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初探

    黄柳华;

    <正>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急剧增高,近年来还有增高趋势。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症状多呈不典型性,且反应性差,夹杂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也高。因其以碎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主症,故仍属中医中风、卒中、偏枯、瘖痱范畴,为中医脑病急症之一。我科采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相结合方法救治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就中医辨证论治初探如下。

    1991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耳源性脑积水治验

    傅文录;

    <正> 陈某某,女,27岁,农民。住院号90-116。1990年1月21日以发热、头痛、呕吐、嗜睡1周为主诉收入院,入院后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病2年余)、脑脓肿。经用西药抗生素、激素、脱水剂、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措施,治疗20余日,病人基本脱离危险,病情稳定,但仍有头痛、恶心呕吐,2月8日再次腰穿,经静注甘露醇2小时后测得脑脊液压力在200mmH_2O以上,病人每天都需用脱水剂,一旦停用则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再次确诊为耳源性脑积水。患者现在症状:时有头痛,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视物不清,右耳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舌苔黄腻,质紫暗,脉滑。证属热毒壅盛,气血受阻,上攻于头,脑水的正常循环

    1991年03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伤寒论》治厥六法

    王贵淼;王兴华;

    <正> 厥,指手足逆冷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是抢救危重疾患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伤寒论》中有关厥的条文论述颇多。其辨证治法亦至为精当实用,现归纳为六法,分述于下。一、回阳救逆法阳虚阴盛,证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恶寒倦卧,脉微细者,用四逆汤温运脾肾,逐阴回阳;若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里寒外热者,用通脉四逆汤逐阴回阳,通达内外;若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从阴引阳。寒厥是少阴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伴有四肢逆冷的内脏功能严重衰竭的综合病症。四逆

    1991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扶脾愈溃汤治疗胃溃疡64例

    张大华;

    <正> 胃溃疡属于祖国医学胃痛范畴。病情易于反复,治疗比较棘手。笔者用自拟扶脾愈溃汤治疗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治疗方药黄芪1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5克,杭芍5克,乌梅10克,陈皮、三七(研末冲服)、白芨各15克,枯矾3克,黄精10克,补骨脂12克,淫羊藿12克。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若胃脘胀痛甚者,可暂停本方。治疗效果:64例中,服药58剂,通过胃镜检查,痊愈36例,好转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8.1%。陈××,男,44岁,干部,1988年3月4日初诊。胃脘疼痛已5年,近半年来日益加重,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现症胃脘隐隐作痛,纳呆,食后痛增及腹胀,嗳气泛酸,恶心欲吐,精神疲乏,大便时溏时结,舌体胖,舌质淡暗苔

    1991年03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肝灌流指数测定对化瘀通气方治疗肝性腹胀疗效观察

    王诗雅;董长宏;李荣春;钮淮元;晁恩祥;马步成;朱国泓;印会河;

    <正> 肝性腹胀系慢性肝病所致的难治性腹胀。我们应用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教授研制的化瘀通气方治疗16例,采用核素肝血流动态显象测定肝灌流指数(HPI)方法检测并自身对照,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检查对象和方法检查对象正常人:无肝脏和心脏病史,肝功能及超声波检查正常,男性7名,年龄18~52岁。慢性肝病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1~65岁,为1988年9月~1990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有典型全身及消化道症状,以腹胀为主,病程4个月~20年。经临床、化验、胃镜、B超、CT、肝穿刺等检查,分别符合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其中肝功能代偿期9例,肝功能失代偿期7例,伴腹水5例。

    1991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 强心Ⅰ号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郭静萱;韩启德;葛堪忆;

    <正> 强心Ⅰ号系由西洋参茎叶所提取,其主要成份为人参甙Ro、Rb_1、Re等。本文就强心Ⅰ号对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功能与梗塞面积的影响报告如下。一、临床前期观察 1.材料和方法:采用体重250~300g的雄性Wistar大鼠5只,乙醚吸入浅麻醉下于左侧第4肋间开胸暴露心脏,距冠状动脉起始端约mm处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制成心肌梗塞模型。术后24小时于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分离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室,测

    1991年03期 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心气虚证的心功能表述

    程伟;史载祥;

    <正> 中医心脏理论形成,是渐进发展的过程。李述宗将此概述为3个阶段:《内经》上的心,主血脉而又藏神;李梴的心有二,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王清任的心只有一,主血脉而不藏神。基于心脏理论认识深化,心气虚证概念而演变。《灵枢·本神篇》说:“心气虚则悲”。姜春华认为此实代表神经衰弱。史载祥认为内经及后世论及心气虚,从心主血脉、心藏神兼论引出,心气虚主要从心主血脉表达,并与神志、梦境变化的心气虚明确区分,近代才公认。

