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项目速递

  • 鸢尾素在骨质疏松症与血管钙化共病中的作用

    赵佳萱;姚啸生;戚晓楠;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 VC)经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但在病理上却呈现相反的钙化特征,被称作“钙化悖论”。鸢尾素水平与OP和VC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鸢尾素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影响着OP和VC共同的危险因素,并实现对OP和VC的调节作用。鸢尾素作为一种多效性调节因子,在OP与VC共病中提供了治疗的新视角,为开发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线索。文章就鸢尾素与OP和VC共同相关危险因素及微观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重点探讨鸢尾素在调节这一复杂病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2025年07期 v.3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以络统病防治肺系慢性复杂性疾病的科学思路与方法

    崔杨;孙婉宁;刘鑫瑶;彭成飞;庞立健;王琳琳;吕晓东;

    肺系慢性复杂性疾病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疾病,也是难治性疾病,随着络病学说的发展,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更加突显。文章基于络病之肺络病的病因病机,以肺络病中医药防治发展为核心,以“久病入络”“络虚血瘀”“瘀毒阻络”的病理特征为切入点,浅析“承制调平”“分期论治”原则治疗慢性复杂性肺疾病的科学思路以及“补虚祛瘀通络”的治疗方法。从而进一步丰富以络统病论治肺系疾病的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复杂性肺疾病提供新方法。

    2025年07期 v.3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复方防治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组方规律

    庄子豪;戚晓楠;崔海舰;王禹;姚啸生;

    目的 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复方在防治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 从2005年1月1日—2024年5月3日,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59篇文献。利用SPSS Statistics 27软件对所包含的中药复方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用药规律。结果 数据显示,补益药、祛风湿药、活血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核心用药。频次最高的中药包括当归、杜仲、牛膝等。归经分析显示,肝、脾、肾三经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的主要归经。性味分析表明,温性药、甘味药及辛味药在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揭示了中医药复方在防治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结果强调了补益、祛风湿、活血等药物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肝、脾、肾三经在治疗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温性、甘味、辛味药物的疗效特点。

    2025年07期 v.39 9-12+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乳腺癌癌痛的选穴规律

    李争珍;陈洁;井方;王敏;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乳腺癌疼痛的穴位选用规律,探讨腧穴选择的规律,总结穴方,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癌疼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3月10日收录乳腺癌疼痛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穴位名称、频数、穴位归经;将数据库导入SPSS Modeler 18.0软件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3.10.2软件绘制复杂共现网络图谱;通过Origin Pro 2022软件对高频穴位实现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结果 共纳入42篇文献,收录穴位112个,累计频次369次,使用频率前5的穴位为合谷(22次)、足三里(22次)、曲池(15次)、三阴交(14次)、阿是穴(13次),穴位归经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主,使用穴位多分布于上肢,足三里-曲池穴组关联性最强,根据聚类分析,将穴位分为5类。结论 针刺治疗乳腺癌性疼痛主要取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主,取穴上肢为主,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

    2025年07期 v.39 13-16+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垂杰治胃八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陈晓宝;李玉锋;王垂杰;于蕊;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王垂杰教授精研古籍,于《脾胃论》中治胃之法造诣颇深,总结归纳出益胃升阳法、温胃散寒法、养胃滋润法、清胃泻火法、平胃散满法、和胃舒肝法、强胃壮气法、助胃消食法八种方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中常根据不同主症或针对不同病机灵活运用。王教授强调运用治胃八法时要注意顾护脾胃正气,临证之时辨清脏腑寒热虚实,同时兼顾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文章概括王教授临床常用的治胃八法,并对其临床选方用药进行分析。

    2025年07期 v.39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保和调神法治疗心系疾病

    宛佳玮;高利东;王保和;

    文章系统梳理了王保和教授运用调神法治疗心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王教授传承易水学派脏腑病机学术思想,重视“神”对心系病证的影响。构建了以“心痹、肝郁、脾虚、肾亏”为核心病机。提出四大特色治法:其一“通脉养心以安其神”,针对心主血脉与神明的协同关系,以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清补心阴、通脉安神;其二“疏肝理神以达其心”,紧扣现代社会情志致病特点,以“肝气郁结”为病程起点,创立解郁助眠方,疏肝泻火、解郁安神;其三“健脾益神以补其心”,脾为生痰之源,以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健脾利湿、祛痰通痹,针对痰浊内阻型心悸、胸痹;其四“祛毒化浊以调其神”,分早、中、晚三期论治毒浊损络。

