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经验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辨证分型施治浅析

    方水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机关键是阳气虚衰。肾阴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因素。常分为肾阳虚衰、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阳气衰竭、阴阳两亏五型。指出:辨证分型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0年10期 v.24 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辨证分型施治浅析

    方水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机关键是阳气虚衰。肾阴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因素。常分为肾阳虚衰、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阳气衰竭、阴阳两亏五型。指出:辨证分型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0年10期 v.24 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孙定炯;孟凡征;李西忠;李平;

    从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便秘型、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症状的改善、缩短疗程及远期疗效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基础研究少,疗效评价方法不统一。

    2010年10期 v.2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孙定炯;孟凡征;李西忠;李平;

    从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便秘型、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症状的改善、缩短疗程及远期疗效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基础研究少,疗效评价方法不统一。

    2010年10期 v.2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名医一绝

  • 张明波教授运用针灸治疗荨麻疹经验

    郗欧;张明波;

    张明波教授对荨麻疹以疏风通络、调和气血为基本治则,取双侧血海和曲池,把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并以得气为要,充分发挥中医针灸特色。

    2010年10期 v.24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波教授运用针灸治疗荨麻疹经验

    郗欧;张明波;

    张明波教授对荨麻疹以疏风通络、调和气血为基本治则,取双侧血海和曲池,把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并以得气为要,充分发挥中医针灸特色。

    2010年10期 v.24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沈林教授对肿瘤的养生调理经验撷菁

    季蒋晖;

    刘沈林教授在临床上极为重视肿瘤患者的情志疏导和养生调理。他指出:"情志为病"是中医学对肿瘤病因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疏忽。从精神、饮食和运动三方面予以总结,为临床养生调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0年10期 v.24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沈林教授对肿瘤的养生调理经验撷菁

    季蒋晖;

    刘沈林教授在临床上极为重视肿瘤患者的情志疏导和养生调理。他指出:"情志为病"是中医学对肿瘤病因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疏忽。从精神、饮食和运动三方面予以总结,为临床养生调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0年10期 v.24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荟萃

    陈凤春;王垂杰;

    从对脾胃生理的认识、对脾胃病机的认识、慢性胃炎临证思维三要素(调畅气机,舒其壅滞;体察对象,勿忘加减;灵活辨证,提高疗效)等论述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经验。指出:慢性胃炎之要,重在固护脾胃,重在调气。调气乃补气、理气、降气之意也,补气则脾胃阳气充足,从而增加脾的运化能力。

    2010年10期 v.24 1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荟萃

    陈凤春;王垂杰;

    从对脾胃生理的认识、对脾胃病机的认识、慢性胃炎临证思维三要素(调畅气机,舒其壅滞;体察对象,勿忘加减;灵活辨证,提高疗效)等论述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经验。指出:慢性胃炎之要,重在固护脾胃,重在调气。调气乃补气、理气、降气之意也,补气则脾胃阳气充足,从而增加脾的运化能力。

    2010年10期 v.24 11-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

  • 《金匮要略》重视脾胃思想探析

    韩慧;梁金荣;

    从辨证与治则(虚寒腹满、实热腹满)、具体方药(实热证、虚寒证、实寒证、表里兼证)、用药特色(益脾胃,助气化,阴阳兼顾,祛阴寒,扶中阳,温运并施,畅气机,复升降,脾胃兼顾,治虚劳,倡建中,重视补脾)探讨《金匮要略》重视脾胃思想。

    2010年10期 v.24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要略》重视脾胃思想探析

    韩慧;梁金荣;

    从辨证与治则(虚寒腹满、实热腹满)、具体方药(实热证、虚寒证、实寒证、表里兼证)、用药特色(益脾胃,助气化,阴阳兼顾,祛阴寒,扶中阳,温运并施,畅气机,复升降,脾胃兼顾,治虚劳,倡建中,重视补脾)探讨《金匮要略》重视脾胃思想。

    2010年10期 v.24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豆楮方临床运用浅识

    王文林;石历闻;尤松鑫;彭海燕;

    豆楮方系肝病专家邹良材的传世名方,由楮实子、黑料豆、路路通、泽兰组成。可用于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高血压病。有补益肝肾精血的作用,养阴而不滋腻,尤其适用于慢性病变。

    2010年10期 v.2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豆楮方临床运用浅识

    王文林;石历闻;尤松鑫;彭海燕;

    豆楮方系肝病专家邹良材的传世名方,由楮实子、黑料豆、路路通、泽兰组成。可用于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高血压病。有补益肝肾精血的作用,养阴而不滋腻,尤其适用于慢性病变。