    1991年03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3 ]
  •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与进展

    周孜;

    <正> 近年来随着中医对急性胰腺炎认识研究的深化,中医中药在本病的非手术疗法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疗效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就急性胰腺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况概述如下,供参考。辨证治疗辨证分型治疗:辨证分型治疗是本病较常用的治疗方法。综合各地辨证分型治疗的919例中,治愈905例,好转1例,手术12例,死亡1例,其治愈率为98.47%,可大致分以下几型。肝郁气滞型:此型多见于轻型水肿性胰腺炎,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腹痛,痛在上腹或两胁,时发时止,频呕纳呆,腹部胀满,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紧。据吴胜东、王子信等统

    1991年03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晚期血吸虫病论治三要

    彭继东;

    <正> 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病情迁延,治疗尚难。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来辨治晚血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些体会,现举一隅,以作为引玉之砖。一、非腹水型晚血注重治肝晚血肝脾肿大属祖国医学症积、朦胀、范畴。一般认为本病初为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脉络失和,进而气滞血瘀,并与虫积阻塞脉络,则在胁下结为症块。临床所见本类患者除有肝脾肿大之见症外,部分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脾功能亢进和凝血机能障碍。对此类患者应从治肝着手,选用如下治法。疏

    1991年03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14例

    吴国庆;肖保芳;朱其楷;温炸琛;邹邦礼;

    <正> 1985年2月~1989年2月,我院内科采用辨证分型为主,部分病例合用西医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14例,疗效满意,现将其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14例均系住院病人。男性56例,女性58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10岁,平均年龄53.4岁。病程(心衰年限)1年以下32例,1~5年58例,5年以上24例。住院天数平均23.8天。其中心衰Ⅰ°18例,心衰Ⅱ°57例,心衰Ⅲ°39例。慢性肺心病63例(心衰Ⅰ°12例,心衰Ⅱ°30例,心衰Ⅲ°21例),风湿性心脏病

    1991年03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03 ]
  • 补中益气汤治愈排尿性晕厥1例

    王孟田;

    <正> 赵××,男,40岁,伏山镇干部。患者近一年来,曾多次排尿后晕倒,短暂的意识丧失,有时一周内就晕倒2次。发病前无任何先兆症状,醒后除有时摔伤或倦怠乏力外,一切如常人。西医诊断为排尿性晕厥,治疗半年不见好转。于1989年10月来诊:患者脘闷腹胀,舌淡苔薄白,脉象虚弱,皆脾气亏

    1991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益气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早临床观察

    张戬;吴铁兰;

    <正> 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上常见疾病,治疗颇感棘手。在临床上遇到窦性心律不齐、心室缺血、期前收缩等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我们采用中药随症加减,竟获良效,兹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36例中女性24例,男性12例,6~15岁15例,15~30岁14例,30~40岁以上7例。病程在1个月内15例,2~4个月者8例,4~8个月9例,8~12个月4例。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并有窦性心律不齐,心率110次/分左右,频发室早多见。

    1991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1 ]
  • 浅论益气补肾法治疗胸痹

    周建国;

    <正> 胸痹包括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便塞等疾病引起的心绞痛。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疗法的盛行,据此问世的组方、成药日益增多,此类方药对胸痹心痛确有疗效,然不效者也非鲜见。究其原由,笔者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实为痰浊瘀血阻滞,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故益气补肾法在胸痹病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1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何宏邦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拾粹

    王凡;

    <正> 名老中医何宏邦,业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六十年代曾专事于肝病的防治与临床科研工作近十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以运用行气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得心应手,屡起沉病。今举要一二,以窥一斑。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臌胀范畴,系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气血瘀滞,水湿内停,日积月累而成。虽然肝硬化腹水的证候错综复杂,正邪盛衰也因其分期不同而各异,但肝脾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则一。治疗腹水的关键就在于调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要抓住时机,行气利水。若虑其虚,而畏行气祛滞之品如虎狼,则升降不平,气化难

    1991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制商陆治疗肝硬化腹水49例近期疗效观察

    张继明;庄家耀;毕于峰;

