纳谷不馨,舌淡苔白,脉细弱两尺尤微,长时间服用新诺明、六神丸、六应丸,板蓝根冲剂无效。证属脾胃气虚、元阳亏损,无根之火客于咽喉,治当补中益气,温阳益肾,引火归元。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

    1991年02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温除热法治愈慢性喉痹1例

    李桂珍;

    <正> 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少佐引火归元之品治愈慢性喉痹1例。介绍如下。周××,男,28岁,徐州市建工局工人医院职工,于1685年10月8日初诊。患者病程8月之久,咽痛口干,口腔粘膜焮红,头晕神疲,畏寒,少气懒言,并伴有肢冷便溏,腰膝酸软,纳谷不馨,舌淡苔白,脉细弱两尺尤微,长时间服用新诺明、六神丸、六应丸,板蓝根冲剂无效。证属脾胃气虚、元阳亏损,无根之火客于咽喉,治当补中益气,温阳益肾,引火归元。处方:黄芪15克,白术10

    1991年02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路万元老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之经验

    路兰静;路兰春;

    <正> 路万元老中医积累了50年临床经验,他把慢性肾炎分成3型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肾阳虚型主证:面色(?)白,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或不浮肿,头晕耳鸣,腰部冷痛沉重,双膝酸软,神疲怯寒,肢冷尿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则:温阳补气,利水消

    1991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逍遥散治疗习惯性便秘1例

    凯斯尔;

    <正> 张××,女,54岁,退休干部,于1990年5月9日入院,病历号23519。大便秘结10余年,3~7日大便1次,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为习惯性便秘。症见神疲便秘,胁腹痞满,纳食减少,口燥咽干,心烦易怒,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证属肝郁气滞,故予逍遥散,以疏肝解郁,补中健脾。处方:柴胡12克,白芍9克,当归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薄荷10克。水

    1991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路万元老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之经验

    路兰静;路兰春;

    <正> 路万元老中医积累了50年临床经验,他把慢性肾炎分成3型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肾阳虚型主证:面色(?)白,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或不浮肿,头晕耳鸣,腰部冷痛沉重,双膝酸软,神疲怯寒,肢冷尿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则:温阳补气,利水消

    1991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逍遥散治疗习惯性便秘1例

    凯斯尔;

    <正> 张××,女,54岁,退休干部,于1990年5月9日入院,病历号23519。大便秘结10余年,3~7日大便1次,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为习惯性便秘。症见神疲便秘,胁腹痞满,纳食减少,口燥咽干,心烦易怒,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证属肝郁气滞,故予逍遥散,以疏肝解郁,补中健脾。处方:柴胡12克,白芍9克,当归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薄荷10克。水

    1991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82例临床观察

    周莲云;李晓英;王志恒;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近年来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有明显效果者屡见报道,现将我院血液组自1981年来收治的82例急慢性再障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资料来源与观察方法: 此病例均为1981年1月~1987年12月的住院病人,按1981年河北廊坊血液病会议判定的再障诊断标准,以血象、骨髓象及除外其它疾

    1991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82例临床观察

    周莲云;李晓英;王志恒;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近年来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有明显效果者屡见报道,现将我院血液组自1981年来收治的82例急慢性再障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资料来源与观察方法: 此病例均为1981年1月~1987年12月的住院病人,按1981年河北廊坊血液病会议判定的再障诊断标准,以血象、骨髓象及除外其它疾

    1991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纤维胃镜诊断慢性胃炎与舌象的观察

    李素兰;孟繁盛;李素清;

    <正> 舌象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胃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收集了1990年纤维胃镜直视下的胃粘膜与舌象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及方法所有病例均系我院1990年1~2月期间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并与正常人20例为对照。凡受检病人均无肝、肾病及发热性疾病,在禁食水12小时后给予纤维胃镜检查,同时在

    1991年02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纤维胃镜诊断慢性胃炎与舌象的观察

    李素兰;孟繁盛;李素清;

    <正> 舌象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胃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收集了1990年纤维胃镜直视下的胃粘膜与舌象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及方法所有病例均系我院1990年1~2月期间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并与正常人20例为对照。凡受检病人均无肝、肾病及发热性疾病,在禁食水12小时后给予纤维胃镜检查,同时在

    1991年02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六经辨治流行性出血热

    王文璞;

    <正>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温病范畴。临床上以三红(眼睛红、面红、颈项红,即醉酒貌),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发烧,皮肤粘膜出血,肾损害以及发病急,传变快,病死率高,有明显的季节性为主要特点。

    1991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六经辨治流行性出血热

    王文璞;

    <正>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温病范畴。临床上以三红(眼睛红、面红、颈项红,即醉酒貌),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发烧,皮肤粘膜出血,肾损害以及发病急,传变快,病死率高,有明显的季节性为主要特点。

    1991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论腹诊在祖国医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温长路;王雅琴;李明英;

    <正> 切诊包括脉诊和腹诊两大部分,其中研讨脉诊者人多势众,成果亦多,而和它堪称孪生姊妹的腹诊却显得相形见细了。本文力图通过对腹诊起源、理论形成、范围、方法等诸方面的讨论,以求对腹诊在祖国医学中的运用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愿为正在崛起的这方面研究工作增添只砖片瓦。

    1991年02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略论腹诊在祖国医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温长路;王雅琴;李明英;

    <正> 切诊包括脉诊和腹诊两大部分,其中研讨脉诊者人多势众,成果亦多,而和它堪称孪生姊妹的腹诊却显得相形见细了。本文力图通过对腹诊起源、理论形成、范围、方法等诸方面的讨论,以求对腹诊在祖国医学中的运用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愿为正在崛起的这方面研究工作增添只砖片瓦。

    1991年02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钱子在内科的运用

    陈四清;