    2010年10期 v.2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古医籍研究

  • 郑钦安论阳虚阴虚考析

    宋延霞;

    对清末名医郑钦安论阳虚、阴虚作了考析。认为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寒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扶阳抑阴是郑氏创立火神学派的核心理论。诊治疴痼疾时,应及时合理使用温阳法,可望很好地提高疗效。

    2010年10期 v.2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钦安论阳虚阴虚考析

    宋延霞;

    对清末名医郑钦安论阳虚、阴虚作了考析。认为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寒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扶阳抑阴是郑氏创立火神学派的核心理论。诊治疴痼疾时,应及时合理使用温阳法,可望很好地提高疗效。

    2010年10期 v.2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生论文

  • 针药并用治疗更年期失眠探要

    徐林胜;王健;

    更年期失眠由肾阴亏虚累及心脾为虚,常见有阴虚火旺,心脾两虚证。治宜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属虚者以益阴为主,辅以清热,以调和心肾;属实者先驱邪后扶正,待实邪去后再益阴安神。

    2010年10期 v.24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药并用治疗更年期失眠探要

    徐林胜;王健;

    更年期失眠由肾阴亏虚累及心脾为虚,常见有阴虚火旺,心脾两虚证。治宜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属虚者以益阴为主,辅以清热,以调和心肾;属实者先驱邪后扶正,待实邪去后再益阴安神。

    2010年10期 v.24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面部痤疮浅析

    燕飞如;

    从中西医对面部痤疮的认识、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等)、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等,论述面部痤疮的治疗。

    2010年10期 v.24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面部痤疮浅析

    燕飞如;

    从中西医对面部痤疮的认识、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等)、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等,论述面部痤疮的治疗。

    2010年10期 v.24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王丽琛;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本组17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β_2受体阻断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葡萄糖液250mL。[结果]葛根素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毒副作用少,疗效肯定。

    2010年10期 v.24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王丽琛;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本组17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β_2受体阻断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葡萄糖液250mL。[结果]葛根素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毒副作用少,疗效肯定。

    2010年10期 v.24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观察

    邹娜;丁常宇;王鹏琴;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首次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对照组24例,为非糖皮质激素应用组。两组均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肌氨肽苷注射液、神灯照射及针灸治疗。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评分试验组为18.412±3.533,对照组为10.333±4.234。试验组面肌功能评分及面肌功能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激素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观察

    邹娜;丁常宇;王鹏琴;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首次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对照组24例,为非糖皮质激素应用组。两组均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肌氨肽苷注射液、神灯照射及针灸治疗。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评分试验组为18.412±3.533,对照组为10.333±4.234。试验组面肌功能评分及面肌功能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激素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肿瘤在维护人体精气神方面的优势

    崔小天;殷东风;

    精、气、神是人之三宝,但是在肿瘤常规治疗中往往会损伤人体的精气神,通过对精气神概念的理解以及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优势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医药治疗肿瘤在维护人体精气神方面是有着绝对优势的,旨在推广肿瘤的中医治疗,更好的指导临床。

    2010年10期 v.2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肿瘤在维护人体精气神方面的优势

    崔小天;殷东风;

    精、气、神是人之三宝,但是在肿瘤常规治疗中往往会损伤人体的精气神,通过对精气神概念的理解以及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优势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医药治疗肿瘤在维护人体精气神方面是有着绝对优势的,旨在推广肿瘤的中医治疗,更好的指导临床。

    2010年10期 v.24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消渴合并百合病临证例析

    李伯霖;高天舒;

    消渴合并百合病,病因病机为阴液不足,虚火内扰。治宜补气养阴清热,疏肝解郁佐以健脾利胃。方用张仲景百合地黄汤。

    2010年10期 v.24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消渴合并百合病临证例析

    李伯霖;高天舒;

    消渴合并百合病,病因病机为阴液不足,虚火内扰。治宜补气养阴清热,疏肝解郁佐以健脾利胃。方用张仲景百合地黄汤。

    2010年10期 v.24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讲座与综述

  •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近期研究进展

    范菁;远方;

    从病因病机(脾肾两虚、湿浊痰瘀、肾气亏虚)、治疗(辨证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论述痛风性肾病的近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指出:初期主要以祛风、除湿、清热、活血化瘀为主;中后期则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2010年10期 v.2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近期研究进展

    范菁;远方;

    从病因病机(脾肾两虚、湿浊痰瘀、肾气亏虚)、治疗(辨证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论述痛风性肾病的近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指出:初期主要以祛风、除湿、清热、活血化瘀为主;中后期则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2010年10期 v.2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纂要

    丁晨云;徐重白;

