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老师

    陈鼎祺

    <正> 恩师蒲辅周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将其一生业绩中的慨况,奉献给中医界的同道们,以表示我们对他的缅怀和对他高尚医德的推崇。蒲师医德高尚,学识渊博,学术精湛。他发展了祖国医药学理论,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了疾苦,为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世时,称赞他为“懂得辩证法的高明医生”。

    1989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糯乌贝母散治疗溃疡病

    杨德明

    <正> 笔者在民间获一治疗溃疡病的验方,经用于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药物组成:糯米500克,乌贼骨300克,象贝母100克。

    1989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厥脱概述

    周仲瑛

    <正> 厥脱,为常见的危重急症,是厥与脱的综合征。厥,一指肢体或手足逆冷的症状,如《伤寒论》云:“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一指突然失去知觉,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的病证,轻者逾时苏醒,重者则一厥不复。故《证治汇补》指出:“世以卒然昏冒为厥,方书以手足厥冷为厥。”脱,为多种疾病病情突变时的危重衰竭证候,如面色苍白,肢冷,气短息微,汗出如油如珠,神情萎靡,甚或昏昧等。临证所见,厥与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厥为脱之轻症,脱为厥之变症,部分厥证可以由轻转

    1989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读者来信

    王柱林

    <正> 尊敬的编辑同志: 您们好,前些日子在一个同事那里看到贵刊1988年第一期,阅后深感本刊注重实用性、专业性、科学性,颇具专业特色,使我大开眼界,得益良多。正巧我们病房里有一位患者前列腺肥大,小便点滴不畅,经服用贵刊介绍的张廉

    1989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顿挫喘咳32例的经验

    郭子光

    <正> 根据杂志报导,全蝎、地龙、僵蚕对哮喘痉咳有顿挫之功效。我在临床上对一些病势较剧的病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此三味药进行验证观察,到写本文时,共治男女病人32例,年龄由5岁到72岁不等,包括枝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病种,一般均能顿挫喘咳,尤其气喘与痉咳,每收桴鼓相应之效,深感其言不虚,值得再作介绍,兹举数例,以见一斑。

    1989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5 ]
  • 中药加耳割治疗痤疮200例

    啜得兰

    <正> 痤疮是面部常见疾患,分黑头粉刺(开放性)白头粉刺(封闭性),粉刺在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瘢痕等,表现为红肿奇痒此起彼伏,搔破后,灼痛难忍。我们用中药加耳割,观察200例。女患110例,男患90例;最小14岁,最大42岁,14~17岁8例(4%),18~28岁160例(80%),29~42岁32例(16%);病程最长10年,其中1~5年者居多。基本方:苡米30克,蒲公英20克,地丁草

    1989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季少三治疗白喉验案

    孙益平

    <正> 已故江苏如东县名医季少三,擅治疑难重症,现以白喉为例举其验案5则以飨同道。解表化毒案方孩,年六岁,于1938年春季患白喉,前医遵白喉忌表,连服养阴清肺汤2剂,至第3日,医以身热颇炽,即以前方加石膏与服。服药后神烦不安,喉内白腐满布,医家即邀季老诊视。彼时患儿身热无汗,咳嗽鼻塞,脉浮数,苔薄白。此由疫邪先受,风邪外束,脉证

    1989年0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柔肝息风活血汤治疗面神经麻痹36例

    纪延龙

    <正> 面神经麻痹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而言,为风邪侵入面部经络,致使经气闭塞、气血阻滞、口眼歪斜,笔者自拟柔肝息风汤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7例,女19例。年令最大71岁,最小14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7天,发病在春季9例,夏季5例,秋季8例,冬季14例。

    1989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柴胡舒肝汤利胆作用的研究

    王昕,许福音

    <正> 舒肝解郁中药能够促进正常动物的泌胆功能,证明肝的疏泄功能有利胆作用。自1987年以来,我们在实验中,多次模拟郁怒伤肝的病因学理论,复制肝郁模型,观察了柴胡舒肝汤对病理模型的利胆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肝郁模型:选用体重280~350克的雄性大白鼠,实验前禁食18小时,自由饮水。随