    <正> 肝硬化腹水(水臌)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历代医家有的主张投峻泻之品以急下其水,有的强调用养肝柔肝、健脾利水之法;或以活血化瘀,兼理气行水缓缓图之。但临床所见腹水严重者,用一般利尿药多不能奏效,峻下逐水常为当务之急。自1986~1989年,我们对4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重用制商陆治疗,结果满意。

    1991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5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李居富;陈维理;陈景墀;

    <正> 我院自1985年~1989年共收治重型肝炎 (包括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37例。1985年1月~1985年12月采用一般疗法。1986年~1989年分别采用综合基础疗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了分析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本文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期获得正确的认识。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24例,女性13例,男女之比为1.8:1。年龄最小3岁,最大60岁。30~50岁年龄组占本组病例的65%。本组病例急性重型3例,亚急性重型16例,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18例。主要实验室资料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

    1991年03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胆宝方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潘雪飞;于文英;

    <正>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胆区经常疼痛,古人有久痛入络之说,我们在清代费伯雄后辛汤的基础上配伍活血化瘀药物组成胆宝方,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进行临床观察,并研究该方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性14例,女性44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全部病例经B超和x线胆囊造影等检查符合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之诊断标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区疼痛,治疗组胆区轻、中、重度疼痛分别为7例、17例、6例,对照组分别为8例、15例、5例;治疗组舌有瘀点、舌有紫斑,涩脉者分别有7例、8例、11

    1991年03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自拟龙牡三白汤治疗胃溃疡20例

    乔世举;吴庆宽;

    <正>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单纯以传统方法辨证治疗,往往疗效欠佳。且本病易受情志、饮食、劳累及季节等因素之影响,而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拟“龙牡三白汤”试治胃溃疡20例,疗效尚满意,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20例病人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症状和体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时作时止,泛吐酸水,食欲不振等症。治疗方法龙牡三白汤的药味组成:龙骨、牡砺、白

    1991年03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0 ]
  • 老年癃闭验案1则

    曹洪洲;

    <正> 唐×,男,70岁,退休工人,于1988年9月20日以尿潴留待查收住我校门诊,病历号88695。患者既往排尿次数增多,夜间尿频,继而需长时间费力才能解出,终至点滴难出。经用西药抗生素治疗9日无效,理化检查:腹平片排除结石。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外科检查:外阴形态正常,直肠指诊前列腺体Ⅱ度肥大,膀胱充盈,在耻骨联合上3横指。刻诊:小便闭塞不出,腹部膨隆胀痛难忍,语言洪亮,舌质稍红,苔黄腻,脉弦,诊为老年癃闭证,湿热蕴结,血瘀阻塞,膀胱气

    1991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证体会

    侯钧宝;宋秀梅;

    <正> 本病是胆汁返流入胃所引起的病理性改变。胃镜所见以胃内有大量黄色液体为特征,炎症变化可有浅表性和萎缩性。临床症状以上腹疼痛,口苦泛酸,嗳气呕吐,胸脘痞闷,舌苔或白或黄,脉沉弦或弦数。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胃居中州,与脾相表里,与肝胆为邻,脾为胃行其津液,胆汁为肝之余气,皆能助胃进行消化,但必须在胃系之小肠中才能使之化物出焉。若逆返入胃,则胃反受其害,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木能疏土亦能侮土,形成相克的原因,临床所见,不外乎以下几种。

    1991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柴芩温胆汤治疗心律失常

    熊传矩;

    <正> 柴芩温胆汤具有清泻少阳,和胃化痰之效,笔者以之加味治疗心律失常2例,均获效,现介绍如下。室上性早搏女患,40岁。1988年11月7日初诊。患者素无心脏疾患,于10月22日晚餐进食生萝卜及凉鱼,次日食煮鸡肉后,渐感心悸,恶心欲呕,心下痞,口干苦,二便调,纳寐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而干,舌下青筋瘀紫,脉细结。听诊心率68次/分,律不齐,可闻早搏10~12

    1991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混合性中风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齐丽春;

    <正> 急性混合性中风即急性脑出血并脑梗塞,它不同于单纯的出血性中风或单纯的缺血性中风,而是两者并存于一人身上。由于疾病本身性质相互矛盾,带来了治疗上的困难。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5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1991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升降散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6例

    高凤才;

    <正> 过敏紫癜性肾炎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这一全身性疾病以肾脏为主的病变。随着气候、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发病率渐逐增加。近年来我们采用升降散加味治疗本病56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5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均排除其他肾炎之诊断,其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3岁以下2例,4~10岁49例,10岁以上5例。发病在春

    1991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3 ]
  • 十枣汤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