    从益气活血法、补肾平肝法、健脾化痰法、祛风除湿法等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法研究概况作了综述。指出:中医药治疗多以益气活血为主,但多靶点治疗的中成药较少。

    2010年10期 v.2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纂要

    丁晨云;徐重白;

    从益气活血法、补肾平肝法、健脾化痰法、祛风除湿法等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治法研究概况作了综述。指出:中医药治疗多以益气活血为主,但多靶点治疗的中成药较少。

    2010年10期 v.2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心肺系病证治

  • 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张勇;

    [目的]观察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5.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10期 v.24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张勇;

    [目的]观察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5.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10期 v.24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王道兴;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疗效。[方法]采用吴茱萸20g,怀牛膝20g研末醋调外敷双侧涌泉穴,24h换药1次。[结果]治疗组70例,显效37例,有效30例,无效3例。[结论]可使上冲之气血下行,故能降压。

    2010年10期 v.24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王道兴;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疗效。[方法]采用吴茱萸20g,怀牛膝20g研末醋调外敷双侧涌泉穴,24h换药1次。[结果]治疗组70例,显效37例,有效30例,无效3例。[结论]可使上冲之气血下行,故能降压。

    2010年10期 v.24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虚实角度辨证论治心悸浅探

    夏一娇;王凤荣;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及其他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归纳,从八纲辨证中虚实的角度辨证论治心悸,认为正虚、邪实及虚实夹杂皆可致悸。

    2010年10期 v.24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虚实角度辨证论治心悸浅探

    夏一娇;王凤荣;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及其他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归纳,从八纲辨证中虚实的角度辨证论治心悸,认为正虚、邪实及虚实夹杂皆可致悸。

    2010年10期 v.24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痰瘀痹阻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探要

    王彦峰;张玉英;

    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感受六淫之气、环境毒邪是其外因,肺脾肾亏虚为内因,痰湿瘀血为基本病理产物,痰瘀痹阻于肺是其发病的关键。从病因病机、治法等对从痰瘀痹阻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综述。

    2010年10期 v.2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痰瘀痹阻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探要

    王彦峰;张玉英;

    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感受六淫之气、环境毒邪是其外因,肺脾肾亏虚为内因,痰湿瘀血为基本病理产物,痰瘀痹阻于肺是其发病的关键。从病因病机、治法等对从痰瘀痹阻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综述。

    2010年10期 v.2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

    菅振刚;杨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3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能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结果]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分别治愈34例,21例;好转2例,9例。[结论]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

    菅振刚;杨刚;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3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能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结果]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分别治愈34例,21例;好转2例,9例。[结论]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补脾肾法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谭莉君;

    慢性支气管炎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为肺脾肾不足。治疗两则:喘证(痰热犯肺型),治宜清热化痰平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脾肾虚寒型),治宜温补脾肾,纳气平喘。指出:适当结合温补脾肾之法,才能恢复脏腑的阳气,各脏腑温煦、推动、气化、固摄作用才能发挥,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才能正常。

    2010年10期 v.2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温补脾肾法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谭莉君;

    慢性支气管炎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为肺脾肾不足。治疗两则:喘证(痰热犯肺型),治宜清热化痰平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脾肾虚寒型),治宜温补脾肾,纳气平喘。指出:适当结合温补脾肾之法,才能恢复脏腑的阳气,各脏腑温煦、推动、气化、固摄作用才能发挥,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才能正常。

    2010年10期 v.2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茶剂干预防治放射性肺炎浅识

    时银英;白玉昊;赵仁;韩恩善;

    [目的]放射性肺炎在临床上多见,在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的同时,运用中医理论,采用中药茶剂干预防治放射性肺炎,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探讨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根据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组织病理学、临床症状等对其进行归纳,分别在早期、中期、后期应用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益气活血的中药,以茶剂的形式自始至终干预防治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配合西医防治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协同作用肯定,毒副反应小,作用缓慢而持久,显示出明显优势。

    2010年10期 v.2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茶剂干预防治放射性肺炎浅识

    时银英;白玉昊;赵仁;韩恩善;

    [目的]放射性肺炎在临床上多见,在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的同时,运用中医理论,采用中药茶剂干预防治放射性肺炎,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探讨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根据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组织病理学、临床症状等对其进行归纳,分别在早期、中期、后期应用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益气活血的中药,以茶剂的形式自始至终干预防治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配合西医防治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协同作用肯定,毒副反应小,作用缓慢而持久,显示出明显优势。

    2010年10期 v.2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浅析

    时启发;

    从对心悸的认识、病机病症、方药组成及原理,论述了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认为炙甘草汤诸药相合共奏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功。

    2010年10期 v.2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浅析

    时启发;