    1989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试谈瘀证

    范言磊

    本文论述瘀证应分为:循环不良、症结、瘀毒三期论治,循环不良期,采用辨证论治佐以化瘀能取事半功倍之效;症结期采用化瘀软坚、待积消强半时,采用寓消于补,则预后良好;瘀毒期采用化症结,解瘀毒配合扶正和气功治疗,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故笔者认为:提高辨证论治水平,配合气功疗法,是战胜瘀毒(恶性肿瘤)的可靠途径。瘀证是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径之血积于体内、以及血瘀日久生毒所引起的各种病证。历代医家称为:恶血、蓄血、积血、死血、衃血、症积、岩症等。

    1989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心痛辨治八法

    李中宇

    <正> “心痛”多由心之气血阴阳偏虚及血瘀、气滞、寒凝、痰阻而引起,以心前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本病名首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古医籍尚有“厥心痛”、“真心痛”、“心痹”、“胸痹”等名。相当于今之冠心病。我院心系病证诊室据证按八法辨治,收效较佳,现介绍如下。一、活血化瘀法用于血瘀不畅,心脉痹阻而致之胸膺刺痛,痛有定处者。舌质黯或有瘀斑齿痕,脉弦或涩。治以变通血府逐瘀汤: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红花、牛膝、枳壳等。气虚加参、芪,气滞加川楝、香附;血瘀重证选加三棱、莪术、乳没、灵脂或蒲黄。本法多用于疾病早期,不仅能缓解疼痛,且

    1989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选介

    洪文旭,洪泓

    <正>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现将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治疗本病的验方归纳于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一、煎剂1.胃炎煎剂党参、白术、茯苓、丹参、香附、良姜、甘草、青黛。日1剂,水煎服。治疗浅表性胃炎65例。结果:显著好转11例,好转41例,无效13铡。[吴文静等中医杂志1984;(5):33]

    1989年01期 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1 ]
  • 加味芎辛汤治疗偏头痛101例分析报告

    周超凡,于军

    <正> 偏头痛是以头部一侧出现突发性疼痛,并有头皮血管跳动,甚则伴有恶心、呕吐,疼痛缓解后犹如平人为特征的病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我们在元代名医李东垣所创的头痛名方“芎辛汤”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药化研究,制订加味芎辛汤,治疗偏头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1例总结于下,请同道们指正。

    1989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0 ]
  • 外感热病运用石膏心得

    刘文康,邹德才

    <正> 石膏味辛甘性寒,归肺胃二经,本品生用功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在外感热病中退热效果颇佳,现选择病例介绍如下。男患,26岁、工人,于1987年4月22日就诊。该患因办婚事,昼夜操劳,突发高热,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声音嘶哑,二天。身穿皮大衣,触其皮肤,如炭灼手,微有汗出,体温40.5℃,咽部红肿,扁桃体Ⅱ肿大,伴有大小不等脓点,舌质红绛,苔薄黄,脉浮大而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26,000/高视野,中

    1989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化滞汤治疗高粘滞血症疗效观察

    黄承才,高翔,解连庆

    本文观察了化滞汤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32例。结果证明,本方对高粘滞血症具有显著性疗效,对各项指标均有降低作用,从而为活血化瘀药治疗高粘滞血症及高脂血症提供了依据。

    1989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温胆汤临床治验举隅

    冯慕良,杜英博

    <正> 笔者在实践中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佳,兹介绍如下。1.痫证男患,20岁,农民,1969年3月2日初诊。抽搐反复发作7年,近1年发作频繁,数日或连日发作。发作时神志昏迷,全身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面色苍白,口吐白沫,约3~5分钟自醒。检查:表情忧郁,面色淡黄无华,舌淡润,苔白,脉弦滑,证属痫证。系肝风挟痰,上逆清窍所致。治以涤痰熄风,开窍定痫,拟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5克,