    2025年07期 v.3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脾气散精”论维生素D代谢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

    孟祥瑞;徐淑颖;张力元;张淼;张阳;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作为一种影响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表明,PCOS患者常伴有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PCOS病情严重性相关。中医认为,维生素D可作为“脾气散精”的一种精微物质,游溢全身与各种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的代谢酶相结合从而发挥各种作用,脾的运化功能失司则维生素D代谢失常,肥胖,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症状逐渐产生。探究PCOS的中医病机,脾虚脾失健运在PCOS的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故可用“脾气散精”理论来讨论维生素D代谢在PCOS中的作用,为中医药防治PCOS伴维生素D缺乏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2025年07期 v.39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辛味受体在中风中的研究进展

    董思辰;海英;

    辛味理论来源于中医“五味”理论中,辛味觉受体(TRPs)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舒张血管、抗动脉硬化、降高血压、改善血液黏稠度、兴奋心脏、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文章将中医学对辛味药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研究辛味药作用的发挥以及辛味受体的作用作为关键切入点,通过深入探讨辛味药中辛味受体在治疗中风时的理化表达,旨在为临床治疗中风,甚至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2025年07期 v.39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阳微”理论探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孙瑞鸽;段盈竹;张颖;梁健;于睿;

    目的 基于“阳微”理论探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潜在的关联。方法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已公开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分析FT3与CHF的关系。采用IVW法、MR-Egger法、weighted mode法、weight median法及Simple mode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异质性、多效性和敏感性检验。结果 IVW法结果为FT3与CHF(OR:1.214,95%CI:1.082~1.362,P<0.001),表明FT3是CHF发病的危险因素,存在正向因果关联,反向MR并未发现存在任何因果关系。结论 FT3水平与CHF的发生密切的正相关,为CHF的诊断与预测带来新的思路,且FT3有潜力作为印证中医“阳微”理论重要因子,为中医病因病机思想提供理论支持。

    2025年07期 v.39 32-36+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林宇康;尹江涛;李国信;梁茂新;崔英海;范英兰;陈美娟;

    文章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等权威文献及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近20年来学术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辨证情况的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当前在权威文献与学术文献及两者间的辨证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文章旨在综合分析COPD中医辨证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重新辨证规范的思路与方法,以推动COPD中医辨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

    2025年07期 v.3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省级项目路演

  •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降氮煎剂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

    张旭;郭玲;

    慢性肾脏病可归于中医“水肿”“溺毒”“腰痛”“关格”等范畴。2011年,肠-肾轴概念被首次提出,其认为肠肾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尿毒症毒素的积累会导致肠屏障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失调的肠道菌群又通过加剧尿毒症毒素蓄积及引导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重肾损害。慢性肾脏病进展至后期,可出现大、小便难,甚至不通的症状,致使“浊毒”蓄于肠难以排出,又“腑以通为用”,针对肠中蓄积的毒邪,应以通为利。辽宁省名中医郭恩绵在“平治于权衡……府”及大肠“受五藏浊气……五藏使”理论指导下,运用通腑泄浊法,创降氮煎剂灌肠,临床疗效显著。故该文基于肠-肾轴理论,进一步探析降氮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

    2025年07期 v.3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外治法对儿童自闭症的干预效果

    郑娜;张丽娜;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推拿干预儿童自闭症的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自闭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病房收治的60例自闭症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言语治疗配合针刺及推拿干预,对照组采用言语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自闭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变化,并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CARS评分、AB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相对丰度升高,有害菌如艰难梭菌、大肠杆菌等相对丰度降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刺联合推拿能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有关,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自闭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7期 v.39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药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吕黄华;曾志麟;秦婧芬;陈美岑;沈林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复杂的、易复发的、发病原因不明的疾病。调查显示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BD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发现大量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TLR4/NF-κB信号通路上的某些信号的表达,降低NF-κB活性,促使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削减,减轻炎性反应,以实现治疗IBD的成效。文章总结近年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干预IBD的研究,为中医药靶向治疗IBD开拓思路。