    从对心悸的认识、病机病症、方药组成及原理,论述了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认为炙甘草汤诸药相合共奏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功。

    2010年10期 v.2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呼吸道感染184例

    买买吐松;阿布力克木;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灵活选择应用于临床或一法贯穿,或随症变法。184例中应用一法至终者76例,二法先后者60例,三法以上者48例,分别采用柴葛解肌汤、银翘散、桑菊饮等。[结果]肺炎11例,支气管感染52例,治愈84、44例,显效24、8例,无变化8例。[结论]辨证施治中医药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根本途径。

    2010年10期 v.2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呼吸道感染184例

    买买吐松;阿布力克木;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灵活选择应用于临床或一法贯穿,或随症变法。184例中应用一法至终者76例,二法先后者60例,三法以上者48例,分别采用柴葛解肌汤、银翘散、桑菊饮等。[结果]肺炎11例,支气管感染52例,治愈84、44例,显效24、8例,无变化8例。[结论]辨证施治中医药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根本途径。

    2010年10期 v.2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脾胃系病证治

  • 健脾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曹娟;王伟明;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汤,每日1剂,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58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2例。[结论]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汤,标本兼顾,补其不足,攻其有余,使气旺痰化,血行瘀祛。

    2010年10期 v.2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健脾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曹娟;王伟明;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汤,每日1剂,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58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2例。[结论]健脾益气化瘀活血汤,标本兼顾,补其不足,攻其有余,使气旺痰化,血行瘀祛。

    2010年10期 v.2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利胆和胃方治疗胆道术后消化不良32例疗效观察

    周滔;张声生;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对胆道术后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胆道术后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利胆和胃中药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阿嗪米特2粒,每日3次,餐中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为87.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消化不良症状经治疗后均明显好转,且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消化不良症状亦有明显好转(P<0.05,P<0.01)。[结论]利胆和胃方对胆道术后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改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

    2010年10期 v.2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胆和胃方治疗胆道术后消化不良32例疗效观察

    周滔;张声生;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对胆道术后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胆道术后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利胆和胃中药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阿嗪米特2粒,每日3次,餐中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为87.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消化不良症状经治疗后均明显好转,且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消化不良症状亦有明显好转(P<0.05,P<0.01)。[结论]利胆和胃方对胆道术后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改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

    2010年10期 v.2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

    宋金阳;张明波;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用药前后做自身对照。[结果]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2010年10期 v.2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便秘40例

    宋金阳;张明波;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用药前后做自身对照。[结果]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2010年10期 v.2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埋籽预防卒中后便秘临床研究

    李琛;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对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期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予耳穴埋籽,每日按压4次~5次,每次3~5min;施压后耳廓有酸麻、胀、痛、灼热感;3d换1次,两耳交替,连续治疗14d,记录病人每天排便情况。根据罗马标准判断有无便秘,对两组病例便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埋籽有很好地预防便秘作用。

    2010年10期 v.2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埋籽预防卒中后便秘临床研究

    李琛;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对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期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予耳穴埋籽,每日按压4次~5次,每次3~5min;施压后耳廓有酸麻、胀、痛、灼热感;3d换1次,两耳交替,连续治疗14d,记录病人每天排便情况。根据罗马标准判断有无便秘,对两组病例便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埋籽有很好地预防便秘作用。

    2010年10期 v.2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肝胆系病证治

  • 止抽汤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治疗多发性抽动症30例

    王敏生;

    [目的]观察止抽汤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使用止抽汤治疗,每日1剂,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法。[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止抽汤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2010年10期 v.2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止抽汤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治疗多发性抽动症30例

    王敏生;

    [目的]观察止抽汤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使用止抽汤治疗,每日1剂,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法。[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止抽汤配合磁珠按压耳穴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2010年10期 v.2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泽泻丹明饮治疗高脂血症50例

    陈继红;成诚;冉亚军;王晓峰;

    [目的]观察泽泻丹明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治疗组应用泽泻丹明饮浓煎,取汁250mL,分2次口服,服药4周后,分别统计治疗前后TC、TG、HDL-C及LDL-C含量。[结果]在80例病例中,除HDL-C外,TC、TG及LDL-C值治疗前均低于治疗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TC、TG及LDL-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HDL-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意义。[结论]针对高脂血症的直接病因痰浊血瘀,更能兼顾肝肾亏虚的根本原因。选用活血化瘀、利湿降浊、补益肝肾之药泽泻丹明饮痰瘀同治和标本兼治高脂血症疗效满意。

    2010年10期 v.2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泽泻丹明饮治疗高脂血症50例

    陈继红;成诚;冉亚军;王晓峰;