    1989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六磨汤加减治疗结肠曲综合征——附30例临床报道

    钱建业

    <正> 结肠曲综合征系指结肠的肝弯曲或脾弯曲部聚积了过多的气体,而引起腹胀、腹痛的一组病征。笔者近年来治疗30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例,女28例。发病年龄最小24岁,最大60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分为结肠脾曲

    1989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膈下逐淤汤加茵陈治疗淤胆型肝炎22例

    谭峰源,谭刚华

    <正> 膈下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者。笔者用此方加菌陈治疗淤胆型肝炎22例,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 一般资料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为4个月,最短为21天。临床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伴轻度恶心,食欲减退,随黄疸加深而症状逐渐减轻。皮肤搔痒者17例,大便灰白者4例,肝肿大20

    1989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逍遥散临证新用举隅

    孙旭升

    <正>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灸甘草、薄荷、生姜所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原书将此方列入治妇人诸疾门中,现为临床各科所常用,笔者根据肝藏血,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和异病同治的原则,对具有肝郁气滞之证者,如头痛目眩,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疼痛,性情急躁易怒,腹胀纳呆,嗳气不舒,脉弦等内科杂证,在补其虚则碍于实,而攻其实则碍于虚的情况下,应用本方和解,疗效满意,今录其四则,报道于下。

    1989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阳水表解3例

    韩玉

    <正> 临床常遇到一些非器质性突发水肿病人,轻者双睑肿如卧蚕,重者可累及全身,一般以头面部多见。中医辨证属阳水(风水)范畴,笔者用《金匮要略》越婢汤加味治疗3例,肿消病愈。典型病例女患,23岁,教师,病案号028937。1986年9月20日在朋友家过食辛辣,时感下颏作痒,翌日擦面油后,突发面部浮肿,伴头痛,颈部发胀等症。到某院门诊,按接触性皮炎给于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注,症状反见加重,来我院就诊。

    1989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乌头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

    张克畏,冯贵让,关明忠

    <正> 我们用乌头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6个月。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8例,继发性坐骨神经痛6例。诊断依据1.首先背部酸痛和腰部强直感,很快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并在持续性疼

    1989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 高血压病难症辨治体会

    陈卫平

    <正> 高血压病为内科难治的常见病,笔者在临证时辨证求因,巧施方药,常收显效,现简介如下。头痛不休承气通腑则止头痛为高血压病的常见症,每因情志失调,或过食肥甘,蕴成肝经郁热,腑气不降,郁久化火,上攻清窍所致。倘镇肝则肝郁愈甚,若补肝则腑气愈滞,如清肝则扬汤止沸,故治当用硝、黄通下大肠,以清泻肝火从大便而解,体壮腑实者可选承气汤推荡积滞以和血宁肝,可奏釜底抽薪之功。

    1989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温胆汤治愈嗜睡5例的体会

    黄凤楼

    <正>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功能清胆和胃,除痰利湿,专治胆虚痰热上扰,证见虚烦不眠,胸闷,口苦,呕涎等证。本人根据方义治愈嗜睡5例,现举例如下,供同道探讨。女患,45岁,于1988年4月初诊,患者体质肥胖,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欲睡,伴有神疲乏力,胸闷不舒,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细。前医曾投平胃散、补中益气汤,疗效欠佳。据舌、脉、症合参,虑为痰湿内阻,升降失调所到,改用温胆汤调治。方药: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

    1989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竹叶石膏汤临床应用举隅

    魏传余

    <正> 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滋阴,除用治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伤外,笔者还根据方义,用治暑热病和杂病,获得满意效果,举例如下。病毒性心肌炎女患,21岁。1987年9月4日初诊。半个月前受凉感冒,发热,鼻塞,流涕。10天前开始胸闷不舒,心慌心跳,失眠多梦。检查:神萎倦怠,气短懒言,肤热多汗,口渴尿黄,舌质红有瘀点,苔薄白干燥少津,脉细数,心尖区2级收缩期杂音。胸部透视:心脏