    <正>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 VumicaL的成熟种子,又名番木鳖,性味苦寒有大毒。《本草纲目》言其能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钱子主要成份为生物碱,其中以士的宁为主,它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肠蠕动、增强骨骼肌紧张度及改善无力状态的作用。当今马钱子广泛用于内科疾

    1991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钱子在内科的运用

    陈四清;

    <正>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 VumicaL的成熟种子,又名番木鳖,性味苦寒有大毒。《本草纲目》言其能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钱子主要成份为生物碱,其中以士的宁为主,它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肠蠕动、增强骨骼肌紧张度及改善无力状态的作用。当今马钱子广泛用于内科疾

    1991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应用活血化瘀法临证治验

    徐春家;王澍;

    <正> 胆囊息肉陈××,女,49岁,商业干部,1990年11月1日就诊。患右上腹、胃院部胀痛5年,逐渐加重,遂于市中心医院多次做B超,结果均报告:胆囊右侧壁可见直径0.6Cm强回声团,肝回声增强肋下大1.0cm,胆囊壁厚5mm,呈双边形,诊断为胆囊息肉,故就诊。症见右上腹胀痛或刺痛彻背,痛处不移,入夜更甚,每因怒气、过饱或劳累后加剧,胁肋

    1991年02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活血化瘀法临证治验

    徐春家;王澍;

    <正> 胆囊息肉陈××,女,49岁,商业干部,1990年11月1日就诊。患右上腹、胃院部胀痛5年,逐渐加重,遂于市中心医院多次做B超,结果均报告:胆囊右侧壁可见直径0.6Cm强回声团,肝回声增强肋下大1.0cm,胆囊壁厚5mm,呈双边形,诊断为胆囊息肉,故就诊。症见右上腹胀痛或刺痛彻背,痛处不移,入夜更甚,每因怒气、过饱或劳累后加剧,胁肋

    1991年02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痿独取阳明的立论机理及临床应用

    王启才;

    <正>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灵枢·根结》篇也云:“痿疾者,取之阳明”,是中医、针灸治疗痿证的基本法则。“痿”又同“萎”,即肢体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软弱无力、瘫痪失用的一种病证。因其多发生在下肢,故又称“痿躄”。阳明,从脏象的角度是指胃腑、大肠,从经脉的角度是指手、足阳明经。“独取”者,有“多取”、“常取”、“着重取”之义。

    1991年0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痿独取阳明的立论机理及临床应用

    王启才;

    <正>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灵枢·根结》篇也云:“痿疾者,取之阳明”,是中医、针灸治疗痿证的基本法则。“痿”又同“萎”,即肢体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软弱无力、瘫痪失用的一种病证。因其多发生在下肢,故又称“痿躄”。阳明,从脏象的角度是指胃腑、大肠,从经脉的角度是指手、足阳明经。“独取”者,有“多取”、“常取”、“着重取”之义。

    1991年0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劫喘丸治疗支气管哮喘85例疗效观察

    王三山;庞保珍;

    <正> 方药及用法:劫喘丸由椒目240克,炒苏子200克,炒地龙200克,五味子200克,淫羊藿160克组成。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发作期每日3~4丸分服;缓解期,每日2丸分服,20天为1疗程。本组服1疗程者18例;服2疗程者67例,服2疗程无效者,停止本药治疗。疗效标准基本痊愈:服药后哮喘控制,半年内不复发者(停服其它药物);显效:近期哮喘控制,半年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亦轻者;无效:坚持服药2个疗程,症状基本无改善者。结果:基本痊愈28例,占34.1%,总有效率883%,无效10例,占11.7%。

    1991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劫喘丸治疗支气管哮喘85例疗效观察

    王三山;庞保珍;

    <正> 方药及用法:劫喘丸由椒目240克,炒苏子200克,炒地龙200克,五味子200克,淫羊藿160克组成。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发作期每日3~4丸分服;缓解期,每日2丸分服,20天为1疗程。本组服1疗程者18例;服2疗程者67例,服2疗程无效者,停止本药治疗。疗效标准基本痊愈:服药后哮喘控制,半年内不复发者(停服其它药物);显效:近期哮喘控制,半年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亦轻者;无效:坚持服药2个疗程,症状基本无改善者。结果:基本痊愈28例,占34.1%,总有效率883%,无效10例,占11.7%。

    1991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感染性休克中医治疗措施述略

    孙晓生;

    <正>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的危重综合征,属中医“厥”、“脱”范围,单纯中医药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自1983年以来,我们在本单位医疗实践基础上,参考和学习兄弟单位经验,初拟了中西医结合救治常规,在附属医院急诊室应用,经过实践检验,我们初步体会到感染性休克在多个环节上采用中医治疗措施或配合使用于西医治疗过程,具有一定优越性。现将部分治疗措施略述如下,以祈教于同道。

    1991年0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感染性休克中医治疗措施述略

    孙晓生;

    <正>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的危重综合征,属中医“厥”、“脱”范围,单纯中医药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自1983年以来,我们在本单位医疗实践基础上,参考和学习兄弟单位经验,初拟了中西医结合救治常规,在附属医院急诊室应用,经过实践检验,我们初步体会到感染性休克在多个环节上采用中医治疗措施或配合使用于西医治疗过程,具有一定优越性。现将部分治疗措施略述如下,以祈教于同道。

    1991年0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2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治疗

    马凤友;

    <正> 笔者自1980~1989年,用自拟补铁调红汤治疗缺铁性贫血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42例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病程最短25天,最长3年;实验室检查均系小红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基本方:当归、川芎、党参、白术各20克,熟地、甘草各15克,阿胶或鹿角胶、黄芪各30克,枸杞子、女贞子、鸡血藤各25克,首乌、陈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1剂停

    1991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癫痫治验1例

    田玉生;

