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1987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1987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1987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
1987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闪烁着无限的光辉,它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古往今来,这门学术虽历尽沧桑却经久不衰,爱是因为它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因而受到广大人民世世代代的信任与青睐之故。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1987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学文;
<正>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类,是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疾病之一。随着纤维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认识已有明显的提高。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故称癌前病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著名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李玉奇吸取诸家之长,对本病进行多年治疗和系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痈论治,形成一套完整的辨证
1987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路志正;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为现代医学病名。目前中医治疗,多着眼于滋阴降火,化痰散结,对于甲状腺肿大伴有结节,阴虚火旺症状明显者,确有一定疗效。但从远期疗效和化验指标转为正常而论,有时尚不够满意,致症情反复者有之,病程延长亦有之,给患者思想上带来很大的顾虑和不安。
1987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金海生;
<正> 笔者先父金云峰,五十年代为大连地区名医,医理精深,经验丰富,临床擅长诊治疑难杂证,治顽痺用蜈蚣配全蝎,更是别具匠心。现简述如下,以飨读者。“痺”,是闭塞不通之意。气血营卫内虚是致痹的内因,风寒湿外袭是致痺的外因,经络气血痺阻则是痺证的主要病机。久病顽痺,
1987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霖;
<正> 湖北名医朱曾柏,从痰论治男科疾病,疗效卓著。现将所记条贯成文,借以窥求朱师医道之一斑。一论男科痰病阐幽发微男科疾病,其因多端。有因于火、热、寒、湿,有因于脏腑气血精津亏损,古今医家论治是证者,已不乏匮。惟独因痰作祟之男于性机能异常,易为医者疏忽。朱师通过大量医
1987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孙旗立;
<正> 马××,女,41岁,工人,住院号:138503.眩晕二年余,经我院内科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曾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一月,并配合其他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转入我科。入我科时,患者眩晕不止,晨起尤甚,四肢不温且麻木。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极细而微。血压:双上肢0/0mmHg。因首先考虑本
1987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士杰;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虚劳”、“虚损”、“血证”等范畴,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比较困难,疗效亦差。近年来再障的治疗由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有了很大提高。笔者自1973年至1986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生血汤(自拟方)为主治疗再障二十八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兴义;岳素琴;
<正> 糖尿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从1982年10月至1984年10月我们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非胰岛素依懒型糖尿病人84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金抗;
<正> 任××,男,40岁,工人,门诊号2228。1982年2月外感后出现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劳累后症状加重。经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遂入院治疗22天,经静滴能量合剂,因症状未缓解而出院,遂来门诊接受中医治疗。查体: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Ⅲ级,第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振兴;宋桂芹;李佩玉;
<正> 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溃疡病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城乡发病率都较高。自1978年以来,我院中医病房运用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并进行了动物实验,现将资料完整的196例总结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班世民;高乃民;隋振寰;
<正> [案1]刘××,男,45岁。入院时间:1985年2月14日,住院号:2113。患者平素健康,
1987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丽钟;王君臣;赵雅娟;董力;