    1989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肺气肿中医三步治法

    鄢金荣

    <正> 笔者二十余年来,对肺气肿采取宣肺平喘、健脾化痰、补肾纳气三步治法,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宣肺平喘咳喘日久,多有痰热内蕴,遇寒则喘促明显加重,且大多以咳喘较甚或咳痰较多,伴有恶寒发热,此多为风寒袭肺,肺气壅实,不得宣降,或兼痰热内蕴,清肃失司,而胀满气逆。故治法首先须发散风寒,宣通肺气,除痰定喘,用定喘汤加减:麻黄、杏仁、苏子、法半夏、桑白皮、款冬花、黄芩、甘草,痰黄加

    1989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6 ]
  • 浅谈胃苓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腹泻的体会

    周世兴

    <正> 流行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1986年6~8月,该病在我县局部流行。经抽取病人大便标本,送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检查便液中有“成人轮状病毒”。根据中医辨证,结合其发病季节,我们认为,本病与感受湿邪,纳凉饮冷,食不洁之物有关,故采用理气和胃,健脾止泻,分利水道之胃苓汤,随证加减,疗效确实。31例全部治愈。

    1989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解肌退热汤治疗155例流感的疗效观察

    储昌炳,韩鼎华,孙拥衡

    <正> 我地民间用透骨伤寒革治疗感冒,疗效甚佳,笔者进行采访,此药实系豆科植物尖叶铁扫帚[学名:Lespedeza hedysaroides(pall)kitag]。单药一味,嫌其力薄,与木贼配伍命名为解肌退热汤。笔者用其治疗流行性感冒15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989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乙肝灵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李涤新,王发应,张爽秋,尹义

    <正> 1986年以来,我科自拟乙肝灵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诊断按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肝炎诊断标准确诊。治疗组50例中慢性迁延型肝炎3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3例,肝活检证实6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17岁以下4例,18~30岁18例,31~50岁21例,61岁以上7例。平均年龄33.96岁。病程6个月~1年2例,1年~3年31例,3

    1989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2 ]
  • 阴中干涩治验2则

    孙维民

    <正> 例1.宋某,女,30岁,职工。1986年8月18日诊。婚后5年,性生活正常。一年前出现阴中千涩,初不介意,又羞于启齿,故未诊治。后日渐加重,行走不便,有碍性交,每房事则阴道涩痛,甚则出血,痛苦难忍,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罔效。查见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纳可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证属肾精不足,治宜补肾益精,左归丸加减:熟地30克,山药18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牛膝10克,龟版胶(烊化)9克,鹿角胶(烊

    1989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许叔微地黄丸应用一得

    陆惠铭

    <正> 许叔微,宋代医家,所制地黄丸原方由生干地黄60克,柴胡、秦芄、黄芩各15克,赤芍30克组成,蜜丸,乌梅汤下,不拘时,日三服”。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滋阴增液,配芍药、白蜜、乌梅甘酸缓肝之急,助以苦寒之柴胡、黄芩、秦艽,疏理木气,令其条达,和解阴阳,退热除蒸,寓和解于清养之中。人身负阴而抱阳,人身之阴液易失而难变,忧愁喜怒、惊恐悲哀、产育过多、失精

    1989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和中祛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8例的临床分析

    高鹏翔

    <正> 我科自1982年以来,遵前人的经验,以和中祛邪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8例,取得一定效果,兹整理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6~75岁;住院11例,门诊17例;有肾病史26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无肾病史而突发病者2例。多数患者有头晕,面色萎黄,呕吐纳少,倦怠乏力,腰痛酸软及不同程度的浮肿。临床诊断;慢性肾衰、尿毒