    <正> 张×,男,46岁,农民,住院号:10538。患者于1988年6月15日因邻里纠纷致头部外伤而昏迷,经抢救脱险后剧烈头痛,继之昏厥,口吐涎,面色青灰。脑电图示:广泛轻度异常。西医诊为外伤性癫痫。予苯妥英钠等西药治疗近1月,效差,收住我科。前症仍日发1~2次,持续10~20分钟,伴头晕失眠,恶心纳呆,舌暗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血瘀气滞,痰蒙清窍,治以活血化瘀,豁痰定痫。予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12克,红花9克,川芎

    1991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2例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治疗

    马凤友;

    <正> 笔者自1980~1989年,用自拟补铁调红汤治疗缺铁性贫血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42例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病程最短25天,最长3年;实验室检查均系小红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基本方:当归、川芎、党参、白术各20克,熟地、甘草各15克,阿胶或鹿角胶、黄芪各30克,枸杞子、女贞子、鸡血藤各25克,首乌、陈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1剂停

    1991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癫痫治验1例

    田玉生;

    <正> 张×,男,46岁,农民,住院号:10538。患者于1988年6月15日因邻里纠纷致头部外伤而昏迷,经抢救脱险后剧烈头痛,继之昏厥,口吐涎,面色青灰。脑电图示:广泛轻度异常。西医诊为外伤性癫痫。予苯妥英钠等西药治疗近1月,效差,收住我科。前症仍日发1~2次,持续10~20分钟,伴头晕失眠,恶心纳呆,舌暗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血瘀气滞,痰蒙清窍,治以活血化瘀,豁痰定痫。予血府逐瘀汤化裁:桃仁12克,红花9克,川芎

    1991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郝文;

    <正>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虽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正常,但经肝穿组织学检查,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变,遇有劳累、饮酒或其他病毒感染等诱因即易发生乙型肝炎,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对本病的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991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郝文;

    <正>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虽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正常,但经肝穿组织学检查,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变,遇有劳累、饮酒或其他病毒感染等诱因即易发生乙型肝炎,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对本病的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991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膏淋汤治疗乳糜尿

    鄢金荣;

    <正> 乳糜尿是尿液混浊粘稠,色如膏脂米泔,尿道涩痛的病证,属祖国医学的膏淋、尿浊范围。一般认为系湿热下注,壅积膀胱所致。而湿热下注又往往与脾虚肾亏有关,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时若着重清利湿热专一治

    1991年02期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膏淋汤治疗乳糜尿

    鄢金荣;

    <正> 乳糜尿是尿液混浊粘稠,色如膏脂米泔,尿道涩痛的病证,属祖国医学的膏淋、尿浊范围。一般认为系湿热下注,壅积膀胱所致。而湿热下注又往往与脾虚肾亏有关,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时若着重清利湿热专一治

    1991年02期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

    崔家英;

    <正> 糖尿病末稍神经炎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与糖尿病之病程长短有关。多数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少数患者以双下肢远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为主诉就诊。根据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感觉障碍、麻木、异常疼痛,下肢多于上肢),按中医辨证当属痹证范畴。多年来笔者对本病变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28例,多数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

    1991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末稍神经炎

    崔家英;

    <正> 糖尿病末稍神经炎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与糖尿病之病程长短有关。多数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少数患者以双下肢远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为主诉就诊。根据糖尿病末稍神经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感觉障碍、麻木、异常疼痛,下肢多于上肢),按中医辨证当属痹证范畴。多年来笔者对本病变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28例,多数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

    1991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茵陈佛手煎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84例

    杨克文;

    <正> 笔者自1987年5月~1989年10月,以甘肃已故名老中医柯与参经验方茵陈佛手煎为主,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8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门诊病人84例,男41例,女43例,14岁以下者38例,15~24岁26例,25~34岁14例,35~44岁5例,45岁以上者1例。黄疸指数8~20单位34例,21~40单位36例,41~60

    1991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茵陈佛手煎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84例

    杨克文;

    <正> 笔者自1987年5月~1989年10月,以甘肃已故名老中医柯与参经验方茵陈佛手煎为主,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8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门诊病人84例,男41例,女43例,14岁以下者38例,15~24岁26例,25~34岁14例,35~44岁5例,45岁以上者1例。黄疸指数8~20单位34例,21~40单位36例,41~60

    1991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气化痰丸的异病同治

    冯西勇;

    <正> 清气化痰丸出自《医方考》中,由胆南星、瓜蒌仁、黄芩、枳实、橘皮、茯苓、半夏、杏仁八味药组成。本方原为痰热蕴肺证而设,而笔者以本方稍事加减,治疗肝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多种病证,尤其失眠、心悸、癫狂、胃脘痛等证,颇为应手,兹举3例。

    1991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气化痰丸的异病同治

    冯西勇;

    <正> 清气化痰丸出自《医方考》中,由胆南星、瓜蒌仁、黄芩、枳实、橘皮、茯苓、半夏、杏仁八味药组成。本方原为痰热蕴肺证而设,而笔者以本方稍事加减,治疗肝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多种病证,尤其失眠、心悸、癫狂、胃脘痛等证,颇为应手,兹举3例。

    1991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体会

    郭新华;

    <正> 瘀血证是祖国医学的特有的疾病名称,表现为血液停积,不循常道流通,瘀积停滞而发的各种病证的总称。瘀血证的发病原因瘀血证是血壅不流,气塞不通,血溢于肌腠或停留在脏腑脉络之间而形成。 1.寒邪阻滞脉络:《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则稽迟,滞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2.感热毒之邪:《医林改错》中记

    1991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体会

    郭新华;

    <正> 瘀血证是祖国医学的特有的疾病名称,表现为血液停积,不循常道流通,瘀积停滞而发的各种病证的总称。瘀血证的发病原因瘀血证是血壅不流,气塞不通,血溢于肌腠或停留在脏腑脉络之间而形成。 1.寒邪阻滞脉络:《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则稽迟,滞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2.感热毒之邪:《医林改错》中记