<正> 肾小球肾病病人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多选用激素治疗或合并使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激素治疗中,常辨证合并使用中药,既可改善或消除症状,又能抑制服用
1987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春旭;
<正> 痹证一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各类方剂也有很好疗效。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服药少,付作用小,疗程短,疗效高。笔者除了验证独活寄生汤、蠲痹汤、防风汤、乌头汤等历代有效方剂外,从1976年至1986年以自拟“马钱治痹汤”为主方
1987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作涛;
<正> 脉痺多发生于肋腹部和下肢,自感疼痛,活动受限,不能持重,其局部表现可扪及索条劲而状物硬,少则一条,多则数条;有发于下肢者,有因瘀久而化热成毒者,此乃血脉之病,多为外伤、针刺或由气滞寒凝所致。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之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其功用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宗此意临证加减,治愈数十例脉痺患者。
1987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聂惠民;
<正> 经方系《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其立法有理,组方有据,配伍严谨,药味精简,临床疗效屡用不乏。胃脘痛为脏腑病证,在《伤寒论》中并无明文记载,然而其病证,己寄寓在阳明、少阳、太阴、厥阴病之中,所以运用伤寒之方,治疗胃脘痛病,确有一
1987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国选;
<正> 古方中成药“西黄丸”和“六神丸”医治食道炎及初期食道癌、喷门癌有较好疗效。服药方法得当,任选其一即可奏效。西黄丸:每次1.5克,一日服二次,食后一小时服药,服药后二小时内不进食,不喝水。服药前将药粒放入温开水中约3~4小时后,研化溶解成液体,徐徐喝下。六神丸:每周服2次,每服10粒。食后一小时服药,服药后二小时内不进食,不喝水。也是先将药粒入温开水中,研化溶解成液体,一口喝下。能否获得疗效,服药
1987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蔡定芳;马健;孟■江;
<正> 温病神昏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它反映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凶险病情,预示着随时都有神散气绝的可能。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对温病神昏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的理论见解。颇值认真继承和发扬,兹不揣浅陋,略探其要。
1987年01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桂荣;
<正> 膀胱结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有溶石、排石、取石,方法不一。我们用五苓散治愈膀胱结石合并尿潴留一例报告如下: 白××,女,55岁。住院病志号4473。以下腹部阵发性胀痛,排尿不畅为主于1986年2月5日入院。证见:腹胀痛,尿频,点滴而出,腹部隆起,膀胱充盈如儿头大。B超提示:膀胱扩大,双肾输尿管同时扩张,膀胱底
1987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启凤;
<正> 痰证、饮证、水肿、湿证,均为水湿为患,系由肺、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均能出现浮肿、咳、喘、眩晕、脑满等现象,那么,如何加以鉴别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管窥之见。痰与饮在隋唐以前,是不加详分的,统称之痰饮,分为四类:即悬饮、支饮、溢饮、痰饮。金元以后,对痰和饮有了新的命名,认为
1987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兴华;
<正> 胃院病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的病症。由于古今病名不一,概念含混,易于引起误诊,故本文试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作一剖析,或可对临床诊治有所裨益。一、胃脘痛的诊断 (一)症状诊断胃脘痛患者不论是突然起病还是慢性发作,主症均为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有的可痛及膺骨下端或连及两胁。疼痛
1987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宪文;
<正>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急性病之一,常易导致死亡与病残。阳闭证是中风的危重证之一。对中风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其治则的学术争鸣更加突出。金元以前医学家因持外风入中之说,故治则以祛风为主。金元以后对中风的治疗有所发展。清·尤在泾《金匮翼·中风统论》立有中风八法,一
1987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唐秉文;
<正> 案一喉痹金××,女,23岁,教员,门诊号:57792,1986年5月23日初诊。其父代述:半月前因患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于某医院时给予青、链霉素常规量抗炎,第二次肌注链霉素后嘴唇、舌尖和指端麻木,耳鸣眼花,头胀痛,恶风,进而咽喉肿痛,胸脘痞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甚至有时气闭,时达30秒,吞咽噎塞,咳嗽喘促,端坐,痰多,色白质粘,
1987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素珍;