    1989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六味地黄丸治疗妇人面部色斑

    候舒芬

    <正>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出于《小儿药证直诀》),为补阴的基础方,是宋·钱仲阳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附而成。原为专治小儿“五迟”(发育不良证),现广泛用于肾阴亏虚的各种证候。近年来,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妇人面部色斑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灵枢·五色篇》“……黑为肾,久病肾虚病人面色多黑而无华。”妇人产后,元气受损,肾精空虚,气血运行不畅,形成面部色斑,六味地黄丸滋肾填精,补中有泻,寓泻于

    1989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苇茎汤治疗肺痈16例疗效观察

    田中峰

    <正> 肺痈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脓疡,以冷烧咳嗽、胸痛、吐腥臭痰,甚者咳吐脓血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我自1982~1984年在门诊收治16例肺脓疡患者,采用中药苇茎汤加减进行治疗,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的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均有典型冷烧、咳嗽胸痛、吐腥臭脓痰。临床症状全部经X线透视或拍片而确诊。

    1989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白花汤对300例湿热淋临床疗效观察

    李顾保,任惠萍

    <正> 一般资料从1979~1981年间,我们用自拟白花汤门诊、台疗湿热淋300例,其中男96例,女204例。15岁以下9例,16~20岁24例,21~30岁51例。31~40岁93例,41~50岁66例,51~60岁45例,61岁以上12例。职业:工人96例,干部63例,农民141例。痊愈率达99.33%,现报告如下。

    1989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经方治验3则

    张子惠

    <正> 痛痹男患,39岁,1984年7月10诊。四肢关节酸痛,时剧时缓,迁延三载有余,曾多次经西药及外贴膏药等法治疗,祗止痛一时,药止而疼痛如故。今春以来,症情倍增,乃邀余诊治。自诉四肢及腰脊关节冷痛彻骨,今虽时值盛夏,却喜于烈日下照晒取温以御寒。诊见面白无华,精神倦怠,身着棉衣,形寒肢冷,脘痞纳呆,便溏,溲清,舌质紫暗,苔白厚腻,两脉沉细。查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均正常。追溯病史,恙起于前几年

    1989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五苓散加减治疗肾炎水肿42例

    石志乔

    <正> 近三年来,笔者运用经方五苓散加减治疗肾炎水肿42例,收到较好疗效,兹介绍于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2例,女20例;最大48岁,最小6岁;6~10岁5例,11~20岁10例,21~30岁9例,31~40岁10例,41~48岁8例;急性肾炎25例,慢性肾炎17例。二、临床表现1.水肿:42例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肿,见于头面、四肢或遍及全身(包括胸、腹水);2.伴高血压者10例,恶心呕吐者14例,头痛头晕者18例,心悸乏力者16例。三、实验室检查有血尿(肉眼或镜下)

    1989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4 ]
  • 浅谈温清并用治疗胃肠病的体会

    陈述万

    <正> 温清并用是将温热与寒凉两类药适当地配伍在一起的一种治疗。此法始于《伤寒论》。笔者根据临证胃肠病常见寒热虚实并存、气机升降紊乱等病理特点,每以温清并用,寒热兼顾之法,收效显著。对此谈点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温阳泄热止呕血呕血为上消化道出血之急症,多为胃中积热,灼伤胃络,但也有寒热错杂,血不循经所致。后者多继发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

    1989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 参苏饮临床运用点滴

    唐志钦,刘远樵

    <正> 参苏饮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气虚感冒而设的名方,由人参、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姜半夏、陈皮、枳壳、桔梗、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该方具益气健脾解表、理气化痰之功。笔者以本方随症加减治疗多种病症,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慢性泄泻女患,39岁,1987年1月12日就诊。患者粘液便带血17年,大便干溏交替,每日2~6次,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时有包块,肛门坠

    1989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耳电针配合体针治疗急性胆绞痛40例

    李兰城

    <正> 急性胆绞痛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常见的严重病症之一。其特点为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危害性强。我院于1985年1月至1987年11月,以耳电针配合体针治疗本病40例,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40例中,男性8例,女性32例;年令24~68岁;其中40岁以下者12例,50岁以上者6例,以40~50岁的妇女为最多。