    李中超;刘建英;

    <正>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内科常见的泌尿系统危急重症,属祖国医学癃闭的范畴。其治疗颇为棘手,死亡率较高。我们用十枣汤治疗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例1.赵×,男,50岁,农民,1987年5月10日初诊。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水肿,尿量减少,伴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近5天来上症逐渐加重,西医按肾小球肾炎治疗,给多种利尿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无效,病情有增无减,会诊前24小时尿量为40毫升。诊见周身重度水肿,按之没指,面色(?)白无华,眼睑水肿不能睁眼,神态清楚,精神不振,形

    1991年03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8 ]
  • 12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回顾性总结

    韩家强;

    <正> 1983年2月~1990年2月我院肾内科共收治慢性肾功能不全135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20例作回顾性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1.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92例,其中肾病型38例,高血压型19例,普通型35例,慢性肾盂肾炎18例,其它疾病10例,包括间质性肾炎4例,泌尿系结石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肾结核1例。 2.性别与年龄:男57例,女63例,18~30岁40例,31~59岁61例,60岁以上19例。

    1991年03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滋阴润肺治疗咳喘证

    周文波;焦富英;

    <正> 有医家认为咳喘证用滋阴药有助湿恋邪之弊,故不主张多用久用。笔者认为临床并非如此。对久咳久喘之病人,视其脉证,重用滋阴药往往渐获其效,疗效较为稳定,现举典型病例如下。赵××,男,26岁,1989年10月25日入院,住院号2268。咳喘反复发作十余年,咳白色或黄色粘痰,痰中时带血丝,舌质红,苔白微腻,脉滑。查体所见:两肺干湿罗音。胸片诊断:(1)支气管扩张伴感染。(2)多发性肺囊肿。X光号4247。先予麻杏石甘汤合二

    1991年03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温胆汤加减验案举隅

    胡晓明;

    <正> 温胆汤源出于孙思邈《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生姜、大枣组成,后世加入茯苓。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精神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案如下。一、癫证(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张××,男,17岁,住院号1222,1990年11月22日入院。1月前因故被公安局拘留数日,回家后闷闷不乐,情绪低沉,3日前受人恐吓,突发沉默痴呆,表情淡漠,自言自语,问而不答,食饮不进,反应迟钝,木僵状态,无自知力,舌淡红苔腻,脉滑。证属痰气郁

    1991年03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狐惑病证治浅议

    程春桂;

    <正> 狐惑一病,出于《金匮要略》。以发热,默默欲眠,食欲不振,口腔咽喉、前后阴溃烂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口咽部溃烂为主者曰“惑”,以二阴溃烂为主者曰“狐”。中国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湿热化为虫毒,虫毒腐蚀而致。对狐惑病的治疗,基本原则为清热燥湿,杀虫解毒。传统的治法是以口腔咽喉溃烂为主者甘草泻心汤主之,前阴溃烂为主者苦参汤外洗,后阴溃烂为主者雄黄熏治。数百年来,这些方法曾对狐惑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2 ]
  • 梅核气的辨治体会

    胡政力;

    <正> 梅核气以咽中有异物感为主症,证型多变,非气郁痰凝一型所能概括。治疗时须辨明脏腑虚实寒热。现将余临床学习所收集的病例及辨证体会奉上,以求共识。例1.吴××,男,17岁,学生。自觉咽部如有痰裹,胸廓不舒,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夜寐盗汗,无咳嗽、寒热等症状。于1990年4月6日来诊。查:咽部浅红色,舌红苔薄脉细。脚透心肺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边缘光整,钡剂通过顺利”。中医诊为梅核气,属肺阴亏虚型,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处

    1991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沆瀣丹临床新用举隅

    谭艳君;

    <正> 沆瀣丹出自《幼幼集成》,为清代陈复正所创。由大黄、黑丑、滑石、槟榔、川芎、赤芍、黄芩、黄柏、薄荷、连翘组成。该方有清热泻结,通腑利尿之功。原方将它列为治疗新生儿不乳,二便不通之症。余宗异病同治之旨,巧裁效方,用于内科杂病确有立竿见影之效。略举数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李××,女,42岁,机关干部,1986年5月21日初诊。口腔溃烂,反复发作6年。近一月口舌生疮疼痛,时以凉水含之,无水则枯燥痛甚,虽含水不欲咽,温温之热不退,彻

    1991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痿证从湿论治验案2则

    田润芝;赵慧敏;