<正> 药物组成及用法生石膏45克,茅根30克,花粉15克,甘草10克。先煎生石膏30分钟,后下茅根、花粉、甘草再煎10分钟,去渣倒出药液漱口,每日漱4至5次。一般1至3次有效,最多5剂痊愈。病例举隅巩××,女,48岁,门诊号1459。于1986年6月20日来诊。自诉:患口腔溃疡月余,经用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片口服,外敷冰硼散,曾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口服土霉素、维生素B_2等药均无效。检查口腔内有五处溃疡面,经用上方漱口,1剂好转,2剂痊愈。
1987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惠秀;钱士明;陈全良;朱宏;王耿;
<正>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叶桂立论的基础上,更深入研究温病学说,并创立了三焦理论,成为祖国医学外感热病的又一理论体系。本文对3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以了解三焦传变中机体微循环功能状况,进而探索三焦传变机理。经研究表明,微循环变化参与三焦传变机理,今介绍如下:
1987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辽宁省中医学会今年六月上旬召开中医治疗肝脏疾患(包括肝炎、肝癌等各种肝脏疾病)学术讨论会。六月底召开葆春美容学术讨论会。目的是发掘中医治疗男女青春期疾患、保护青
1987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千莲弼;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肥胖证的越来越多。一旦体重增加上去,很难降下来,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并引起许多合并症,影响人的寿命。中药治疗肥胖证,疗程短,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本文就个人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1987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唐尧;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祖国医学属于暑温的范畴。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多等气分证侯,传变极快,易耗气伤津,多闭窍动风之变。张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就本人多年的临
1987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汝欣;王复光;张怡茹;王淑云;张秀云;姜凤英;
<正> 舌诊是祖国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内容丰富,是望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认为青象的变化对观察和分析胃粘膜变化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我们于1985年1月至4月对在纤维胃镜直视下胃粘膜变化与舌象进行了观察、
1987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相彬;
<正> 近十年来国内外对心肌图(Mechanocard-iogram)所测定的心收缩间期(Systolie、Tim-e、Intervals)及心舒张间期(Diastolie、Tim-e、Intervals),用来了解左心室工作性能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及科研,并逐步在探索左心功能低下与中医心气虚之间的关系。为寻求提高左
1987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稚澄;张力岩;
<正> 吴老曾治愈胃枣石症一例仅用药四剂即愈现报告如下:刘×,上腹部包块伴隐痛。一个月前空腹服黑枣0.7公斤此后纳食日减,并发现上腹部有鹅卵大之包块。查体:腹部可扪及拳大包块,边缘清楚胃肠钡透:胃体部有两个类圆形充盈缺损。“B”型超声检查:饮水后胃内液暗区中见多个强回声光点反射,其中可见较密集的强光点聚成的强光团反射,周边不规则,并随液体流动而活动。诊断:胃枣石症。治以理气导滞,消积软坚。方药:内金25克焦术15克
1987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殿璞;
<正> 温胆汤一方,出自《千金方》一书,亦即后世《和剂局方》的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枳实、大枣而成。该方原书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之症。后人又常将本方用于伤寒、热病之后,痰热余邪不清而出现的口苦、呕涎、虚烦、失眠;内伤杂病之心烦、呕吐、
1987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谟瑞;
<正> 十怪脉多见于患者临终之前,其预后多不良,中医对十怪脉又有“绝脉”、“败脉”之称。十怪脉的命名与脉象十怪脉由七绝脉——雀啄、屋漏、弹石、解索、鱼翔、虾游、釜沸加偃刀、转豆、麻促三脉而成。雀啄:脉急而数,脉律不齐,止而复跳,
1987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广容;李崇娇;
<正> 类风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与中医之历节病、顽痹、痛风等极其相符。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综观历年之临床报道,本病每多以祛风散寒除湿之法为主进行治疗。我们根据类风湿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从“阳虚气弱,风寒湿之邪内
1987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成森;贾冬;寿亚荷;
<正> 目前,常用中药大部分已载入药典。按规定,药材经营和医师处方的中药名称,凡纳入药典的药物应遵照药典执行。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法不依的情况至今仍然普遍存在着,致使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时有混淆情况的发生。下面就药典中已有明确规定的几种药材,谈谈
1987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翟冷仙藏《伤寒杂病论》十二稿是一部秘藏抄本,为近代伤寒专家黄竹斋发现后付梓西安。时值日冠侵华,随即湮灭殆尽,因此鲜为学术界所知。现本刊连续刊登,供学者研讨。欢迎读者向本刊寄送研讨文章,本刊将刊出以供争鸣。原书繁体字,刊登时改用简化字;原书无标点,此次亦不另加。
1987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