    [目的]观察泽泻丹明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治疗组应用泽泻丹明饮浓煎,取汁250mL,分2次口服,服药4周后,分别统计治疗前后TC、TG、HDL-C及LDL-C含量。[结果]在80例病例中,除HDL-C外,TC、TG及LDL-C值治疗前均低于治疗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TC、TG及LDL-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HDL-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意义。[结论]针对高脂血症的直接病因痰浊血瘀,更能兼顾肝肾亏虚的根本原因。选用活血化瘀、利湿降浊、补益肝肾之药泽泻丹明饮痰瘀同治和标本兼治高脂血症疗效满意。

    2010年10期 v.2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78例

    卢绍霞;黄桂芝;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以西药治疗,治疗组78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有

    2010年10期 v.2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78例

    卢绍霞;黄桂芝;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以西药治疗,治疗组78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有

    2010年10期 v.2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45例

    樊会卒;李庆伟;孙贺楠;张玉洁;韩丽娟;刘冬;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7.8%。[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是治疗中风的一种有效途径。

    2010年10期 v.2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45例

    樊会卒;李庆伟;孙贺楠;张玉洁;韩丽娟;刘冬;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7.8%。[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是治疗中风的一种有效途径。

    2010年10期 v.2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肝病伴失眠浅识

    曹艺;

    对慢性肝病伴失眠分四型施治。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理气,条达情志,宁心安神;肝胆湿热型,治宜清泄肝经实火、湿热;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肾柔肝,养心安神,兼清湿热;痰蒙心窍型,治宜镇肝熄风,豁痰开窍。

    2010年10期 v.2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肝病伴失眠浅识

    曹艺;

    对慢性肝病伴失眠分四型施治。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理气,条达情志,宁心安神;肝胆湿热型,治宜清泄肝经实火、湿热;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肾柔肝,养心安神,兼清湿热;痰蒙心窍型,治宜镇肝熄风,豁痰开窍。

    2010年10期 v.2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骨关节病证治

  • 中药外敷治疗骨痹130例

    张萍;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骨痹疗效。[方法]透骨草、黑豆、蚕砂等白酒拌湿,放纱布袋内,置于膝关节等患处,每次30min,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30例,治愈107例,好转21例,无效2例。[结论]中药外敷可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2010年10期 v.2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治疗骨痹130例

    张萍;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骨痹疗效。[方法]透骨草、黑豆、蚕砂等白酒拌湿,放纱布袋内,置于膝关节等患处,每次30min,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30例,治愈107例,好转21例,无效2例。[结论]中药外敷可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2010年10期 v.2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27例

    于培俊;周晓勇;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配制的活血止痛膏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127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结果]治愈82例,好转36例,无效9例。[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点,且不影响活动,患者易于接受。

    2010年10期 v.2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27例

    于培俊;周晓勇;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配制的活血止痛膏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127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结果]治愈82例,好转36例,无效9例。[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点,且不影响活动,患者易于接受。

    2010年10期 v.2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

    蒋志强;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30例应用牵引、按摩、针灸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或神灯照射及骶管注射、中药疗法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连续15天)治疗,治愈72例,好转4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

    蒋志强;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30例应用牵引、按摩、针灸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或神灯照射及骶管注射、中药疗法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连续15天)治疗,治愈72例,好转4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消渴证治

  •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糖尿病新知

    徐灿坤;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2010年10期 v.2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与糖尿病新知

    徐灿坤;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2010年10期 v.2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医西结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

    张玉荣;庄美玲;

    [目的]观察左金丸加味联合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68例分为治疗组35例,在西医治疗同时加用左金丸;对照组33例,仅服西药,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效35例、28例;无效0例、5例。[结论]在西医治疗同时加用左金丸治疗消化性溃疡可取得较好疗效。

    2010年10期 v.2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

    张玉荣;庄美玲;

    [目的]观察左金丸加味联合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68例分为治疗组35例,在西医治疗同时加用左金丸;对照组33例,仅服西药,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效35例、28例;无效0例、5例。[结论]在西医治疗同时加用左金丸治疗消化性溃疡可取得较好疗效。

    2010年10期 v.2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金英;金岩;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配合舒血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8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处方,注射胰岛素,口服弥可保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两组均为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显效18例,10例;有效18例,19例;无效4例,11例。[结论]活血通络汤配合舒血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金英;金岩;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配合舒血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8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处方,注射胰岛素,口服弥可保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汤,两组均为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显效18例,10例;有效18例,19例;无效4例,11例。[结论]活血通络汤配合舒血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75例

    王英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强心、抑制心室重构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心脉宁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75例