    1991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10例胃脘痛临床观察

    刘宗凯;

    <正> 临床资料男96例,女14例;年龄20岁以下9例,21~30岁81例,31~40岁11例,41~50岁7例,50岁以上2例,其中最小者17岁,最大者54岁。 110例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均经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炎47例(其中浅表性胃炎35例,糜烂性胃炎12例);确诊为胃溃疡17例(其中胃窦部溃疡8例,胃小弯溃疡4例,胃大弯溃疡5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溃

    1991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10例胃脘痛临床观察

    刘宗凯;

    <正> 临床资料男96例,女14例;年龄20岁以下9例,21~30岁81例,31~40岁11例,41~50岁7例,50岁以上2例,其中最小者17岁,最大者54岁。 110例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均经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炎47例(其中浅表性胃炎35例,糜烂性胃炎12例);确诊为胃溃疡17例(其中胃窦部溃疡8例,胃小弯溃疡4例,胃大弯溃疡5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溃

    1991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湿热阴缩小议

    董建平;

    <正> 前贤论阴缩,或言火衰,或言寒中,或言热极,尤以论寒者众,论热者少,其论湿热者更鲜。适今仅见现代蔡氏报道一湿热蕴郁之阴缩治验,今拙笔冒钓誉之嫌,举湿热阴缩之论,其理何然?阴缩之证,概由宗筋脉系挛急而为。于今,肥甘醇乳,极少者养尊处优,多积痰伤气,流注宗筋,痹阻阳气,致脉道不畅,而发苦急,可见阴缩,不独厥阴寒胜,太阴脾湿与

    1991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湿热阴缩小议

    董建平;

    <正> 前贤论阴缩,或言火衰,或言寒中,或言热极,尤以论寒者众,论热者少,其论湿热者更鲜。适今仅见现代蔡氏报道一湿热蕴郁之阴缩治验,今拙笔冒钓誉之嫌,举湿热阴缩之论,其理何然?阴缩之证,概由宗筋脉系挛急而为。于今,肥甘醇乳,极少者养尊处优,多积痰伤气,流注宗筋,痹阻阳气,致脉道不畅,而发苦急,可见阴缩,不独厥阴寒胜,太阴脾湿与

    1991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礞石滚痰丸临床应用举隅

    赵治邦;

    <正> 礞石滚痰丸是为实热老痰而设,主要用来治疗癫狂、昏迷、咯吐痰涎等证。方中以礞石为君,其性疏快,利痰定惊,下气平喘。大黄荡涤热结除痰湿,以开痰下行之路;黄芩清肺热,沉香调气降逆、开郁,又能导痰下行,数药共奏逐痰清热之功,痰涎为患颇为适宜。笔者收集因痰湿为患造成的不同疾病,现整理

    1991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礞石滚痰丸临床应用举隅

    赵治邦;

    <正> 礞石滚痰丸是为实热老痰而设,主要用来治疗癫狂、昏迷、咯吐痰涎等证。方中以礞石为君,其性疏快,利痰定惊,下气平喘。大黄荡涤热结除痰湿,以开痰下行之路;黄芩清肺热,沉香调气降逆、开郁,又能导痰下行,数药共奏逐痰清热之功,痰涎为患颇为适宜。笔者收集因痰湿为患造成的不同疾病,现整理

    1991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桂枝汤临床应用举隅

    刘长海;

    <正> 例1.赵×,女,47岁,教师。开原市红旗小学。每日晨起便连连喷嚏不止,9点钟后逐渐消失,其他体征、化验均正常,病程1.5年,经多处治疗,曾服速效感冒胶囊、羚羊感冒片、去痛片、土霉素等,均不见效,服桂枝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2剂痊愈,至今2年未复发。例2。刘××,女,42岁,开原市第二高

    1991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桂枝汤临床应用举隅

    刘长海;

    <正> 例1.赵×,女,47岁,教师。开原市红旗小学。每日晨起便连连喷嚏不止,9点钟后逐渐消失,其他体征、化验均正常,病程1.5年,经多处治疗,曾服速效感冒胶囊、羚羊感冒片、去痛片、土霉素等,均不见效,服桂枝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2剂痊愈,至今2年未复发。例2。刘××,女,42岁,开原市第二高

    1991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扭转治验举隅

    孙维民;

    <正> 例1.赵×,男,43岁,农民,1987年4月20日诊。2月前值晚餐进食之际,因事与家人发生口角,盛怒之下突然感到胃脘部绞痛难忍,且向背部放射,腹胀,呕吐4次,吐出胃内容物,遂去当地医院急诊,诊为“胃痉挛”,肌注阿托品后疼痛缓解。次日近晚餐时刻,疼痛复作,症状同前且程度加重,经某医院放射科摄片报告为胃扭转(器官轴型),住院治疗月余(用药不详)症状好转出院。后因精神刺激病情加重,反复发作,久医无效,经友人介绍邀余诊治。症见患者痛苦面容,胃脘

    1991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扭转治验举隅

    孙维民;

    <正> 例1.赵×,男,43岁,农民,1987年4月20日诊。2月前值晚餐进食之际,因事与家人发生口角,盛怒之下突然感到胃脘部绞痛难忍,且向背部放射,腹胀,呕吐4次,吐出胃内容物,遂去当地医院急诊,诊为“胃痉挛”,肌注阿托品后疼痛缓解。次日近晚餐时刻,疼痛复作,症状同前且程度加重,经某医院放射科摄片报告为胃扭转(器官轴型),住院治疗月余(用药不详)症状好转出院。后因精神刺激病情加重,反复发作,久医无效,经友人介绍邀余诊治。症见患者痛苦面容,胃脘

    1991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参苓六黄汤的临床应用

    曹永年;