    1989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洞庭湖畔探宝库(三)

    唐鹤亭 ,周书望 ,皮纯炎 ,廖家模

    <正> 十一、唐惠民,男,36岁,住澧县毛里湖,1941年8月,由津市夜归,行至窑坡渡,忽见石碑,心疑为崇,返家后狂呼詈骂,不避亲疏,诸医多作狂治,终无效验。旋延澄候诊治,视六脉沉数,间有弦象,舌厚无苔,身不热,口不渴,但詈骂之势,则理直气壮,有旁若无人之概。澄候曰:此胆气独盛之证,当疏大柴胡汤。重与两剂,其病越日复发,复与两剂,越二日又发,连进六剂,每服药后,仅能多愈一日,直至七日后,始不复发,随以饮食调养,俟其精气来复。按经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又曰:“胆气旺,则十二经之气与之俱壮”。惠民初疑为祟,胆

    1989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漫话阳痿证治

    于伟臣

    <正> 近年“阳痿病”大有与年俱增趋势,青壮年不分职业性质,秉赋强弱,处山乡闹市,皆有发病,导致精神体力衰颓,不耐劳苦,夫妇失和,甚至解除婚配,所见屡屡。患者顾虑情面失雅不肯就医,自行选购名贵中成药如“男宝”、参茸鞭丸、海马三肾丸、蛤蚧大补丸等。效果不著进又询求鹿茸、鹿鞭、驴肾、羊肾等名贵单验方,所费不赀,成败参半。竟有托诸神明,祈祷巫婆者,怨天尤人,喋喋名贵药欺人,甚而迁怒中医无能。因此加强此病的研究,提高疗效,实新课之一。

    1989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多研究些实际问题,少标榜些空头主义

    史载祥

    <正> 勿庸讳言,当前中医界面临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冲击和挑战,出现了严重的自信危机。中医学院的毕业生不信中医者并非鲜见,这除了说明现行中医教育的急待改革之外,也提示中医自身应紧迫地、更多地提供扎实、系统、能令人折服的临床实际。在科学的眼光下,事实最重要,实践如何,真理自明。近来不着边际的讨论,令人厌恶,什么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理论易辙,开放体系等等,不一而足。显然确切地解决一个临床难题,不如标榜一种‘主义’更轻而易

    1989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胶艾汤验案举隅

    孙旗立

    <正> 胶艾汤出自《金匮要略》。系张仲景为妇人漏下所设,临床运用屡效不鲜,今笔者引申运用于内科之血证,亦获良效,介绍如下。肌衄案女患,34岁,住院号:109713。1986年7月4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突然四肢皮肤现紫斑,伴腰膝酸痛,经多家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服多种中西药治疗病情如故。入我科时诊见皮肤紫斑,颜色紫暗,双小腿为甚,舌紫暗,脉细涩。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正常,

    1989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2 ]
  • 野菊二石散治疗黄水疮

    杨德明

    <正> 药物组成:野菊花30克,生大黄30克,枯矾15克,煅石膏100克,煅炉甘石100克,玄明粉20克,青黛15克。用法:将上药共碾成极细末,过细罗筛后加入少量冰片和匀,贮瓶备用。用时,先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洗净疮面脓痂,擦干,撒上药粉,暴露。若无黄水者,则用菜油涂搽患处,

    1989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碧阴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连载八)

    <正> 向日病有洒淅恶寒而後发热者何师日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来之日何谓阳脉不足师日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脉不足师曰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濇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溜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1989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蒲辅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陈鼎祺

    <正> 1988年12月19日,中国中医研究院隆重召开纪念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李鹏总理题了词:“蒲辅周先生理论渊博,医术高超,不愧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我们不仅要纪念他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献身中医药的高尚精神,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服务!”聂荣臻同志的题词:“宏扬中医,健吾中华。(纪念蒲老百岁诞辰)”薄一波同志题词:“继承蒲老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发展中医并发展中西医结合的事业,

    1989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下载本期数据