    王英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强心、抑制心室重构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心脉宁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02例

    于春霞;杨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排石汤口服;654-2针10mg、VK1针20mg加生理盐水500mL静点。10日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69例,有效30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各扬其长,相得益彰。

    2010年10期 v.2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02例

    于春霞;杨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排石汤口服;654-2针10mg、VK1针20mg加生理盐水500mL静点。10日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69例,有效30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各扬其长,相得益彰。

    2010年10期 v.2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

    汪琼芬;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扩血管、对症及脑血管活化剂等治疗,有脑水肿表现者加用降颅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及中医特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

    汪琼芬;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扩血管、对症及脑血管活化剂等治疗,有脑水肿表现者加用降颅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及中医特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观察

    敬志敏;陈福洪;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成药。[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2010年10期 v.2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观察

    敬志敏;陈福洪;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成药。[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2010年10期 v.2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80例临床观察

    蒋建玲;陆彩云;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80例,单采用西医治疗。[结果]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疗效满意。

    2010年10期 v.2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80例临床观察

    蒋建玲;陆彩云;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80例,单采用西医治疗。[结果]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疗效满意。

    2010年10期 v.2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浅识

    高晨;张明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中医治疗:针刺、牵正散;西医治疗:激素、维生素B族、肌氨肽苷及神灯照射。[结果]针刺可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中药煎剂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益气养血作用。[结论]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恢复有很大帮助。

    2010年10期 v.2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浅识

    高晨;张明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中医治疗:针刺、牵正散;西医治疗:激素、维生素B族、肌氨肽苷及神灯照射。[结果]针刺可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中药煎剂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益气养血作用。[结论]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恢复有很大帮助。

    2010年10期 v.2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32例

    王秀健;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方法]甘露醇静点降颅压,中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1日3次。[结果]治疗32例,基本痊愈19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3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2010年10期 v.2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32例

    王秀健;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方法]甘露醇静点降颅压,中药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1日3次。[结果]治疗32例,基本痊愈19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3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2010年10期 v.2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及其后遗症60例

    代鸿宇;陆阳;张鑫;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塞患者或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神经保护和对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及其后遗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延长再次住院间隔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10期 v.2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及其后遗症60例

    代鸿宇;陆阳;张鑫;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塞患者或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神经保护和对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及其后遗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延长再次住院间隔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010年10期 v.2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40例

    郭兰芹;夏建华;黄德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1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生脉饮。[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1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亢进有明显优势。

    2010年10期 v.2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40例

    郭兰芹;夏建华;黄德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1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生脉饮。[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1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亢进有明显优势。

    2010年10期 v.2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浅析

    丁常宇;邹娜;王鹏琴;

    [目的]浅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维普2005至2010相关文献468篇及结合临床。[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首选,症状不缓解者联合中医方法治疗。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浅析

    丁常宇;邹娜;王鹏琴;

    [目的]浅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维普2005至2010相关文献468篇及结合临床。[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首选,症状不缓解者联合中医方法治疗。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2010年10期 v.2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4例

    蒋志强;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24例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口服补肾生骨丸,正骨复位外固定,西医手术植骨。[结果]患者经治疗都达到了骨性痊愈。[结论]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中西医方法,对骨折早日愈合有着促进的作用。

    2010年10期 v.2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4例

    蒋志强;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24例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口服补肾生骨丸,正骨复位外固定,西医手术植骨。[结果]患者经治疗都达到了骨性痊愈。[结论]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中西医方法,对骨折早日愈合有着促进的作用。

    2010年10期 v.2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王娜莎;王健;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TIA住院治疗患者及35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结果]TIA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水平可以作为TIA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2010年10期 v.2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王娜莎;王健;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TIA住院治疗患者及35例门诊体检健康人。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结果]TIA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水平可以作为TIA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2010年10期 v.2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腺炎84例疗效观察

    杨杰;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扁桃腺炎方用加味银翘散治疗,水煎服,分4次服用。[结果]治愈7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腺炎具有明显疗效。

    2010年10期 v.24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腺炎84例疗效观察

    杨杰;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扁桃腺炎方用加味银翘散治疗,水煎服,分4次服用。[结果]治愈7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扁桃腺炎具有明显疗效。

    2010年10期 v.24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引火归原法治疗五则举隅

    王红明;

    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牙痛、咽痛、月经量少及干燥综合征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出:病机为上实下虚的肾阳不足,相火不潜证候时,均可临证选择使用,常获佳效。

    2010年10期 v.2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引火归原法治疗五则举隅

    王红明;

    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牙痛、咽痛、月经量少及干燥综合征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出:病机为上实下虚的肾阳不足,相火不潜证候时,均可临证选择使用,常获佳效。