    <正> 参苓六黄汤为中医研究院方药中教授的经验方,由党参15克,茯苓30克,黄芪30克,黄精30克,生地黄3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炒蒲黄10克,淮牛膝10克,车前子30克组成。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笔者临床应用此方为主治疗尿毒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肝炎等,均获良好疗效,兹介绍

    1991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参苓六黄汤的临床应用

    曹永年;

    <正> 参苓六黄汤为中医研究院方药中教授的经验方,由党参15克,茯苓30克,黄芪30克,黄精30克,生地黄3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炒蒲黄10克,淮牛膝10克,车前子30克组成。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笔者临床应用此方为主治疗尿毒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肝炎等,均获良好疗效,兹介绍

    1991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截断扭转”疗法的理论与实践

    黄为群;蒋通;姜光华;姜春华;

    <正> “截断扭转”疗法的理论来源姜春华教授创导的截断法扭转,应属祖国医学治未病之范畴,是预防医学中既病防变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实际上已寓存着截断扭转的微旨。嗣后历代医家屡有创新。医圣张仲景: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成为既病防变之先导。正是在这种能动的科

    1991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截断扭转”疗法的理论与实践

    黄为群;蒋通;姜光华;姜春华;

    <正> “截断扭转”疗法的理论来源姜春华教授创导的截断法扭转,应属祖国医学治未病之范畴,是预防医学中既病防变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实际上已寓存着截断扭转的微旨。嗣后历代医家屡有创新。医圣张仲景: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成为既病防变之先导。正是在这种能动的科

    1991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姚旭;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首出于《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1枚组成,原方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阳两感证,于扶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不耗伤阳气。笔者在临诊中,以阳虚寒袭为本,师仲景之法,随证加味,治疗多种病证,均效如桴鼓,现介绍于下。

    199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姚旭;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首出于《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1枚组成,原方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阳两感证,于扶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不耗伤阳气。笔者在临诊中,以阳虚寒袭为本,师仲景之法,随证加味,治疗多种病证,均效如桴鼓,现介绍于下。

    199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循时辨证验案3则

    王万袒;

    <正> 循时辨证是中医学辨证精华之一,本着《灵枢·岁露篇》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相应观点,结合一日中人体的生命活动亦随着昼夜节奏变化,临床对久治难愈的痼疾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症情,探其病因病机,治疗上每获满意疗效。兹举验案

    1991年0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循时辨证验案3则

    王万袒;

    <正> 循时辨证是中医学辨证精华之一,本着《灵枢·岁露篇》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相应观点,结合一日中人体的生命活动亦随着昼夜节奏变化,临床对久治难愈的痼疾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症情,探其病因病机,治疗上每获满意疗效。兹举验案

    1991年0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治愈肺部霉菌感染1例

    姜安川;

    <正> 深部霉菌感染临床中时有可见,但在治疗上确有困难,中西医都没有较好的药物选择。本例肺部霉菌感染应用了祖国医学的理论辨证选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特作记叙性介绍如下,仅供参考。姜××,女,54岁,新汶矿务局总厂家属。住院号:48693。间歇性喘咳1.0余年,近半年来,咳喘憋气加重,先后6次住院,每次均诊断为慢支并感染,阻塞性肺气肿。以抗菌消炎

    1991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治愈肺部霉菌感染1例

    姜安川;

    <正> 深部霉菌感染临床中时有可见,但在治疗上确有困难,中西医都没有较好的药物选择。本例肺部霉菌感染应用了祖国医学的理论辨证选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特作记叙性介绍如下,仅供参考。姜××,女,54岁,新汶矿务局总厂家属。住院号:48693。间歇性喘咳1.0余年,近半年来,咳喘憋气加重,先后6次住院,每次均诊断为慢支并感染,阻塞性肺气肿。以抗菌消炎

    1991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肺痨主症的治疗

    牟克祥;

    <正>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为肺痨病的主要症状,是临床诊断的依据和辨证的中心。抓住这些主症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兹就临床体会,随举案例数则,简述于下。一、咳嗽咳嗽是肺痨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多由阴虚肺燥,肺气上逆所致。以千咳少痰,口燥咽干,颧红唇赤,舌红少津,脉象细数为主要临床表现。小儿肺门淋巴结核之咳嗽,每用止咳散(荆芥、桔梗、陈皮、紫菀、百部、白

    1991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谈肺痨主症的治疗

    牟克祥;

    <正>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为肺痨病的主要症状,是临床诊断的依据和辨证的中心。抓住这些主症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兹就临床体会,随举案例数则,简述于下。一、咳嗽咳嗽是肺痨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多由阴虚肺燥,肺气上逆所致。以千咳少痰,口燥咽干,颧红唇赤,舌红少津,脉象细数为主要临床表现。小儿肺门淋巴结核之咳嗽,每用止咳散(荆芥、桔梗、陈皮、紫菀、百部、白

    1991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精治验

    孙志海;

    <正> 王××,55岁,男,门诊号030490,1988年8月14日初诊。患者时常梦遗失精,精液色鲜红,身倦乏力,易汗,头晕耳聋,腰酸痛,早泄,小便稍黄,脉沉缓,左弦按之有力,舌质淡红。系肾虚,相火亢盛。曾给予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丸未见好转。最后投予金锁固精丸加味:沙苑子20克,芡实20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莲须15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丹皮10克,山药30克,山桅

    1991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精治验

    孙志海;

    <正> 王××,55岁,男,门诊号030490,1988年8月14日初诊。患者时常梦遗失精,精液色鲜红,身倦乏力,易汗,头晕耳聋,腰酸痛,早泄,小便稍黄,脉沉缓,左弦按之有力,舌质淡红。系肾虚,相火亢盛。曾给予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丸未见好转。最后投予金锁固精丸加味:沙苑子20克,芡实20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莲须15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丹皮10克,山药30克,山桅

    1991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味胃风汤治疗阵挛性面肌痉挛

    刘洪书;吕循礼;