    <正> 例1.韩××,男,36岁,1990年6月22日初诊,因四肢对称性松弛性瘫痪进行性加重,伴肢体麻木,感觉障碍3日收住院,查四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诊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治疗1周无改善。请余诊治:症状同上,此病始于汗出渍冷水,并致身痛肢麻,口苦,查舌质红,苔厚黄腻,脉滑数,证属痿证。治宜清化湿热,祛风解毒。方用四妙丸加味:苍术、黄柏各15克,苡仁30克,牛膝20克,藿香、佩兰各12克,蒲公英25克,地龙、龙胆草、银花、连翘、木瓜各15克,防风10克,水煎服。15剂后湿热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能活

    1991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苓桂术甘汤在异病同治中的运用

    乾维德;

    <正> 笔者在临床中,常以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随症增减,治疗由痰饮所致之病症,每获良效,兹举验案数则,介绍如下。1.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王×,女,54岁,1989年10月2日初诊。患咳喘10余载,每遇寒即作。叠服西药效不显。刻诊: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咳嗽,吐痰清稀如涎,心下痞满,口唇轻度紫绀,乏力,纳差。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滑。此乃痰饮上阻于胸膈,肺气失宣,气机不利,治以温化痰饮。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5克,桂枝、白术、苏子、川贝各10克,甘草6克,细辛3克,3剂水煎服。药后咳喘

    1991年03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 长期低热从湿热论治

    王凤山;王世珙;

    <正> 刘××,女,32岁,营业员,住院号303772,于1985年8月28日入院。患者周身关节疼痛四年,低热半年。4年前久居潮湿之地,初觉腰酸痛,渐至肩、肘、膝、腕、指掌关节。半年来体温在37.3~37.5℃,关节疼痛加重,手指及指掌关节肿胀变形。脉细滑,舌质红,苔黄腻。血沉28mm/1小时,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1:800,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示:双手类风湿关节炎。证属风寒湿邪缠绵不解,郁久化热,湿热搏结经络关节的湿热痹证。治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方用三妙丸(汤)加减:苍术、黄柏各10克,牛膝、防已、赤芍、白芍各12克,生薏米、忍冬藤各30克,丹参15克,木

    1991年03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自拟“抗骨赘汤”治疗骨质增生160例

    陈光家;徐绍仪;

    <正> 本组病例经X线拍片证实有骨质增生病变。治疗方法一、内服方(抗骨赘汤):木爪15克,灵仙15克,鸡血藤30克,骨碎补15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田七末5克(冲)。发于颈椎者加葛根15克,天麻10克。发于腰椎者加杜仲10克,牛膝15克。清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煎沸,文火煎至20分钟,去渣存液300~500毫升,饭后徐徐饮之,留药渣重煎,日服1剂,早晚各1次。二、外用方:取骨碎补100克,细辛30克,生川乌30克,切碎混匀,用砂锅炒热,洒入白酒少许,以湿透为度,乘热烫敷发病部位,约30分钟后取去,日敷1~2次。内外方同时使用,15天为1疗程,第1疗程后停药3日再行第2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有效停药。

    1991年0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中药治疗男性不育症

    房金;

    <正>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属肾虚所致。笔者在祖国医学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指导下,自拟生精助育汤治疗不育症患者33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3例均为精液异常而致不育,女方妇科检查正常,婚后同居2年以上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3年,精液化验精子计数低于2000万/毫升者5例;精子活动率低于50%者9

    1991年03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起阴汤加味治疗40例老年阳痿

    卢先树;

    <正> 随着人类精神、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性知识的逐渐普及,老年人的性要求普遍增加,老年阳痿的防治问题,日渐突出。笔者运用起阴汤加枸杞、乌药治疗观察40例,收效甚佳,现介绍于下。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门诊治疗,阴茎不能勃起占29例,举而不坚占11例,均不能完成正常的性生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酸痛,无遗精、早泄等现象。其中45岁~59岁31例,60~

    1991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益气补血通络汤治愈无脉症1例

    孟祥显;

    <正> 管××,女,30岁,已婚,汉族,山东郓城县人,系本厂工人。1988年3月始感头晕,四肢无力,逐渐加重,于1989年3月因无脉搏、无血压急诊住某医院内科,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用青霉素、强的松、氢化考的松、右旋糖酐、654-2等治疗40天,不效。去某中医研究所,用大量活血药不见好转。1989年11月28来余诊治。诊时四肢无力,麻木疼痛,头晕,眼花,目痛,活动后加重,伴心慌胸闷,气短懒言,语音低微,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嫩胖大,齿痕明显,苔薄白,两手无脉,体温36℃,血压测不出,证属气血双亏,血阻经脉。用自拟益气补血通径汤,黄芪30克,党参