    2010年10期 v.2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古代哮证组方用药配伍规律探析

    朱智慧;年莉;

    哮证总属邪实正虚之证。对古代哮证组分用药配伍规律作了梳理。指出:药物主要集中在解表、清热、泻下、理气、化瘀止咳平喘、补虚等。方剂首推张仲景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

    2010年10期 v.2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古代哮证组方用药配伍规律探析

    朱智慧;年莉;

    哮证总属邪实正虚之证。对古代哮证组分用药配伍规律作了梳理。指出:药物主要集中在解表、清热、泻下、理气、化瘀止咳平喘、补虚等。方剂首推张仲景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

    2010年10期 v.24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68例

    龚建华;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西药、酌情予血管扩张药、脱水利尿剂、镇静、止呕对症处理。治疗组68例在用西药时、同时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7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梅尼埃病能明显提高疗效。

    2010年10期 v.2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68例

    龚建华;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西药、酌情予血管扩张药、脱水利尿剂、镇静、止呕对症处理。治疗组68例在用西药时、同时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7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梅尼埃病能明显提高疗效。

    2010年10期 v.2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增水行湿”法临证应用浅识

    刘春香;于洁;张国骏;

    应用增水行湿法,治疗两则:湿证伴阴亏者重养阴,证属湿浊中阻、水液失布,方用五苓散、三仁汤合增液汤加减;湿证无阴亏者辅养阴,证属湿浊中阻、脾运失常,方用半夏泻心汤、三仁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2010年10期 v.2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增水行湿”法临证应用浅识

    刘春香;于洁;张国骏;

    应用增水行湿法,治疗两则:湿证伴阴亏者重养阴,证属湿浊中阻、水液失布,方用五苓散、三仁汤合增液汤加减;湿证无阴亏者辅养阴,证属湿浊中阻、脾运失常,方用半夏泻心汤、三仁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2010年10期 v.2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天麻头痛片治疗血管性头痛29例

    高建辉;冯惠莲;

    [目的]观察天麻头痛片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风寒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予天麻头痛片,4片,日3次口服;另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29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头痛片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脑血流供应的作用。

    2010年10期 v.2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天麻头痛片治疗血管性头痛29例

    高建辉;冯惠莲;

    [目的]观察天麻头痛片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风寒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予天麻头痛片,4片,日3次口服;另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29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头痛片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脑血流供应的作用。

    2010年10期 v.2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辨证分型治疗荨麻疹浅探

    燕飞如;

    荨麻疹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瘾疹,可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乘肺、滞热受风、血虚受风、脾胃湿热、阳虚血瘀、卫气不固等型,辨证论治。

    2010年10期 v.2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辨证分型治疗荨麻疹浅探

    燕飞如;

    荨麻疹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瘾疹,可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乘肺、滞热受风、血虚受风、脾胃湿热、阳虚血瘀、卫气不固等型,辨证论治。

    2010年10期 v.2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探讨

    朱洪海;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西医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医病因病机等论述了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痰湿型体质,以痰湿浊瘀的壅盛、积滞为其主要病理特征。

    2010年10期 v.2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探讨

    朱洪海;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西医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医病因病机等论述了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痰湿型体质,以痰湿浊瘀的壅盛、积滞为其主要病理特征。

    2010年10期 v.2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逍遥散治验四则

    闫旭明;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腹泻、失眠、肝硬化腹水等杂症。

    2010年10期 v.24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逍遥散治验四则

    闫旭明;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腹泻、失眠、肝硬化腹水等杂症。

    2010年10期 v.24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理疗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述略

    梁兰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不调,而致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治疗上以局部痛处为着眼点,并以之为治疗重点。以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的督脉和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膀胱经为主,用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局部活血化瘀止痛为辅的方法。

    2010年10期 v.2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述略

    梁兰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不调,而致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治疗上以局部痛处为着眼点,并以之为治疗重点。以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的督脉和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膀胱经为主,用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局部活血化瘀止痛为辅的方法。

    2010年10期 v.2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眼针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例析

    孙瑶;王健;

    眼针疗法治疗1例运动神经元病。

    2010年10期 v.2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眼针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例析

    孙瑶;王健;

    眼针疗法治疗1例运动神经元病。

    2010年10期 v.2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足50例

    仇绍晨;

    [目的]观察红花针剂穴位注射法对糖尿病足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对双下肢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每日足三里或阳陵泉以红花针剂穴位注射治疗,10日后观察症状及患者双下肢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显效16%,好转70%,无效14%,总有效率86%。治疗前后双下肢动脉血流量数值有不同程度提高,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花针剂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