    <正> 应用加味胃风汤治疗阵挛性面肌痉挛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方药组成:党参9~12克,白术9~12克,茯苓9~12克,当归9~12克,川芎6~9克,白芍9~15克,肉桂3~6克,地龙9~12克,蜈蚣1~2条,全蝎6~9克。气虚甚加黄芪;血亏甚者加熟地;阴虚阳亢者去肉桂,加龟板、钩藤、天麻;兼外风者加防风、蝉蜕;痰浊阻滞加白芥子、胆南星;瘀血者加桃

    1991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顽固性呃逆1例治验

    靳海明;

    <正> 男患,62岁,1990年5月6号住院,住院号10384。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呃逆,脘腹胀闷,时或恶心,肌注654-2、氯丙嗪、异丙嗪、安定及口服颠茄等,仅能控制半小时左右,而后同前,服用旋覆代赭汤及针刺内关,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亦无效,故特来住院治疗。现症:呃声洪亮,声短而频,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已5天,舌苔黄,脉滑数。

    1991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胃风汤治疗阵挛性面肌痉挛

    刘洪书;吕循礼;

    <正> 应用加味胃风汤治疗阵挛性面肌痉挛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方药组成:党参9~12克,白术9~12克,茯苓9~12克,当归9~12克,川芎6~9克,白芍9~15克,肉桂3~6克,地龙9~12克,蜈蚣1~2条,全蝎6~9克。气虚甚加黄芪;血亏甚者加熟地;阴虚阳亢者去肉桂,加龟板、钩藤、天麻;兼外风者加防风、蝉蜕;痰浊阻滞加白芥子、胆南星;瘀血者加桃

    1991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顽固性呃逆1例治验

    靳海明;

    <正> 男患,62岁,1990年5月6号住院,住院号10384。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呃逆,脘腹胀闷,时或恶心,肌注654-2、氯丙嗪、异丙嗪、安定及口服颠茄等,仅能控制半小时左右,而后同前,服用旋覆代赭汤及针刺内关,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亦无效,故特来住院治疗。现症:呃声洪亮,声短而频,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已5天,舌苔黄,脉滑数。

    1991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读医随笔——学点目录学

    王乐匋;

    <正> 从事任何专业的人,要想取得一定成就,那就得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在学习上狠下一番工夫。在这里,下工夫、持之以恒,是主要的,谁怕下工夫,舍不得在这方面花力气,要想攀登科学的高峰,就不可能。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盲目地去用功,工夫是下了,也只能是事半而功倍。过去有些士人,在这方面走过弯路的,为数并不算少。《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不是都有着这样的例子么?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

    1991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骨质增生有奇效

    周鹏里;

    <正> 方药:苏木20克,乌蛇30克,灵仙25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木瓜15克,秦艽20克,补骨脂20克,狗脊20克,水煎分3次服。上肢加桑枝;颈椎加葛根;腰背部加木香、香附、延胡索、怀牛膝;臀部加桂枝;下肢加牛膝;痛甚中午加小活络丹1丸;津燥生地;虚肿苡

    1991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读医随笔——学点目录学

    王乐匋;

    <正> 从事任何专业的人,要想取得一定成就,那就得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在学习上狠下一番工夫。在这里,下工夫、持之以恒,是主要的,谁怕下工夫,舍不得在这方面花力气,要想攀登科学的高峰,就不可能。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盲目地去用功,工夫是下了,也只能是事半而功倍。过去有些士人,在这方面走过弯路的,为数并不算少。《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不是都有着这样的例子么?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

    1991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骨质增生有奇效

    周鹏里;

    <正> 方药:苏木20克,乌蛇30克,灵仙25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木瓜15克,秦艽20克,补骨脂20克,狗脊20克,水煎分3次服。上肢加桑枝;颈椎加葛根;腰背部加木香、香附、延胡索、怀牛膝;臀部加桂枝;下肢加牛膝;痛甚中午加小活络丹1丸;津燥生地;虚肿苡

    1991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外治法2则

    李华;白淑贤;

    <正> 中药外敷治疗腋臭腋臭俗称狐臭,多为青春期发病,女性居多。患者因腋窝汗腺泌出的汗液释放难闻的臭味,几年来,我们用中药外敷治疗该病,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胆矾0.5克,密陀僧5克,枯矾5克,黄丹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以醋调搽两腋,每日用白芷水洗去,重复搽,短则5日,长则10日便愈。王××,女,22岁,学生。于1988年6月20日就诊。自上中学时自觉腋下有臭味未在意,随后逐渐加重,腋下其臭无比,夏天尤甚,

    1991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自拟复律散穴位外敷治疗房颤

    章浩军;

    <正> 房颤,临床上常表现有心悸、头晕、脉结代,严重者可见晕厥。笔者自拟复律散穴位外敷治疗房颤,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治疗方法 1.复律散组成:三七30克,肉桂15克,琥珀20克,冰片10克,上4药碾细末,过120目筛,装入瓶中密封备用。取3~5克药末,用适量茶油调和成糊状。取双侧心俞、足三里、涌泉穴,将糊状药末分别敷于各穴(直径约1~2厘米,厚度0.5~1厘米),外盖纱布再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10天为一疗程。张××,男,52岁,井下掘进工人,1985

    1991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治法2则

    李华;白淑贤;

    <正> 中药外敷治疗腋臭腋臭俗称狐臭,多为青春期发病,女性居多。患者因腋窝汗腺泌出的汗液释放难闻的臭味,几年来,我们用中药外敷治疗该病,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胆矾0.5克,密陀僧5克,枯矾5克,黄丹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以醋调搽两腋,每日用白芷水洗去,重复搽,短则5日,长则10日便愈。王××,女,22岁,学生。于1988年6月20日就诊。自上中学时自觉腋下有臭味未在意,随后逐渐加重,腋下其臭无比,夏天尤甚,