    2025年07期 v.3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樊君;于永铎;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患者常常感到排便困难、腹胀不适,甚至出现情绪焦虑和抑郁等症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疗法的兴趣日益增长,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逐渐崭露头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相关文献的研究,从作用机制、常用穴位、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3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王艳童;张玲霖;张敏;肖明明;陈晓琴;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针灸科、康复科、骨伤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虽治愈率高,但是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较多,但主要采取的是保守治疗,针刺治疗属于保守治疗方法的一种,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无不良反应,患者接受程度较高。文章通过搜索查阅不同针刺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期望为以后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借鉴和思考。

    2025年07期 v.39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溃疡性结肠炎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管祎鸣;周天羽;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迁延不愈,是我国好发病之一。病因可能与遗传易感性、上皮屏障缺陷、免疫反应失调和环境因素有关。炎症与免疫是UC的两大机制,两者相互调节又可影响肠黏膜免疫屏障及肠道微生态。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口服、灌肠等,通过修复肠上皮黏膜、调节免疫与肠道菌群等降低UC的炎性反应,是目前常用方式。人源性结肠体外模型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类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直肠癌等。文章通过对正常人结肠细胞系、人结肠癌细胞系、共培养模型及结肠类器官的培养及在中药方面的应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和预防UC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39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肝心和合”理论辨治心水病

    陈文茜;张颖;孙艳秋;燕燕;于睿;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称为心水病。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心衰”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及。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往往预后不良,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衰患者通常伴随情绪障碍,中医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主要依赖于肝主疏泄,可调畅全身之气机。文章基于“肝心和合”理论分析心水病的中医发病病机及与现代医学的联系,探索“肝心和合”理论在心水病中的应用机制,进而达到治疗该病并改善预后的目的。

    2025年07期 v.3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气血水理论探讨膜原病的因机证治

    张楷晗;于嘉祥;戴俭宇;

    膜原自明清时期备受医家重视,但膜原理论至今仍有争议,且膜原病的临床研究较少,疗效较不稳定。文章从膜原生理功能与病理特点出发,阐述其与气血水的关系,提出以调气为主,气血水同调来恢复气血水的平衡,促进膜原气机的正常运作,是治疗膜原病的关键,并从治疗膜原病的经典方剂达原饮以及蛇串疮切入举例论证。

    2025年07期 v.3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性味归经”理论浅析β受体阻滞剂的中药药性

    黄永福;黄飞翔;

    中药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临床上多数药物经“性味归经”理论总结分析后也可纳入中医药体系,进而实现辨证用药,这对于精准用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以β受体阻滞剂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其主治疾病、药理机制及不良反应,推测β受体阻滞剂四气为寒凉,五味属苦、酸,性主沉降,主要归心、脾二经,并附病例1则,予以佐证。

    2025年07期 v.3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医药介导信号通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林娜;许芳熙;梁尧;

    我国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主要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依旧是公共卫生十分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疲倦怠、眩晕、呕吐和腹部肿块、肝区疼痛等症状。该病在中医学当中被归属为“胁痛”“鼓胀”“黄疸”等。文章主要介绍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通过信号通路而作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从而达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主要的信号通路包括Nrf2/HO-1、NF-κB、PD-1/PD-L1、TGF-1/Smads、TOLL样受体、PI3K-AKT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中药的多种功效,包括它们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多种信号传导机制等,从而更好地探索它们的有效性,并有助于推动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

    2025年07期 v.3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牛慧丽;刘冬梅;刘妃艳;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由外界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影响主要累及直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肠道慢性炎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容易复发的特点,属中医学“久痢”“肠风”等范畴,肝郁脾虚是UC的重要病机之一,疏肝健脾法作为关键治法的实验研究,对于肝郁脾虚型UC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文献整理,从肝郁脾虚型UC的发病机制与疏肝健脾法于症状积分、基因蛋白、信号通路、炎性因子4个角度的实验研究2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肝郁脾虚型UC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支持。

    2025年07期 v.39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四君子汤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复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岳海龙;李政;