    2010年10期 v.24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足50例

    仇绍晨;

    [目的]观察红花针剂穴位注射法对糖尿病足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对双下肢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每日足三里或阳陵泉以红花针剂穴位注射治疗,10日后观察症状及患者双下肢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显效16%,好转70%,无效14%,总有效率86%。治疗前后双下肢动脉血流量数值有不同程度提高,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花针剂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

    2010年10期 v.24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辨证施护

  • 通脉足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杨欣;周微;辛桂侠;

    [目的]观察通脉足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保持原来的饮食、运动控制和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治疗组应用通脉足浴方足浴治疗,对照组应用温水足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足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操作简单,疗效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10期 v.2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脉足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杨欣;周微;辛桂侠;

    [目的]观察通脉足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保持原来的饮食、运动控制和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治疗组应用通脉足浴方足浴治疗,对照组应用温水足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足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操作简单,疗效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10期 v.2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体会

    赵江红;

    从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糖及高脂肪类、海产类、过酸、过咸、过辣类)、功能锻炼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作了论述。认为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拳、气功、温泉浴等。

    2010年10期 v.24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体会

    赵江红;

    从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糖及高脂肪类、海产类、过酸、过咸、过辣类)、功能锻炼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作了论述。认为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拳、气功、温泉浴等。

    2010年10期 v.24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农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中医护理探要

    余晓琳;

    从新农合病人的特殊性,即: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孤独感惶恐被遗弃、自卑感、焦虑、猜疑和恐惧及依赖性加强、强化角色等)论述新农合病人的心理特点。指出:应使病人明白保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并使其掌握自我调节方法。

    2010年10期 v.24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农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中医护理探要

    余晓琳;

    从新农合病人的特殊性,即: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孤独感惶恐被遗弃、自卑感、焦虑、猜疑和恐惧及依赖性加强、强化角色等)论述新农合病人的心理特点。指出:应使病人明白保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并使其掌握自我调节方法。

    2010年10期 v.24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识

    李玲;马玲忠;

    从中医情志护理、鼻出血护理、一般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护理及护理教育等方面介绍对鼻出血的护理经验体会。认为鼻出血的心理护理在该病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极为关键,可减轻鼻出血患者的痛苦。

    2010年10期 v.24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鼻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识

    李玲;马玲忠;

    从中医情志护理、鼻出血护理、一般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护理及护理教育等方面介绍对鼻出血的护理经验体会。认为鼻出血的心理护理在该病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极为关键,可减轻鼻出血患者的痛苦。

    2010年10期 v.24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传承查玉明诊治糖尿病经验发微创新 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糖尿病科主任 臧天霞

    <正> 臧天霞,女,主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十余年。历任循环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科主任、教务处处长。是辽宁省东北地区糖尿病协会理事、辽宁省中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省直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评定专家、辽宁省特病评审专家、辽宁省医学会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臧天霞主任医师严于律己、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虚心好学、悉心专研,勤于总结、成绩斐然。她于2001年6月至2006年10月师从我国著名老中医查玉明教授,专攻内分泌专业,主研应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诊断和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抢救内科危急重症,尤其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病并发症。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方面,独具特色。认为糖尿病(消渴)发病,肝肾阴虚是其本、肺胃燥热是其标,气阴两虚是其常,湿热寒湿是其化,瘀浊阻络是其变,火湿浊瘀是其因,阴阳衰竭是其果。糖尿病始于"阴虚"引起的"燥热",阴虚重点在肝肾,燥热表现在肺胃。阳明为燥土之腑,易于邪从燥化,燥化灼阴

    2010年10期 v.24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承查玉明诊治糖尿病经验发微创新 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糖尿病科主任 臧天霞

    <正> 臧天霞,女,主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十余年。历任循环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科主任、教务处处长。是辽宁省东北地区糖尿病协会理事、辽宁省中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省直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评定专家、辽宁省特病评审专家、辽宁省医学会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臧天霞主任医师严于律己、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虚心好学、悉心专研,勤于总结、成绩斐然。她于2001年6月至2006年10月师从我国著名老中医查玉明教授,专攻内分泌专业,主研应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诊断和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抢救内科危急重症,尤其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病并发症。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方面,独具特色。认为糖尿病(消渴)发病,肝肾阴虚是其本、肺胃燥热是其标,气阴两虚是其常,湿热寒湿是其化,瘀浊阻络是其变,火湿浊瘀是其因,阴阳衰竭是其果。糖尿病始于"阴虚"引起的"燥热",阴虚重点在肝肾,燥热表现在肺胃。阳明为燥土之腑,易于邪从燥化,燥化灼阴

    2010年10期 v.24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