    1991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复律散穴位外敷治疗房颤

    章浩军;

    <正> 房颤,临床上常表现有心悸、头晕、脉结代,严重者可见晕厥。笔者自拟复律散穴位外敷治疗房颤,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治疗方法 1.复律散组成:三七30克,肉桂15克,琥珀20克,冰片10克,上4药碾细末,过120目筛,装入瓶中密封备用。取3~5克药末,用适量茶油调和成糊状。取双侧心俞、足三里、涌泉穴,将糊状药末分别敷于各穴(直径约1~2厘米,厚度0.5~1厘米),外盖纱布再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10天为一疗程。张××,男,52岁,井下掘进工人,1985

    1991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相须治验2则

    李兰城;李文芳;

    <正> 重证呃逆案邬××,男,31岁,矿工,病历号:015672。初诊日期:1987年12月26日。自诉:8月前,因井下作业汗出当风而发呃逆,久呃成疴,迄今不休。病后,虽多方求治,先后服用中、西药数十种。接受针灸、推拿、拔火罐、穴位放血等治疗。但终未能告愈。诊见:该患呃逆连作,25次/分,呃声沉缓无力,甚时语言不能连续,呕吐清水,夜不能寐,伴胸

    1991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相须治验2则

    李兰城;李文芳;

    <正> 重证呃逆案邬××,男,31岁,矿工,病历号:015672。初诊日期:1987年12月26日。自诉:8月前,因井下作业汗出当风而发呃逆,久呃成疴,迄今不休。病后,虽多方求治,先后服用中、西药数十种。接受针灸、推拿、拔火罐、穴位放血等治疗。但终未能告愈。诊见:该患呃逆连作,25次/分,呃声沉缓无力,甚时语言不能连续,呕吐清水,夜不能寐,伴胸

    1991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曾昭武;吕德玲;夏景莲;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原因尚不十分明了的急性面神经炎,中医属于外风范畴。多是由于面部经脉感受风寒之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于濡养所致。我们采用浅刺与中药结合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8例,其中男61例,女47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76岁。病程1个月以内51例,1月至半年以内26例,半年至2年以内20例,2年以上11例。首次发病103例,

    1991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颅脑损伤继发上消化道出血

    肖康;刘明坤;

    <正> 男患,42岁,因开放性颅脑损伤于1988年11月25日收入我院脑外科病房。病志号63415。该患脑外伤术后,于12月1日出现呕吐暗红色液体约400毫升,当天下午即排出大量暗红色血便近700毫升,经临床给予甲氢咪呱、止血敏、输血等治疗,效果不显,仍呕血便血频作,且血压下降至10/6kpa,血红蛋白为60克/L,故请中医会诊。患者身体灼热,心悸,口渴喜冷饮,尿少色赤,舌质紫绛,脉数。此为热迫血妄行,脉络瘀滞而为患,治以清热祛瘀,收敛止血。自制三七黄芨散(即三七粉、大黄粉、

    1991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曾昭武;吕德玲;夏景莲;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原因尚不十分明了的急性面神经炎,中医属于外风范畴。多是由于面部经脉感受风寒之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于濡养所致。我们采用浅刺与中药结合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8例,其中男61例,女47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76岁。病程1个月以内51例,1月至半年以内26例,半年至2年以内20例,2年以上11例。首次发病103例,

    1991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颅脑损伤继发上消化道出血

    肖康;刘明坤;

    <正> 男患,42岁,因开放性颅脑损伤于1988年11月25日收入我院脑外科病房。病志号63415。该患脑外伤术后,于12月1日出现呕吐暗红色液体约400毫升,当天下午即排出大量暗红色血便近700毫升,经临床给予甲氢咪呱、止血敏、输血等治疗,效果不显,仍呕血便血频作,且血压下降至10/6kpa,血红蛋白为60克/L,故请中医会诊。患者身体灼热,心悸,口渴喜冷饮,尿少色赤,舌质紫绛,脉数。此为热迫血妄行,脉络瘀滞而为患,治以清热祛瘀,收敛止血。自制三七黄芨散(即三七粉、大黄粉、

    1991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交经缪刺法治疗痛证2002例临床观察

    程淑娟;

    <正> 本文2002例均为1965年~1990年门诊临床积累资料。其中男性1284人,女性718人,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为45岁;病程最短3日,最长1000天;职业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诊断标准针后病灶疼痛点(或区)完全消失,定为痊愈。病灶疼痛点(或区)大部消失,但尚未全消除,定为显效。针后病灶疼痛能减轻一半或减轻三分之二,定为有效。针后病灶疼痛不消

    1991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顽固性鼻衄1例

    杨少文;

    <正> 曹××,男,56岁,以鼻衄月余用多种治疗不效,于1990年6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嗽,夜间尤甚,干咳少痰,伴大便燥结,曾服蛇胆川贝液及可待因等不效,5月2日晚于剧咳后出现鼻衄,以右鼻为主,以后每当咳嗽或大便用力则有鼻衄发生,多时1天鼻衄6~7次,不能自止,时间可长达1小时,血量少则10~2Cml,多则300~400ml/次,由于出血过多引起头昏乏力,住当地医院治疗,用过青、链霉素,维生素K,安络血及麻黄素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并服中药牛黄解毒汤多剂,效果不著,于6月7日来我院门诊,经鼻科检查,鼻粘膜轻度充血,无糜烂及出血点,血液科检查,血象正常,中医诊见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

    1991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交经缪刺法治疗痛证2002例临床观察

    程淑娟;

    <正> 本文2002例均为1965年~1990年门诊临床积累资料。其中男性1284人,女性718人,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为45岁;病程最短3日,最长1000天;职业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诊断标准针后病灶疼痛点(或区)完全消失,定为痊愈。病灶疼痛点(或区)大部消失,但尚未全消除,定为显效。针后病灶疼痛能减轻一半或减轻三分之二,定为有效。针后病灶疼痛不消