    四君子汤是中医经典名方,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证,现代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四君子汤方中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成分,该复方及各组成药物均能够对结直肠癌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体现在预防炎癌转化、抑制结直肠癌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文章拟对四君子汤中各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及方剂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四君子汤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025年07期 v.39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血津液理论指导下泛结节病机演变及诊治思路

    任桐萱;许斌;李昊澜;李庆瑜;孟宪萌;

    “泛结节”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在治疗相同病因病机导致的全身多发性结节具有显著优势。文章基于气血津液理论,提出“泛结节”化生遵循郁-痰-瘀-毒-虚的病机演变,将气血津液理论与中医整体观念相结合,明确了疏理气机、活血调津、调节脏腑的治疗思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治疗,以期为“泛结节”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2025年07期 v.39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脾肾同治”理论探讨肾性蛋白尿的辨治

    牛佳丽;王圣治;

    蛋白尿不仅是慢性肾脏病的核心临床表现,更是加剧肾脏损伤的关键风险因素。该病常常迁延难愈,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因此肾性蛋白尿的诊治对于延缓肾脏病的进程十分重要。近年来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蛋白尿较西医具有更少的毒性反应。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发生多为机体脾肾不足致清浊升降失常,浊毒蕴结。文章通过阐释“脾肾同治”理论的涵义,挖掘脾肾与蛋白尿的关系,分析肾性蛋白尿的根本病机和致病要素,同时对其进行辨证论治,探索“脾肾同治”理论在肾性蛋白尿中的应用机制,进而达到减少蛋白尿的目的。

    2025年07期 v.3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碎补、续断干预膝骨关节炎机制研究进展

    冯久朋;康斯文;商岚清;单鸿哲;邰东旭;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退行性疾病,疾病发病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关节内部多种结构的变化,损害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活动能力丧失。骨碎补、续断是临床常用的药物配伍,且对其干预膝骨关节炎的研究已经验证了一部分机制,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综述骨碎补、续断二者配伍及各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对KOA的治疗机制研究进展,为骨碎补、续断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KOA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39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仲景应用栝蒌的规律探析

    李峥;朱辉;

    《伤寒论》《金匮要略》被誉为医方之祖,所载方剂也被称为经方,其方药简力专。经方的每味药都独具特色,往往两三味药的组合就能发挥明显的疗效。张仲景应用栝蒌治疗疾病时分为栝蒌根与栝蒌实2种,二者功效不同,用法不同。文章通过张仲景对栝蒌的功效、剂量、应用、配伍进行整理研究,总结栝蒌的应用规律,为临床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年07期 v.39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和络清毒饮对原发性肝癌炎性因子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庆瑜;徐樱;孟宪萌;任桐萱;许斌;

    目的 探究和络清毒饮对原发性肝癌炎性因子的影响的意义。方法 采用和络清毒饮含药血清干预HepG2人肝癌细胞进行体外实验验证,将HepG2人肝癌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络清毒饮低、中、高剂量组(0.085、0.17、0.34 g/mL),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加入含有10%索拉非尼血清的培养基;和络清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含有10%和络清毒饮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加入Bio-plex试剂盒,采用Bio-plex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培养液中IL-8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IL-2水平升高(P<0.05),也可降低细胞培养液中IL-8水平(P<0.01)。结论 和络清毒饮能够影响原发性肝癌炎性因子的水平,进而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07期 v.39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肝心和合”理论论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

    张伟银;张颖;于睿;

    冠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是目前临床难以解决的难题,在中医学属于“胸痹”范畴。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往往伴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人的情绪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文章以“肝心合和”理论出发,从中西医角度探讨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并结合医案阐述从肝论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原理。

    2025年07期 v.39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时广毅;段盈竹;张欢;于睿;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单硝酸异山梨酯是西医治疗本病的常用药,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抑制心肌缺血缺氧等作用;血府逐瘀汤为中医经典名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文章首先概括总结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分别讨论单硝酸异山梨酯与血府逐瘀汤加减两者治疗此病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效果,后深入分析此联合治疗方案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2025年07期 v.39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气血津液”理论探讨生脉散在治疗肺癌化疗后气阴两虚证中的作用

    孙永康;高宏;郑凯;