    1991年03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引精止血汤新用

    靳海明;

    <正> 引精止血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黑姜、山萸肉、黄柏、芥穗、车前子所组成,为妇人性交出血而设。笔者用于治疗男子交感后尿血,亦获良效。兹举例如下。朱姓,男,47岁,1983年12月16日就诊。性交后尿中带血已2个月,该患者平素腰膝酸软,气短乏力,于2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每次交性后,首次尿中带血。服六味地黄丸20余日无效,始来求治。诊见性交后尿中带血,腰膝酸软,气短乏力,遇劳更甚,舌质淡红,苔微黄,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滋阴,方用引精止血汤加减。处方:人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熟地24克,山萸肉15克,车

    1991年03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指针在内科急症中的运用举隅

    张明德;吴溶;张钟爱;

    <正> 按压法包括内容甚多,我们所介绍的穴位按压法旨在用手指或屈曲的手指关节处(体形肥胖者使用),针对所取穴位用力进行按压,以达到缓解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方法既能突出中医治疗之特色,又能与西药治疗相媲美,甚至有西药治疗所不逮之优点。3年多来,我们运用该法对部分内科急症进行处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具有简便易行,无创伤性的特点,值得加以推广运用。

    1991年03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0 ]
  • 鸦胆七味汤治疗赤痢

    赵明智;

    <正> 药物组成:鸦胆子15克(打碎),黄连、厚朴、木香、白芍、陈皮、甘草各10克。用法及注意事项:先用冷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水煎服,1日4次,忌生冷、油腻和秽浊之物。疗效观察:去年10月,我用上方治疗赤痢11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10例痊愈,好转1例,治疗期间停服其它中西药。

    1991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清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黄素文;

    <正> 我们在抢救大量危急重症中用清下法祛邪泻热,清热通腑,涤痰逐饮,攻逐瘀血,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疗效。将常用治法分述如下。一、清热解毒凡邪热入于气分而致高热,渴喜冷饮,汗出溲赤,舌红少苔等症,临床常见的疗疮痈肿、外感、化脓性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夹炎等高热均可用本法。常选用银花、连翘、土茯苓、黄芩、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黄连、生石膏、漏芦为主药。例1.女

    1991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脾瘅治验

    高文轩;

    <正> 谢××,男,46岁,1990年3月15日初诊。4个月前即有食物中发甜感觉,经医院检查,未明确诊断,服中西药治月余效果不显,余诊时症见形体肥胖,面色光亮而浮,口唇湿润,胸肋满闷,时有呃逆欲吐,乏力体倦,望食生畏,舌体胖有齿痕,苔白稍腻,脉稍滑数。余悟《内经》对脾癉一病论述,与之有

    1991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生肌膏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龚秀杰;潘志宽;

    <正> 生肌膏组成:氧化锌500克,鱼肝油100毫升,氯梅素粉30克,章丹10克,冰片5克。用法:将氧化锌膏加热成糊状,将其它成份搅拌均匀即可应用。根据局部疮面的大小,常规消毒后.将生肌膏摊在敷料上,然后敷到疮面上,胶布固定即可,每日一次。我们对56例病人进行观察,结果一期的红肿热痛共26人,用药3日全部愈合。二期的表

    1991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内服天花粉过敏1例

    廖帮忠;

    <正> 李某某,女,30岁,县蓄牧水产局会计。因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咽喉肿痛伴咳嗽鼻塞一周,于1990年4月23日就诊。就诊时查其呈急性外感病容,体温38.8℃,咽部充血,扁挑体轻度肿大,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风热感冒,治以辛凉解表,清肺透热。方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2克,荆芥12克,牛蒡子10克,薄荷10克,桔梗12克,天花粉15克,杏仁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板兰根15克,甘草5克。3剂,每天1剂,水煎服。当天下午即煎服一剂,药后约2小时,自

    1991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6 ]
  • 碧阴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卷四(连载十七)

    <正> 病温舌赤咽乾心中烦热脉急数上寸口者温邪干心也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主之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方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阿胶一两甘草一两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四升去滓内胶烊消分温三服病温口渴咳嗽不止脉浮而数大此温邪乘肺也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黄岑石膏杏子甘草汤方黄芩三两石膏碎半斤杏仁去皮尖十四枚甘草

    1991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