    1991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顽固性鼻衄1例

    杨少文;

    <正> 曹××,男,56岁,以鼻衄月余用多种治疗不效,于1990年6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嗽,夜间尤甚,干咳少痰,伴大便燥结,曾服蛇胆川贝液及可待因等不效,5月2日晚于剧咳后出现鼻衄,以右鼻为主,以后每当咳嗽或大便用力则有鼻衄发生,多时1天鼻衄6~7次,不能自止,时间可长达1小时,血量少则10~2Cml,多则300~400ml/次,由于出血过多引起头昏乏力,住当地医院治疗,用过青、链霉素,维生素K,安络血及麻黄素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并服中药牛黄解毒汤多剂,效果不著,于6月7日来我院门诊,经鼻科检查,鼻粘膜轻度充血,无糜烂及出血点,血液科检查,血象正常,中医诊见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

    1991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期刊之方向 中医内科的指南——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有感

    王三虎;刘吉祥;

    <正> 国内外的中医杂志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内外妇儿,无所不包,栏目内容,基本相同。这实在不利于学科的分化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也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和中医临床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辽宁省中医学会主办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不仅为中医期刊向专科化发展开了个好头,且以杂志的质量赢得了中医内科工作者的好评。我们每期必读,确有茅塞顿开之感,临证指南之用。特点如

    1991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期刊之方向 中医内科的指南——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有感

    王三虎;刘吉祥;

    <正> 国内外的中医杂志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内外妇儿,无所不包,栏目内容,基本相同。这实在不利于学科的分化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也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和中医临床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辽宁省中医学会主办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不仅为中医期刊向专科化发展开了个好头,且以杂志的质量赢得了中医内科工作者的好评。我们每期必读,确有茅塞顿开之感,临证指南之用。特点如

    1991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临证一得

    史宪莹;

    <正> 吾读贵刊1989年第3卷第2期《加味四逆散治疗胆道蛔虫症100例》一文,受益彼多。以往治疗胆道蛔虫症多以乌梅丸加减治疗,效多不佳,偶有治愈者且复发率较高。自从阅此文后,巧遇胆道蛔虫症患者多例,随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屡见卓效,现举1例以飨读者。于××,男,8岁,于寺村人,1989年7月15日来诊。面色灰黯,痛苦面容,抱腹哭闹,右上腹近季胁处稍有隆起,拒按,阵发性疼痛,痛甚时扑地打滚,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时时呕吐,曾吐出蛔虫3条;唇、眼白睛可见虫斑,二便尚可,苔白腻,舌稍红,脉沉紧。体温37.3℃,肝胆区有压痛、叩击痛,肝

    199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肾逐瘀法治愈乳糜尿1例

    黄瑞群;

    <正> 辛××,男,53岁,税务干部,住院号562,1984年10月15日住院。20年前开始尿如米泔样,排尿时涩胀,腰痛,有时排出乳块状物,在某省级大医院行肾盂造影后诊为左肾盂淋巴管返流性乳糜尿,每年发作3~5次,受寒、暴食肥腻之物后即发作。辗转各大小医院,服中西药均未能根治。近10日来乳块增多,涩胀甚,在门诊服草薢分清饮6剂,涩胀减轻,但停药仍旧,遂住院治疗,诊时腰脊酸痛觉冷,面色灰

    199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临证一得

    史宪莹;

    <正> 吾读贵刊1989年第3卷第2期《加味四逆散治疗胆道蛔虫症100例》一文,受益彼多。以往治疗胆道蛔虫症多以乌梅丸加减治疗,效多不佳,偶有治愈者且复发率较高。自从阅此文后,巧遇胆道蛔虫症患者多例,随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屡见卓效,现举1例以飨读者。于××,男,8岁,于寺村人,1989年7月15日来诊。面色灰黯,痛苦面容,抱腹哭闹,右上腹近季胁处稍有隆起,拒按,阵发性疼痛,痛甚时扑地打滚,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时时呕吐,曾吐出蛔虫3条;唇、眼白睛可见虫斑,二便尚可,苔白腻,舌稍红,脉沉紧。体温37.3℃,肝胆区有压痛、叩击痛,肝

    199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肾逐瘀法治愈乳糜尿1例

    黄瑞群;

    <正> 辛××,男,53岁,税务干部,住院号562,1984年10月15日住院。20年前开始尿如米泔样,排尿时涩胀,腰痛,有时排出乳块状物,在某省级大医院行肾盂造影后诊为左肾盂淋巴管返流性乳糜尿,每年发作3~5次,受寒、暴食肥腻之物后即发作。辗转各大小医院,服中西药均未能根治。近10日来乳块增多,涩胀甚,在门诊服草薢分清饮6剂,涩胀减轻,但停药仍旧,遂住院治疗,诊时腰脊酸痛觉冷,面色灰

    199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碧阴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卷三(连裁十六)

    <正> 夫病在诸藏欲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仿此夫病者手足寒上气脚缩此六府之气绝于外也下利不禁手足不仁者此五藏之气绝于内也内外气绝者死不治师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为腹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或为淋闭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脓

    1991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碧阴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卷三(连裁十六)

    <正> 夫病在诸藏欲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仿此夫病者手足寒上气脚缩此六府之气绝于外也下利不禁手足不仁者此五藏之气绝于内也内外气绝者死不治师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为腹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或为淋闭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脓

    1991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

    <正> 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1991年6月27日至30在沈阳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一百余名,国内代表670名。收到国内外代表报送的论文1500篇,652篇收入中英两种文版论文集。

    1991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

    <正> 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1991年6月27日至30在沈阳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台湾、香港的代表一百余名,国内代表670名。收到国内外代表报送的论文1500篇,652篇收入中英两种文版论文集。

    1991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