    “气血津液”理论是描述人体气、血、津液三者性质,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的理论,化疗是肺癌的内科治疗手段之一,从中医角度看,化疗药物为毒药,治疗原则为“以毒攻毒”,肺癌的本质为正气虚,邪气侵犯,病因病机与痰、虚、瘀、毒等因素相关,是气、血、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化疗可能使肺癌患者原有病理状态加重。文章从气、血、津液三个角度探寻肺癌化疗后气阴两虚证的病因病机,并以此分析生脉散的组方原则与其病因病机的相关性,阐明生脉散治疗肺癌化疗后气阴两虚证的诊疗思路,为肺癌化疗后气阴两虚证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拓宽气血津液理论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范围。

    2025年07期 v.39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肠-肌轴与“从脾论治”在营养不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唐明学;景凯丽;李志明;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之间的互动关系备受关注。文章旨在探讨“从脾论治”这一中医理论在营养不良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与肠-肌轴、肠道菌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该研究回顾了肠-肌轴的基本概念,结合中医“从脾论治”理念如何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进而对营养不良状态产生积极影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营养状况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从而引发或加剧营养不良。肠-肌轴与“从脾论治”的结合,为理解和治疗营养不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角。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与肠-肌轴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优化“从脾论治”的治疗方案,以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成效。

    2025年07期 v.39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詹庭欣;巩顺;陶英群;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属于中医“头部内伤病”范畴,系由机动车辆碾压、撞击等因素对头部造成的直接撞击或打击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目前对于TBI后导致的功能障碍尚未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中药治疗TBI研究的深入,中药治疗TBI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单体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可以有效改善脑损伤后的功能障碍。鉴于此,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文献,综述了中药治疗TBI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求治疗TBI的有效药物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39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耳穴揿针联合针刺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呃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殷丽琴;秦铎;周喜;

    目的 探讨耳穴揿针联合针刺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6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胃复安肌注及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呃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呃逆缓解时间、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呃逆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呃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精神状态、睡眠情况、饮食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揿针联合针刺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

    2025年07期 v.39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HMGB1/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承气汤联合穴位敷贴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

    郭永俊;邱爽;杨丽娜;

    目的 基于HMGB1/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承气汤联合穴位敷贴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联合穴位敷贴,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血清HMGB1、血清NF-κB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承气汤联合穴位敷贴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中有较好的疗效。

    2025年07期 v.39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针刺四花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董春娇;岳春梅;杨潮;

    目的 探讨针刺四花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9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与血脂康,研究组给予针刺四花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分析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血压水平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HDL-C水平更高(P<0.05),Ficolin-3水平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血压水平更低(P<0.05)。结论 患者经针刺四花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血压水平,值得应用。

    2025年07期 v.39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脂代谢及尿酸分析健脾祛湿代茶饮对脾虚痰湿型肥胖症的疗效

    龙晓静;黄琛;江涛;赵娴;林燕华;张露艺;

    目的 基于脂代谢及尿酸分析健脾祛湿代茶饮对脾虚痰湿型肥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4年2月—2025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百色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剔除及脱落5例,最终纳入30例,试验组剔除及脱落4例,最终纳入31例。对照组采用高蛋白饮食联合运动疗法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祛湿代茶饮,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人体成分、血脂水平、血尿酸、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比、腰臀比(WHR)、内脏脂肪等级等人体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祛湿代茶饮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症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和人体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代谢、降低血尿酸水平有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2025年07期 v.39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芪甲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及TGF-β/Smad2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巧巧;李响响;田萍;张卿瑾;刘小平;徐小艳;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通过TGF-β/Smad2信号通路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纤维化(MF)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2.5 mg·kg~(-1)阿霉素,1次/周,连续6周的方法造模。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1.1 mg~(-1)·kg·d~(-1))、黄芪甲苷组(80 mg·kg~(-1)·d~(-1)),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干预6周,末次给药24 h末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心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调节的分子2(Smad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VEF、LVFS升高(P<0.05),TGF-β、Smad2、MMP-9、α-SMA蛋白表达升高(P<0.05),纤维化程度严重;与模型组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组、黄芪甲苷组LVEF、LVFS降低(P<0.05),TGF-β、Smad2、MMP-9、α-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黄芪甲苷可能通过TGF-β/Smad2信号通路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025年07期 v.39 141-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